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宝典

  • 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

    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

    《作者:慧苑凡二卷。收于中华藏第一辑第三十册。唐代慧苑撰。就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中之难字加以注音释义之书。又称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新译华严经音义、华严经音义、慧苑音义。书内附有华严经中梵语之正翻及略解,并引内外典以说明译语之字音、字义。所引之书目甚多,除内典外,尚有教外典籍,如论语、孟子、易经、毛诗、尚书、礼记、庄子、国语、史记、汉书、老子、说文、蜀志、晋书、墨子、淮南子、管子、山海经等,及诸家注本、历来各类形音义辞书,凡百余种。本书是在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之后所撰述者。又本书在高丽藏本、宋、元、明等各版本之间颇有差

  • 念佛超脱轮回捷径经

    念佛超脱轮回捷径经

    《作者:佚名念佛超脱轮迴捷径经,一卷,即淨业日课。

  •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

    《作者:佚名观世音菩萨往生淨土本缘经,一卷,失译,附西晋录。

  •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作者:佚名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一卷,曹魏康僧铠译。

  • 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

    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

    《作者:仁孝皇后二卷,明仁孝徐皇后述,高炽、高煦、高燧跋,万历御制印施佛藏跋。

  • 圆觉经佚文

    圆觉经佚文

    《作者:松本文三郎日本松本文三郎序。

  • 无量寿经会译

    无量寿经会译

    《作者:魏源一卷,清魏源会译,按係魏氏合刻淨土四经,前各有序并总序。无量寿经会各译为一本,观经及弥陀经亦有著语,周诒朴序,杨文会重刻序。此本略去观经、弥陀经、普贤行愿品正文,故标无量寿经会译。

  • 鹤山禅师执帚集

    鹤山禅师执帚集

    《作者:佚名2卷,清鹤山撰,德敷录。卷上,记室德敷录,五言古――溪堂书怀十八首;七言古――潘嗣安道社六秩;五言律――乙亥夏吴山道中;七言律――寄三峰硕揆和尚等诗。鹤山禅师执帚集卷下,记室德敷录,有吼崖和尚语录序,书问,记,赞,题跋等。

  • 天然居士怀净土诗

    天然居士怀净土诗

    《作者:佚名前有叙文五篇;诗文首以警策四众为冠,终则劝以禅净兼修。分怀净土诗、十六观门、九品往生、儒释一贯、禅净兼修五部分,共一四九首。超机在跋文中评此诗‘句句浊世之津梁,行行迷途之宝筏,片言只字皆从本性中流出,吐尽诸佛肝肠,竭尽历祖心髓,实为儒门之道眼、释氏之法幢。’书后另附有跋文三篇、净土题词、天然小传。

  •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

    《作者:可洪凡三十卷。五代后晋可洪撰。又称可洪音义。以开元释教录入藏录之函次,拾集藏经中之难字附以音义,并匡正讹字。本书共收一二○二二字。古来虽有玄应、慧苑、慧琳、希麟等之音义,然对古字、俗字等之字形、点画,则以本书所说较为详尽。[佛祖统纪卷四十二]

  • 雨山和尚语录

    雨山和尚语录

    《作者:雨山上思二十卷,清上思说,有塔铭。南岳下第三十七世,嗣巨渤恒。卷第一住庐山镜湖院语,卷第二住延令庆云寺语,卷第三住延令庆云寺语,卷第四住东鼓法轮寺语住龙舒白云院语,卷第五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六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七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八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九住如皋大觉院语,卷第十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十一住昭易极乐院语,卷第十二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十三住海虞三峰清凉院语,卷第十四住维扬天宁寺语,卷第十五机缘,卷第十六颂古,卷第十七诗偈,卷第十八法语书问,卷第十九杂着,卷第二十佛事。

  • 磬山牧亭朴夫拙禅师语录

    磬山牧亭朴夫拙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六卷,清 拙说,光模等编,有像赞,李焞序,附洞虚禅师塔铭。卷第一住鄱阳剑溪永镇禅寺语录,卷第二住霸陵白鹭渡西汀寺语录,卷第三丰城庆云寺说戒语录浮梁圆通庵说戒语录崇仁天竺寺说戒语录,卷第四住临川青云草庵语录,卷第五勘辨机缘代古拈古颂古,卷第六偈赞传佛事洞虚禅师塔铭。

  • 万峰和尚语录

    万峰和尚语录

    《作者:万峰时蔚一卷,明时蔚说,普寿编,宗泐序,法藏跋,有塔铭及传,附三玄原颂、慧旵禅师塔铭。南岳下第二十四世,嗣千岩长。辑录其住兰溪州嵩山圣寿禅寺语录以及颂古、法语、佛祖赞、警策、破衣歌、塔铭、传等。收入《中华藏》。

  • 天宁法舟济禅师剩语

    天宁法舟济禅师剩语

    《作者:法舟道济一卷,明道济撰,如渊等编,圆信跋,有行状。南岳下第二十九世,嗣吉庵祚。

  • 御制莲华心轮回文偈颂

    御制莲华心轮回文偈颂

    《作者:赵炅宋太宗赵光义,史称“性嗜学,工文业,多艺能”,琴棋书,样样精通。一生著述,可谓等身,他运用回文撰成《莲华心轮回文偈颂》(亦名《心轮偈》《莲花偈》《莲华心轮》《莲华心漏回文图》《大中祥符法宝录》)25卷(共千首)。

  • 博山粟如瀚禅师语录

    博山粟如瀚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六卷,清弘瀚说,傅鹏编并后序,淨符序,有像赞、行状、塔铭、塔院记。青原下第三十七世,嗣雪磵奉。依驹本增入并印。卷之首序文(二则),第一卷住博山能仁寺语录上堂一,第二卷住博山能仁寺语录上堂二住高泉语录上堂小参示众住瀛山语录上堂小参,第三卷再住博山语录上堂三,第四卷住博山语录小参,第五卷住博山语录示众一再住博山语录示众二秉拂入室机缘,第六卷拈颂佛事佛祖赞自赞诗偈行状塔铭塔记。

  • 斗南暐禅师语录

    斗南暐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二卷,清 暐说,普润,法权等录,杨雍建序。南岳下第三十二世,嗣别庵统。依驹本增入并印。

  • 翠崖必禅师语录

    翠崖必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三卷,清 必说,道通录,屠粹忠序,曹广端序。南岳下第三十二世,嗣别庵统。依驹本增入并印。卷首收序,卷一收住浙江杭州府仁和县永寿禅寺语录、住江西戆州府长宁县狮林禅院语录、住京都观音禅寺语录、住京都嘉兴禅寺语录,卷二收小参、机缘、佛事、像赞、颂古、牧牛十二首,卷三收源流颂。

  • 鉴堂一禅师语录

    鉴堂一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一卷,清一说,明满、明慧等录,杜允贞序。南岳下第三十一世,嗣竺峯敏。依驹本增入并印。序上堂秉拂示众小参佛事偈颂。嗣法参学门人明满慧等录。

  • 普门显禅师语录

    普门显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二卷,清灯显说,性胤录,汪贺勋序,有塔铭。南岳下第三十世,嗣庆忠机。依驹本增入并印。

  • 野云映禅师宗统颂

    野云映禅师宗统颂

    《作者:佚名清心月灯映撰,性璨录。一卷。康熙三十六年(1697)刊行。本书主要辑录南岳第一世南岳怀让至第三十世铁壁慧机的略传及颂文。卷末附《野云映禅师塔铭》、《野云禅师行状》,收入《明又藏》。

  • 竺峰敏禅师语录

    竺峰敏禅师语录

    《作者:竺峰幻敏六卷后录一卷,清幻敏说,性钜、性湛、性珩、性济等编,至善序,卷六杜臻序,有塔铭、行状。南岳下第三十世,嗣庆忠机。依驹本增入并印。序,请启,卷一上堂,卷二上堂小参示众茶话,卷三机缘佛事问答法语,卷四诗颂歌赞,卷五书问联芳杂述卷六住浙江嘉兴府楞严禅寺语录。

  • 古音王传

    古音王传

    《作者:吹万广真1卷,清广真著并序,古心评并序,黄毓英评,元善评。前有船子曲,灯辉集,慧泽序。全书皆寓言。依驹本增入并印。佛化神魔小说《古音王传》是禅林小说的突出代表,不但蕴含深刻的禅理,启悟学人证禅,同时汲取明代小说的创作元素,以“奇”“幻”的叙事机制宣畅禅旨,是禅林小说的成熟之作,并在后世禅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吹万广真的文学思想承其“真参实悟”的参禅之法,认为“诗家法即禅家法”,并结合明末禅林现状,持动态的诗学观念,融合明代谢榛“兴、趣、意、理”的四格说,提出诗歌应具“大丈夫相”,表现出亦儒亦释的双重性,在出世、入世之间寻求平衡,

  • 昭觉竹峰续禅师语录

    昭觉竹峰续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六卷,清真续说,实悟、德纪编,周辅泰序,周又英序,周飞熊序,王前驱序。南岳下第三十七世,嗣佛冤纲。附德云悟禅师语录,清实悟说,性满录,南岳下第三十八世,嗣竹峯续。依驹本增入并印。

  • 御制秘藏诠

    御制秘藏诠

    《作者:赵炅《御制秘藏诠》是宋太宗将佛教的深奥法意,以诗赋的形式进行诠释,再命人注解后雕印成册的宋代书刊,后被编入我国第一部大藏经《开宝藏》,共三十卷,包括《秘藏诠》二十卷,《秘藏诠佛赋、歌行》一卷、《秘藏诠幽隐律诗》四卷、《秘藏诠怀感诗》四卷及《秘藏诠怀感回文诗》一卷。《秘藏诠》二十卷,第一至第二十卷共五言诗一千首。《秘藏诠佛赋、歌行》共一卷。右诠赋等,端拱元年十二月,上遣中使卫绍钦谕旨,僧录司选京城义学文章僧惠温、继琳……等五十六人同为注解。书成上进,各赐袭衣器币,诏以其文编联入藏。《秘藏诠幽隐律诗》四卷,五言四韵一百首;《秘藏诠

猜你喜欢的书

陶威尔教授的头颅

著名医学教授陶威尔突然发病死去,但是他的头颅仍然活着。这是洛兰小姐当上凯恩教授的助手后发现的一个令人惊骇的秘密。原来凯恩本是陶威尔的助手,他跟着陶威尔研究如何使离体的人体器官复活。正当试验取得初步成功的时候,凯恩害死了陶威尔,但复活了他的头颅,因为接下去的研究少不了陶威尔大脑中的智慧。凯恩想把所有的成果记在自己一人名下。洛兰得知真相后,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开始

浣川集

诗文别集。南宋戴栩(约1224年前后在世)撰。十卷。栩字文子(或作立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叶适弟子,嘉定元年(1208)进士,为太学博士,迁秘书郎,出知临江军,不赴。后复起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著述颇丰。有《五经说》、《诸子辨论》、《东都要略》等。此集系据《永乐大典》辑出,收诗凡百余首,词一阕,文百一篇。诗以五、七言律诗为多。其文多为应酬之作,亦有论政之篇。诗风近四灵诗派,但又注重词句锻炼,刻苦求工。有《四库全书》本,《敬乡楼丛书》本,增补遗一卷。

帛书相马经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相马经》,从它的文体类似赋,以及文中提到的南山、汉水、江水这些情况来考察,大约是战国晚期楚国人的著作。全书有三篇,(其中第三篇即是第一篇的解释),没有书名与篇目,共计为5200字。主要写的是对马的目、睫、眉、骨等部位的相法,当是出于抄录者的爱好,只抄录了这部书的相骨部分。例如第一篇说:“得兔与狐,鸟与鱼,得此四物,勿相其余。”又例如第三篇解释说:“欲得兔之头与其肩;欲得狐周草与其耳,与其;欲得鸟目与颈膺;欲得鱼之耆(鳍)与鬐(脊)。”这说明了作者的相马,不仅注意眼睛,而且还注意到头、肩、耳、盹、膺、鬐、脊等等部位。这部书,将良马分成一般良马,国马(或称“国保”即“国宝”)和天下马(或称“天下保”,即“天下宝”)三等。这与《庄子·天下篇》所说的相马有“四马”和“天下之马”之别,是一致的。第一篇还讲到“伯乐所相君子之马”,说明作者所论述的是以伯乐的相马理论为基础的。还说“吾请言其解”,说明作者的意图,是要进一步阐述伯乐的相马法。第二篇在详细叙述马目的相法之后,根据相马法中的一些话,引出了十五个连贯的答问。例如说:“法曰:眼大盈大走、小盈小走,大盈而不走何也?”又例如说:“能为变者良也,能变而不良者何也?”这又说明作者针对原来相马法上的结论,而提出的疑问,以便作进一步的解释。作者在十五个相连贯的答问中,从马的盈满程度、眼的光泽、眼的活动能力、睫毛和眼外肌的功能等等,说明与马是否善走的关系;还把马的驱体和目力能否适应环境变化,归因于“起居”(生活条件)是否相宜和“通利”(消化代谢)是否正常。这部著作中,有许多术语不容易理解,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仅就上述我们已经理解的部分,便可以看出到了战国时代的相马术已相当的细密了。

真诰

道教经典。相传乃神仙口授,真人诰谕,故名。在西晋升平三年至太和二年(359—367)间,由杨义记录,传许谧、许翙、许黄民等。后由梁陶弘景编撰。全书七篇二十卷。其《运题象》、《甄命授》、《稽神枢》各四卷,《协昌期》、《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各二卷。自《运题象》至《阐幽微》传为“真人”所诰,其余四卷为陶弘景撰。该书以《道德经》为本,称“道者混然,是生元气。元气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其中《真诰叙录》述《上清经》源出,谓其中的《大洞真经》读之万遍即可成仙。《甄命授》、《协昌期》、《阐幽微》等篇述人死后进入六天宫受事等,并说鬼法人、人法仙,循环往来,徘徊生死。将佛教地狱托生之说引入了道教。书中还旁及行气、服食、房中等修炼方术,兼记药物、道教名山。全书内容庞杂,文体杂陈,或诗歌,或问答,或谕戒,皆言仙真授受真诀之事。然保存了不少道教史料,在中国科技史上亦颇有影响。收入《正统道藏》第637—640册。

虎贲万岁

本书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 该书作于1945年。作品描写代号“虎贲’的74军57师在日军六万余人的包围中,同仇敌忾,背水一战,“以一敌八”,苦战十余日,与日寇浴血巷战,得以使援军合围,保卫住了常德。全师八千余人,仅有83人生还,全书写得可歌可泣,气壮山河。

仪礼释宫增注

一卷,清江永(1681-1762)撰。永字慎修,西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康熙时诸生。博古通今,专心十三经注疏,于三《礼》之功尤甚,精于考证。弟子甚众、戴震等人曾受其学。着述颇丰,有《周礼疑义举要》、《古韵标准》、《礼记训义择言》、《春秋地理考实》、《深衣考误》、《礼书纲目》等。是书取朱熹仪礼释宫》一篇为之详注。(按:《仪礼释宫》本李如圭之书,误编于朱子集中,江永作此书之时,《永乐大典》尚未显于世,故不知非朱子之笔,今仍从其原书所称)其中多有发明和补正,其稍有出入者仅一二条,考证精密十之八九,细枝末节无不根究,辨订之处,俱有实据,其繁富充分足证前人之舛误。有成都龙氏敷文阁汇抄本、指海本、续经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