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炅

- 姓名:赵炅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浚仪(今河南开封)
- 出生日期:939年11月20日
- 逝世日期:997年5月8日
- 民族族群:
宋太宗赵炅(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997年在位),宋太祖赵匡胤同母弟,后周禁军将领赵弘殷第三子,母杜氏。初名匡义,宋初改名光义,即帝位后改称炅。祖籍涿州(今属河北)。后晋天福四年(939)十月,生于浚仪(今河南开封)。性嗜学,多艺能,状貌威严。仕后周累迁至供奉官都知。显德末,与赵普等人共同协助兄匡胤策划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初任殿前都虞侯,领睦州防御使。宋太祖亲征李筠,他受命为大内点检,留镇都城。继领泰宁军节度使。宋伐李重进,被命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太祖征北汉,复被命为东都留守,封晋王,序班宰相之上,权势颇重。开宝九年(976)十月,太祖病危,抢先入宫夺取皇位,改元太平兴国。封弟廷美为齐王,太祖子德昭为武功郡王,德芳为兴元尹。并诏太祖子及廷美子皆称皇子,女则均称皇女,以稳定皇室人心,实则疏忌之。继续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与吴越王钱俶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四年,亲自率兵攻灭北汉,结束了中原及其迤南广大地区的分裂割据局面。遂乘胜攻辽,进围其南京(今北京市)。高梁河一战,大败而归。雍熙三年(986),又发兵三路,大举攻辽。岐沟关之战,宋军主力大败。陈家谷之战,再遭惨败,失大将杨业,从此对外采取守势,悉力对内防范与镇压“奸邪”,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统治。禁止节度使补亲吏为镇将,继续收节度使所领“支郡”归朝廷直辖,并命各地节度使回京师,解除其兵权,使节度使变为无职任之虚衔。大力扩充科举取士名额,并建崇文院,聚集文人学士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大型类书。设审刑、考课、审官等院,加强对司法大权的控制及对官员的考查与黜陟选任。改全国十道为十五路,遍置转运使,以掌各地财政大权和监察地方官员。曾用军事和政治手段企图消灭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以南白城子)党项拓跋部贵族势力,引起李继迁等激烈反抗。淳化四年(993),镇压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奖励垦荒,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交流南北作物品种,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恢复发展。至道三年(997)三月病逝。终年五十九岁。葬于永熙陵(今河南巩县西村区泘沱村东)。尊谥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
赵炅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扬侍郎集
一卷,收赋八篇,上书一篇,书四篇,设难二篇,颂一篇,箴二十九篇,箴补六篇,符命一篇,连珠二篇,诔一篇,文二篇,序传一篇。扬雄以辞赋擅名当世,风格颇似司马相如,其《羽猎赋》、《长扬赋》、《甘泉赋》、《河东赋》等,皆拟司马相如之《子虚赋》、《上林赋》,内容都是歌颂汉朝的声威和皇帝的功德,但写得思理深赡,辞情诡丽,流畅而有气魄,显示出自己的特色,故后世以“扬马”并称。大赋中还有《蜀都赋》,专写蜀郡成都,开后来京都大邑赋之先河。扬雄的大赋皆有模仿司马相如的痕迹,但相如赋往往是“曲终而奏雅”(《汉书·司马相如传赞》引扬雄语),扬雄赋则立意侧重于讽谏,与相如赋有明显区别。扬雄还有几篇自述情怀的小赋、写得很有些特色,如《解嘲》、《逐贫赋》、《酒箴》等。《解嘲》是一篇散文赋,写他不愿趋附权贵、自甘淡泊的志节,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及“自守者全身”的处世态度;在体式上仿东方朔的《答客难》,但纵横驰说,善为排比,辨锋锐利并杂有诙奇谐谑的成分,显出自己的特色。《逐贫赋》发泄贫困生活中的牢骚,写出了生活中种种贫困状况和人们想摆脱贫困而又摆脱不了的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感情沉郁、用笔诙谐,寄慨遥深。《酒箴》是一篇典型的状物小赋,借器喻人,通过对水瓶、酒壶不同遭遇的叙述,谴责贪荣好利、趋炎附势的小人,为高洁朴素之士鸣不平。作品篇幅短精,词锋犀利,寓意较深,其风格似受到先秦诸子寓言的影响。散文也有一定成就。《谏不受单于朝书》是一篇优秀的政论文,写扬雄力谏汉哀帝改变不接受单于朝书的主张,笔力劲练,条理缜密,气势流畅,析理透辟,颇具感染力。扬雄的散文,颇有语言功力,既有先秦诸子散文辞约义丰的长处,又有汉代文章辞采富丽、精雕细镂的特点。其哲学著作《法言》中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对后世颇有影响。扬雄的辞赋和文章,都有好模拟之弊,有些地方笔法生硬。《隋书·经籍志》著录“汉太中大夫《扬雄集》五卷”,已佚。宋谭愈始辑为五卷,但已非旧本。明万历间郑朴又补辑为六卷。又有明万历天启年间汪士贤辑《汉魏诸名家集》三卷本,题《扬子云集》。别有明崇祯间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严可均所编《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录其辞赋、箴等共四卷,比较详备。
嘉庆镇原县志
清嘉庆年间县令陈珙繁聘举人刘化鹏与其弟陈琚繁(江苏人)、张之鼎等纂《镇原县志》十卷本。陈珙繁调任正宁县令后,在正宁请陕西刻工镌版印刷,线装本,原志成书于清嘉庆七年(1802),共分星野、地理、建置、祠祀、官政、官师、选举、人物、艺文、纪事等十卷,记载国之要事、发展、凡人善举、官制选举等,扬清风正气,存史志资料。今藏陇东学院图书馆。
卮林
十卷。补遗 一卷。明周婴撰。周婴,此书共十卷,又补遗一卷,广征博引,纠正群书及其注疏的讹误,共四十家。每条以两字标目,系以作书人的姓氏。如“格鲍”是纠正鲍彪的《国策注》,“驳鱼”是驳鱼豢的《魏略》。其体例类似孔丛子的《洁墨》以及王充的《刺孟》。书名《卮林》,取《庄子》“卮言日出”之意。其所刊正,有据者居多,是为有本之学,并非草率著书。此引一、二条以为证,如:“原谢”知星条云:“《五杂俎·天部》引习凿齿谓星人曰: ‘君尝闻千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凡占星者皆于中天野外窥之,故云不覆。原曰: 知星宿,衣不覆,古之遗谚也。晋阮侃宅无吉凶,摄生论引之。谓术弥精而穷益甚也。是以桓宣武以绢一疋为戏。在杭不悟晋书有字为衣字之讹,遂至燕说矣。”又“奔牛”条云:“《五杂俎》云: ‘丹阳有奔牛坝,相传梁武帝时,有人于石城掘得一僧,瞑目坐土中,奏于帝,帝问志公。公曰:此入定耳,令人于旁击磬,则出定矣。帝命试之,果开目。问之,不答。志公乃说其前事,僧一视志即起,南向奔去。帝遣人逐之,至此地,化为牛,因名。近时樵阳子亦类此。’ 原曰: 按《南齐书》,全景文与沈休之出都,到奔牛埭,有人相之,曰:君等皆方伯也。景文、孝建初以功封汉水侯。《宋书》曰:孔觊反,会稽太守遣建威将军沈怀明东讨,至奔牛,筑垒自固。又元凶弑立,世祖入讨,遣顾彬之、刘季之合势,与劭将华钦庾导相于曲阿之奔牛塘,路甚狭,军人多赍篮屐,于菰葑中夹射之,钦等大败。据此,则奔牛之名,宋、齐前已有,云梁僧化,谬也。”如此旁征博引加以考证,令人信服。王士祯《池北偶谈》认为其“辨石尤风”一条及“解古乐府赐字义”一条、“君苗无姓”一条,高似孙误引金楼子一条尚可称信,但其诠钟一条,则不足辨。此书有《湖海楼丛书》本、明刊本、明崇祯间刻本、王宗炎手校旧钞本、《四库全书》本以及《丛书集成初编》本等。《中国丛书综录·子部·杂学类》有著录。
枕中记
枕中记,原不题撰人。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新唐书•艺文志》着录孙思邈枕中素书一卷;宋《崇文总目》作孙思邈枕中记一卷,即此书。又《云笈七签》卷三十三所收孙思邈《摄养枕中方》,其内容与《正统道藏》本略同,但篇章文字颇有歧异。全书分五章,言学道之士养生缮性之法:首为〈自慎〉章:论治身养性者须有所忧畏,衣食起居,举止言行皆自慎而有节制。 其次〈禁忌〉章:列举学仙养生者禁忌数十条。 其三〈导引〉章:言 *** 导引之法。 其四〈行气〉章:言保精、行气、服饵等三种养生方法。 其五〈守一〉章:言存守三丹田真一之法,并附存神炼气口诀。按此书《正统道藏》本首尾多有缺文错简,应据《云笈七签》校补。
雪花飘飘
小说。作者杨朔。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出版。矿工的儿子曹百岁和母亲一起寻找父亲,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母亲被折磨死后,小百岁当了地主的羊倌。他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落入地主手中的游击队长,奔向解放区,投入了革命队伍,见到了离别多年的父亲。解放后他在北京一个学校里努力学习。作品反映了劳苦大众在旧社会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盼望解放,与共产党心连心的真挚感情。故事曲折动人,语言流畅自然。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盘古至唐虞传
全称《按鉴演义帝王御世盘古至唐虞传》。长篇小说。 伪托明钟惺 (1574—1625)编辑、冯梦龙鉴定。二卷十四则。钟惺字景伯,湖北竟陵(今天门)人,万历进士,历任礼部郎中、福建提学佥事,诗文颇流传于当世,与同里谭元春同为“竟陵”派领袖,有《隐秀轩集》。上、下二卷,七回。自盘古开天辟地至禹受禅让。集上古神话传说于一书,间亦发挥想像。首叙天地洪荒,盘古氏凿开混沌,天地定,阴阳分而日月明。功成身退后,继有天皇氏立干支,地皇氏定昼夜星辰,人皇氏辟天地为九区,民始有君臣之分。结束穴居以后,又有有辰氏教民剥皮御风寒,有巢氏教民架木为巢以避野兽,狩猎取食。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于是民得熟食而繁衍生息,定婚嫁,知有父。余外,小说还编入了仓颉造字以及轩辕氏、神农氏、伏羲氏等的著名传说故事,以及共工氏怒触不周之山,女娲炼石补天,轩辕帝与蚩尤大战,羿射九日等神话。今存明末余季岳刊本,题“景陵钟惺伯敬父编辑”,“古吴冯梦龙犹龙父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