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京本通俗小说》

缪荃孙所刊《京本通俗小说》,在《烟画东堂小品》中,此书近时亦不常见,今岁于坊间偶获两册,颇为欣然,书中所收宋人短篇小说七篇,余向时极爱读也。短篇小说是一新名词,见于国人介绍西洋文学以后;细按之,于小字之上再加短篇两字,不免有“床上施床,屋上架屋”之嫌,吾人以小说为一总类之名称,故尔不觉其不妥;但我观宋人所谓小说即包含有短篇之义。于何见之?《梦粱录》《都城纪胜》一类书述及宋代说话人(即今日之说书者)分四个家数,其中小说一门,说烟粉、灵怪、传奇等等。虽未注明是短篇抑系长篇,但据今日流存之话本以考,皆为短篇。盖此派说话人以一日能说毕一故事为原则,其有故事稍长,分两三日讲说者,仅为例外。另有说《三国志》《五代史》等长篇话本者,但别名讲史,亦称平话,与小说一派体例不侔。至于何时而将此类通俗文学混称小说,余未细考,以意度之,当在明代,其时宋代说话人之门庭家数,已成掌故,非一般人所习知矣。或谓小说之称,早见《汉志》,凡里巷浅俗之谈,皆可包括在内,安有单指短篇之理?此言诚是。但自汉以来,所谓小说,其涵义至广,凡笔记、杂说、野史、小品,皆可谓之小说,亦非纯文学之小说书可得而专用。而宋时民间有此一种狭义的称谓,此治小说史者亦应注意及之。譬如所谓文者,韵文、散文、骈文,均可包括,而南北朝人,有严辨文笔者,或称有韵为文,无韵为笔,或谓骈者是文,散者为笔;因知文学上之名称往往因时代变迁而有广狭不同之定义焉。此书题名小说,内容皆为短篇,可谓得宋人名称之旧。他如《三国志》《五代史》等,凡称宋元旧本者,皆标平话之目,不称小说,此非偶然之事,其中消息,不难探索也。ho0中华典藏网

《碾玉观音》《志诚张主管》《西山一窟鬼》三篇,情节离奇,文字清丽,是小说中之杰作。故事内容是烟粉、灵怪合而为一者。《醉翁谈录》虽将小说种类分得极细,烟粉是烟粉,灵怪是灵怪,但观其所举目录,知亦是勉强分类,不可拘泥。即如《菩萨蛮》之说佛又出罗氏八类以外也。《错斩崔宁》属于说公案,亦小说中之一类。书中主人与《碾玉观音》篇同为崔宁,其事至巧,不知但是偶同,或由“老郎们”(宋人谓说话人之前辈之称)之误传,余难以臆断。ho0中华典藏网

《西山一窟鬼》尤为奇特,以此篇较《太平广记》中所收唐以前之说鬼,其艺术之进步为何如耶?以后惟蒲松龄之《聊斋志异》差能胜之。篇内说西湖山道,杭州里坊,亲切熟悉,是临安说书人的口气。而“一窟鬼”亦是宋时俗语,《梦粱录》卷十六记杭州茶肆,中瓦内王妈妈茶坊名“一窟鬼茶坊”,此茶坊不知因何故而得此诨名,或为烟花妓女丛杂之地欤?录中又有朱骷髅茶坊,骷髅与鬼,意义亦近。ho0中华典藏网

以上数篇,故事无考。孙子书先生《小说旁证》考《碾玉观音》引元无名氏《异闻总录·郭银匠》条,但其关系甚浅;考《西山一窟鬼》引《鬼董》卷四《樊生》条,其情节亦不全似也。ho0中华典藏网

《碾玉观音》分上下两篇,是一故事可于两日连讲之例。故用两个开篇。宋人小说中之开篇,一名“入话”,例用诗词或另一小故事,以引入正本。盖说书人于未说本文之前,先说唱一段,以为定场之用,编话本者于此亦施其才学,使入话与本文若有关联者然。此类开篇,有极讲究者,如本书《碾玉观音》及《西山一窟鬼》卷首,各用十几首诗词,首首关联,层层倾泻,有群珠走盘之妙,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来小说纯粹变为读物,开篇渐渐匿迹。据明时人云,古本《水浒》每回前各有有味的开篇,惜为时本所删尽,今不得而见矣。ho0中华典藏网

缪荃孙评此类开篇用“雅韵欲流”四字,颇为恰当。吾人今日以此书当小说读,亦但能感到雅韵欲流而已,此外的好处,已不能领略。如设身在宋代书场中,即大不同。凡开篇中以及本文中所穿插之诗词,必是说书人实际歌唱之部分,而并不是编者夸耀其才藻,徒供读者欣赏的。盖宋人以词为乐府,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莫不能唱几首词,而且每个词调,有宫调可系,歌法不一。今小说中既插入若干首《蝶恋花》《浣溪沙》之类,则小说人必有歌唱此类词调之本领,且亦必以管弦伴奏,不难推想。ho0中华典藏网

或问今书中于词之外,尚有诗,岂唐人歌诗之法,至宋尚存欤?又宋人歌词用何种乐器?余意凡属韵文,皆可施于管弦,如今日书场中之开篇,多七言韵文,亦有悦耳之声调,则宋人自亦能唱诗,不必拘泥于唐人之音调。至词之歌法,用何种乐器,据余所知,并无一定,随场面之大小而异。其简单者但用一管笛子或箫已可,如姜白石之“小红低唱我吹箫”是矣。繁复者则凡琵琶、笙、笛、觱篥、方响、鼓板等等一齐可以加入。大概小令以清俊耐听,乐器宜从简少,如大曲中之摘遍等类,音节繁衍,宜用多种乐器合奏也。小说一名“银字儿”,不知当作何解,近人意见,谓银字儿是管乐上之名称(引《乐府杂录》尉迟青吹银字管觱篥为证;银子管如是管色之名,则可泛用于管乐,不必限于觱篥)。此说虽未为定论,但小说人之歌唱诗词,以乐器伴奏,且必兼用管乐及弦乐,其事极易明白,非甚难想象者。吾观宋代书场中,场面相当热闹。《都城纪胜》述商谜家用鼓板吹“贺圣朝”以为开场,可作一证。ho0中华典藏网

由是言之,小说人者,不单以舌辩动人,亦复以声音娱客,如今之说小书者然,必两事兼擅,方为全才。吾人想象如此,惟《梦粱录》等类书未曾详细加以说明而已。故小说一名词话,词指唱,话即说话,即有说有唱之意。往往先唱几首词,引起故事,如读此书,即可明白。细辨之,话字包含有故事之意,今日本文中犹用此义,恐尚是唐人之旧,故说话者非他,即讲故事之谓。今称说小书者谓弹词,乃偏举其唱的部分而言,而忽略其讲说之部分,尚不及宋人之用词话一名称为确当也。因后世论词之书皆称词话,于是目录学家乃感迷惑。《也是园书目》将此类小说编入词话类中,原有依据;而缪荃孙氏遽论为必系评话之误,其说大谬。盖缪氏心中认为词话乃论词之书,评话则是小说之别名耳。不知评话者乃演史一家之称,与小说之一名词话者,门庭各别,如上文所述。此《碾玉观音》等数篇,不可以称为评话,但称为话本则可,因“话本”两字乃概括的名称,演史家所用之本,可称为话本,小说家所用之本亦可称为话本。缪氏殆将小说、话本、评话三个不同的名称混用,而未细别其定义也。ho0中华典藏网

对“评话”两字之解释,今学者尚无定论。或谓唐代通俗小说有变文,评与变殆一音之转。此说牵连过远,未为笃论。余意评话原作平话,平话者平说之意,盖不夹吹弹,讲者只用醒木一块,舌辩滔滔,说历代兴亡故事,如今日之说大书然。且评话之名称至今尚保存着。北方谓之“说平书”。江浙一带说书场中分两派,一派说唱《珍珠塔》《玉蜻蜓》之类,谓之“说小书”,亦称“弹词家”;一派说《岳传》《三国》等,谓之“说大书”,亦称“评话家”。后者自是宋人演史之嫡系,迄今亘八百年而未变者。余见有扬州人说《水浒传》,粉牌上标“维扬评话”之目。以今证古,知宋人演史一派,中间亦不夹歌唱之部分。ho0中华典藏网

凡事有幸有不幸,当宋时,小说与演史对垒,乃其中一派至今尚盛,而一派则不久绝迹。今之弹词家,虽略得宋代银字儿之仿佛,但究有相异之点。第一,韵文部分甚多,且为主体;第二,所讲亦是长本,不是短篇;第三,但用三弦及琵琶,不用管乐。我观宋代小说人每日讲一故事,首尾毕具,为极合情理之事,不知何故,其后反归淘汰,正如元人杂剧限用四五折,使一次能演完,甚合西洋戏剧通则,乃明人传奇代兴,皆是长本,其中精彩甚少,令人厌倦。所谓进化者无乃反常欤?以中国之大,或者尚有讲短篇故事者,存在于乡村茶肆中,亦未可知。如有之,则余甚愿获见其话本。ho0中华典藏网

宋人小说虽不久绝迹,以言对于文学之影响,则既巨且深。明人之短篇拟话本,是其嫡传。此外,烟粉传奇故事,演变而成才子佳人派之中篇小说。说公案及朴刀杆棒之流则为后世侠义小说之祖。《水浒传》亦此派之集腋成裘者,非出演史。凡一切社会人情小说,虽各为长本,观其描绘人情之细腻及对话之纯粹用口语,皆不从演史派来,实从小说派蜕化而出。古本《金瓶梅》标词话之名,尚可明其渊源所自。故直接间接其影响直至于《儒林外史》及《红楼梦》。余观演史派之话本,文学价值较低,到底因为要依傍正史,又于一部书中述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之事,人物太多,描写不细;反之,小说派只写若干人物之事,于情节又极自由,可以随心制作,得尽其艺术之手腕也。ho0中华典藏网

(《国文月刊》第16期,1942年。原注1941年5月初稿,1942年1月改订。)ho0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