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阿弥陀经》,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是叙说阿弥陀佛净土功德庄严而劝念佛往生的经典。
一 《阿弥陀经》书名
《阿弥陀经》一卷,全称《佛说阿弥陀经》,书名包含了能说之佛与所说之佛。佛,为本经的能说佛,即释迦牟尼佛。佛因有大悲愿力,要令众生离苦得乐,所以运用各种方便善巧的方法,为众生宣说无上妙法。阿弥陀,为本经的所说佛,即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为梵语,正翻为“无量”的意思,其中包含很多的无量义,如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弟子等等。正是因为此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有无量庄严功德成就,故号“阿弥陀”。此经为释迦牟尼佛宣说阿弥陀佛的依报和正报所成就的功德,依此功德而生起信仰之心,持颂阿弥陀佛名号,则能往生净土,修行成就不退转。
二 《阿弥陀经》的译者
佛在古印度舍卫国宣讲此经时,并没被文字记录下来,而是子弟们后来以梵文结集记录的。《阿弥陀经》,最早由鸠摩罗什译出,后又有求那跋陀罗、唐玄奘等不同译本,但后世通行本多以鸠摩罗什译本为据。鸠摩罗什,天竺(今印度)人,名字译为“童寿”,因他在年纪尚幼之时,便如老者一样有学问。其父名为鸠摩罗炎,出家至龟兹国(今新疆库车等地),被尊为国师,后与国王之妹成婚,生鸠摩罗什兄弟二人。鸠摩罗什七岁随母出家,游走西域各地,学习小乘、大乘经论,颇有名声。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坚遣吕光攻伐焉耆,继灭龟兹,鸠摩罗什被劫至凉州,滞留此地达十六七年。至后秦姚兴伐凉,罗什才入长安,被待之以国师之礼,请罗什主持译经事业。据记载,鸠摩罗什共译出经论35部,294卷,《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在这一时期翻译的,其中重要的还有《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中论》、《成实论》等。
三 《阿弥陀经》的内容与结构
此经主要叙述佛在树给孤独园对舍利弗等讲说西方极乐世界的无上庄严,以及往生此世界的方法。“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此为净土总纲与源流。佛奉劝众生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一心不乱,死后即可往生极乐世界。该经以阿弥陀佛所成就果报功德庄严为主体,叙说各种庄严景象,引人信仰。根据此主体而显现一种趋向的目标,即以往生西方世界为宗旨,永断生死、灭除烦恼。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从信、愿、行做起。修习净土法门,先从“信心”起。善导大师讲净土信心之要: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有了信心必须要发愿,在本经中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为正愿;有了坚决的志愿,才能保证修行不懈怠;落实到“行”上,就是要止恶行善。本经以“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为正行,即安心本愿,一心专念弥陀名号。持诵佛号,有此力行,才能真正实现信愿之事。
本经按照佛经三分法,可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序分,讲述此经的缘起,释迦牟尼佛为舍利弗等大比丘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宣说此经,在此表明说法者、说法处所以及听法对象,以证明此经是佛所亲说,并非伪品。
正宗分有两部分组成,一为赞叹极乐净土,说明极乐名号的意蕴,叙述极乐世界的庄严景象,即阿弥陀佛的依报功德,也即身体依之而住的外部环境。西方极乐世界极其清净,众生寿命无量,享受安乐,没有烦苦。庄严国土遍布宝栏网树、宝池德水、天乐、金地、雨花等种种奇异景象,共同建构成一个美好的安身立命处所。这些都是阿弥陀佛无量功德所成就的,凡是往生到此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切众生,都能修行不退转。以此劝众生,生起发愿往生之心。二为劝念佛往生,明示众生要珍惜善根福德因缘,进而发愿、持诵佛号,依此修行,完全以佛号为境,自然心无杂念,得以往生西方,位居不退。并列有六方诸佛证诚往生,称赞此法,以此进一步劝信众生。最后为流通分,称赞释迦牟尼佛为众生宣讲此经的无量功德,劝勉众生不要辜负释迦牟尼佛的苦口婆心。与会大众听闻此经法后,也都欢喜信受,劝导奉行。
四 《阿弥陀经》的版本与注疏
一般认为,《阿弥陀经》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经流行。《阿弥陀经》的汉译本,最早为后秦鸠摩罗什所作。异译本有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小无量寿经》一卷(已佚),唐玄奘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一卷。通行本依据鸠摩罗什译本。
《阿弥陀经》流传甚广,影响深远,所以历代注疏较多,主要有:隋智《阿弥陀经义记》一卷,唐慧净《阿弥陀经义述》一卷,唐窥基《阿弥陀经通赞疏》三卷、《阿弥陀经疏》一卷,唐元晓《阿弥陀经疏》一卷,宋智圆《阿弥陀经义疏》一卷,宋元照《阿弥陀经义疏闻持记》三卷,元性澄《阿弥陀经句解》一卷,明大佑《阿弥陀经略解》一卷,明宏《阿弥陀经疏钞》四卷,明大惠《净土已诀》一卷,智旭《阿弥陀经要解》一卷,净挺《阿弥陀经舌相》一卷,了根《阿弥陀经直解正行》一卷,续法《阿弥陀经略注》一卷,明大佑述、传灯钞《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二卷,真嵩《阿弥陀经摘要易解》一卷,彭际清《阿弥陀经约论》一卷,明智旭要解、达默造钞、达林参订《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三卷,明宏疏钞、清徐槐廷撷《阿弥陀经疏钞撷》一卷,郑澄德、郑澄源合注《阿弥陀经注》一卷,近代丁福保《阿弥陀经笺注》、太虚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