苕溪渔隐丛话
作者:胡仔
南宋胡仔编。10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84年版。该书是在《诗话总龟》影响下编辑的,两者是姊妹篇,集中了北宋以前诗话的精华。在编排体例上,以人为纲连类而及,对一些琐闻轶句采取分类附录办法,眉目清楚。凡属大家,均出其名,以年代为先后,把作家与作品、作品与本事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文学流变的脉络清楚地呈现出来。于记事之外,兼重品评,学术性强。作者阅读面广,对于所辑录的材料经过严格选择,附有案语评议,申明自己的观点。纵横比较,眼界开阔。如论杜甫的诗学渊源、《杜鹃行》等,都能在充分引证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更为深刻、全面的看法。对杜诗出典、乘槎典故、韩愈《听颖师弹琴》、王建《宫词》中他人误入之作的探讨辨析,亦具此特点。这些问题往往是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公案,作者把主资料收集在一起,对研究者十分有用。作者独特的批评眼光还表现在能总结、点明诗歌本身的特殊规律,如对杜甫律诗变体、律诗扇对格的界定、分析皆令人信服。书中还经常引用三山老人(作者的父亲》语录评论某一诗人或作品,亦多精见,如论杜甫五言排律腾挪跌宕的格局、论《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的深刻寓意等等。作者论诗,推崇李杜,认为他们都是集大成者。此外还收有对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人的评论。不少已
猜你喜欢的书
白发鬼
日本富翁痴爱妻瑙璃子,妻却与风流画师川村媾和,有孕后以染花柳为名,隐居别所,处理胎儿。事后,二人为双飞,将富翁推下绝地致其昏迷,救起后活埋于家族墓穴。苏醒后的富翁,在绝望的孤独和黑暗的恐惧中度过数日。成功脱险后,富翁逃到美洲,靠家族墓室中的宝藏致富,途中经历海盗,最后回国,化名里见重之。里见计邀结识仇人,取得联系,先以瓶装胎儿尸骸吓唬他们,后将胎儿尸骸铸入金佛像,诱其前来骗取。那二人执迷贪念,再次欺骗老富翁,里见巧妙离间了瑙璃子和川村,令瑙璃子排挤川村,逼其自尽。成功诛杀川村后,里见将瑙璃子诱入地窖,扬言要把她活埋,为了求生,瑙璃子脱下婚纱,与富翁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肉搏,然后色诱他,失败后,被和婴儿的尸骸一同活埋,绝望的瑙璃子抱着婴儿尸骸数着珠宝唱起歌来,然后富翁去自首了。
稗海纪游
日记体游记。又名《采硫日记》,删节本名为 《渡海舆记》、《裨海纪游略》,是有关台湾较早和最重要的行役记。作者郁永河,字沧浪,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曾受命赴台采硫磺, 自台南至淡水北投,历时10个月,沿途考察高山族村社。同年十月返闽,撰《稗海纪游》,共3卷,附录《郑氏逸事》、《番境补遗》、《海上纪略》、书成后是否迅速刊刻,不得而知。现知最早的刻本为雍正十年(1732)曾任福建永春和将乐知县的周于仁刻印的删节本《渡海舆记》。现知名为 《采硫日记》 的主要版本有: 道光二十三年(1843) 《舟车所至》本、咸丰三年 (1853) 《粤雅堂丛书》本和 《丛书集成初编》
画山水序
中国古代绘画美学论文。宗炳著。最早载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后收入明刊本《王氏画苑》、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中国画论类编》等版本中。宗炳(375—443)。南朝宋画家,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好游山水,信奉佛教,曾作《明佛论》。《画山水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关于山水画的美学论文,作者对佛学精神的体悟也体现在这篇论文的基本美学命题“畅神”说之中。所谓“神”,既是指与佛学之“道”相联系的“神明”,一种无限、绝对的精神本体,又是指已经掌握了这个“道”的超脱、自由的主体精神。在客观方面,“山水以形媚道”,“质有而趣灵”,即山水自然处处都亲附着,显现着这个精神本体,并因此而显得有“灵”有“趣”。山水画固然要“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但亦应象领会典籍那样“旨微于言象之外”,即超越“形”的有限性而去领会那无限的“神”。这是构成“畅神”说的一重含义。书中尽管论述了类似西方透视法的远近法,但最终仍归结为得“嵩、华之秀,玄牝之灵”,即为了得山水之“神”。在主观方面,已经“含道”的主体在“映物”、“味象”、“应目会心”中,感发着自身的自由无限的内在精神,使得“万趣融其神思”;在和山水之“趣”的这种两忘俱一中,主体精神也得到了无限的解脱、展发和怡悦。这是“畅神”说的又一重含义。《画山水序》的“畅神”说,既深化了顾恺之“以形写神”说,又突出了主体表现的意义,对中国古代的后期写意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读书作文谱
清代文章理论著作。12卷。唐彪著。本书有清刊本,与《父师善诱法》合为一集。全书依次详细阐述了读书、作文、修辞、用字等各方面的问题,其宗旨在于强调:要想提高写作能力,一则必须加强品德修养,二则必须博学多能。三则必须讲求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汲汲于文而文愈工”。他说:“文无他诀,惟贵体认。体认者,谓设以身处其地,处其时,而体认其理也。理之体认既真,则经书非先圣先贤之言,乃吾身真实固有之理。由是发为文章,句句皆真诠实谛,格自然佳,词自然畅,气自然顺矣。”在具体的写作方法方面,唐彪强调写好文章开头和注重细节描写。他指出:“一篇机局扼要”,全系于“文之发源”,“此处若能得势”,则以后就从容多了。“文之有描写,犹画者描写人容也。容貌毫发不肖,不得谓之工;即容貌肖矣,而神气毫发不肖,亦不得谓之工。故文章最重描写,而最难者亦无如描写也。是以描写宜细,不细即粗陋矣。描写宜详,不详即缺略矣。描写宜文,不文即俚俗矣。”唐彪还指出:学路要宽,师法要广。“专读应世之文,其弊也,恐思路流于浅庸,笔气流于平弱。操管为文,必不能超越流俗。专读传世之文,其弊也,恐刻意求深,而流为暗晦,敷词质朴而失于枯躁,又为功名所深忌。”
牛郎织女传
全名《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白话小说。明朱名世编。四卷不分回。描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小说据民间传说繁衍而成。叙金童与天孙织女互相爱慕。玉帝得知要斩金童,太上老君保奏金童下凡,托生到牛员外家为次子,名牛金郎。令天孙织女到云锦宫织锦。金郎年幼父母去世,常受嫂嫂马氏毒打折磨。太白金星奏知玉帝,准命牛金星下凡为牛陪伴金郎。牛能言,祸事皆赖以告知,使金郎躲过灾难。金郎依牛言和兄嫂分家,十三岁升天,在天河遇见织女,二人倾诉旧情,玉帝赐二人成婚。他们婚后只恋夫妻之情,忘却天职,玉帝大怒,擒拿后欲斩。后又改令金童在河西天将行宫内,织女在河东云锦宫工织,二人不得相会。由于太白金星请太上老君讲情,方允逢七月七日相会一次。存明万历书林余成章刊本,上图下文,题“儒林太仪朱名世编”。上海大观书局石印本题书名为“新编神怪小说牛郎织女”,十二回。
儆心录译注
《人臣儆心录》,简称《儆心录》,是清朝初年王永吉撰写的一部有关官箴方面的书籍。儆心,意思是警惕自己的思想,换言之就是要有自律意识。正如四库全书《人臣儆心录提要》称:“盖 因勋臣谭泰、石汉,大学士陈名夏等先后以骄怙 伏法,因推论古来奸臣恶迹,训戒群臣,俾共知炯鉴也。”本书由植党、好名、营私、徇利、骄志、作伪、附势和旷官八个方面组成,大致概括了古代官场弊病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