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阿难!从是天中,有二歧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忘,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
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
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沈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
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
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于本觉妙明真心(觉明心之义)如同去除尘垢。第八识如明镜,第六识如上浮之尘垢。
即三界十二类生,“首”从卵生到“尾”的非有想非无想生,这些众生的生死去来都能圆照了知,此名为想阴尽。(做到闻所闻尽,尽闻不住则已破想阴)。
这是真心的“知”性与意根及六尘相浊,真心失真知性。“忆识诵习”是记忆过去,认识现前与诵习未来,此皆第六识之功用。“性发知见,容现六尘”是第六识之性质,是阐发心中之知见,其容貌(即所想、所现)为现六尘之相(第六识之所识不出六尘之相)。“离尘无相,离体无性”是说若离六尘则无“识之相”可得,若离识体(指妄识)则六尘应无体性。“相织妄成,名烦恼浊”是说真心的知性、意根及六尘交织而妄成烦恼浊。
想阴之所以发生其根本原因即是“融通妄想”。想可以融通诸事,但执著此想以为实有叫融通妄想。附注:以下讲想阴十相的第一种相状“身形变化放光”,引入天魔遣怪鬼附身。
“彼善男子”指受阴已尽之人,由于得到空虚圆明之妙用(指得意生身),自在无碍,且已不遭“受阴”诸种邪思妄虑所迷惑,圆通妙定因而可以发明显现。
修行人在妙定之中,心中贪爱妙定能圆满以求发明妙用(圆明之义),因而加强(锐之义)其精密思惟,贪求善巧变化。
天魔遣其精怪飞身附于人。
此修行人被魔所附之后,就来到想求善巧变化(神通)的人们住处(学佛人不要贪求善巧!)。安置坐位讲说“佛法”(其实是魔法)。
其身形须叟臾(顷刻)如此。
或者说劫火快到,或说刀兵之灾(即战争)快来了。
遇物成形(附于物上)之鬼称“怪鬼”。鬼当久了,被魔王收为役使,为魔之伴侣,前飞精附人,魔所遣者,在此即为怪鬼。
你应该预先觉知此事,不要被魔所惑,则可不入生死轮回,或被其迷惑而不知是魔则将堕无间地狱。附注:以下讲想阴的第二种相状“众人皆有光明坐莲华上”,魃鬼附身。
在定中心起爱著,望能游历于诸国土,于是飞奋起精密思惟,贪求经历诸刹土以广作佛事。
此修行人来到贪求游荡善男子(即其弟子)住处。
即其弟子。
道种智消灭。
遇风成形之鬼。旱魃之鬼。附注:以下讲想阴的第三种相状“心自以为开悟得各种神通”,引魅鬼附身。
于妙定之中心中贪爱绵密(妙定)与吻合(妙用),于是澄清其精密思惟,贪求契于吻合(妙用)。
“心自开悟”是天魔使听法之人心中自以为已开悟。“念念移易”是天魔以神通使听法人的念头迁移变易,使他们以为已得他心通、宿命通之类(其实非真有神通,其所觉知的念念移易是魔给他的念。)
改变(洗涤之义)本来所修之心,易变正知见而进入邪知见。
遇畜成形之鬼(附在畜牲身上者)。附注:以下讲想阴的第四种相状“身有威神力,听法者皆心伏”,引蛊毒与魇鬼入身。
修行人于妙定之中,心中起念,贪爱了知诸法的本源,想穷览诸法的变化及其体性之终绐所在,于是精进发奋清爽其心思,贪求明辨分析。(这种人不以无所得心精进修行而贪求诸法本源,心著贪法,不得本源而被魔所骗,把肉身当成本源!故切记勿以有所得心修行)。
来到也是贪求诸法本元(元之义)的弟子住处。
著魔的修行人说,你现在所在之处就是佛国净土,没有别的净土居处,也没有金色殿堂(净土所有)。
亡失以前修行之心,身体与性命皆归依。
“其”指其他修行人(即其弟子)。“推”是前推,有诱使之义。这句话是说那个师父诱其弟子使其心终究到破佛戒律行仪的地步。
遇蛊成形之鬼叫蛊毒鬼。遇幽成形之鬼叫魇胜鬼。附注:以下讲想阴的第五种相状“身如百千岁”,引疠鬼附身。
于妙定之中,心中起念,贪爱悬应(悬,远之义,即贪图过去远久诸佛能应其所求)。于是一心一意的周遍流历精心研究(周流精研之义),贪求冥冥之中能有诸佛感应。
指食、衣、住、行四事之供养。
令那些弟子皆知此修行人是他们以前(前世)的师父,原本就是他们的善知识。
因为是过去的师父,于是心中特别有一种法爱之心产生。
暗中皆进行贪欲之事。
当时他是我的妻妾兄弟。今日来相度于你。附注:以下讲想阴的第六种相状“可使听众知过去、未来”,引大力鬼附身。
修行者于妙定之中,心中起念,贪爱深入辛劝克己的功夫,乐爱处于阴晦寂静的处所,贪求安静宁谧。
修行人来到贪求阴寂的弟子的住处。
宿业(过去业因)。
你今虽未死,但已是畜牲(表示其能知未来)。
就叫一个人在此人后头,踏其尾部,就会使此人起不来(这是魔力使然)。大家就相信,此人有尾巴,已是畜牲。
钦佩归伏。
若有徒众起心怀疑者,此魔已知其(指此徒众)怀疑之因(肇之义),于是魔会使其师父除守佛之律仪之外,又加重精苦之行(如拔发等苦行)。
斥骂比丘不能精苦(因比丘不作外道之苦行)。
以显示其无私心。
揭露他人私事,,显示自己直心不讳。
未来。
到时候,一一皆毫无应验之义。
有大神通力之鬼众。附注:以下讲想阴的第七种相状“不吃人间烟火,预知奇人宝物”,引山林、土地诸鬼神附身。
定中起心,贪爱能知能见(知见之义),于是不辞劳苦,研究寻找,贪求过去的好命(非宿命论之义),即贪求能知能再见到过去生自己有什么好东西。
来到贪求能知宿命的弟子住处。
“简”是削成的竹片,“册”是以绳把竹片穿在一起。“符”是竹刻成的信物,汉朝时,把书信刻在竹上,二人各持一半,若二者相符合则可相信,故“符”就是竹刻的信物。“牍”是木片(可以书写)。
魔化为畜牲口咬珠宝等物给那个说法的人(即修行者)然后穿(著之义)在他的身上,或诱骗听法的人说地下藏有明月珠,照耀说法之处,听者眼见此事,信以为真,得未曾有过的欢喜。
指此说法者因魔力加持故身形肥壮体力充沛。
指山川等鬼神年老成魔,假借此修行者,宣说男女淫欲之事,破坏佛之戒律行仪,并与承受其事者(指其弟子或听法者)暗中做些贪五欲之事。
或做些无益处的精进,如纯粹吃草木,而没有禅定的行事(即不修禅定)。附注:以下讲想阴的第八种状“神通变化无碍”。引入各种精怪附身。
研究神通变化之源,贪神通力。
袋。
间隙。
因魔未离欲,身见(即执色身以为实有)尚存,故对刀剑之伤害不能免除。
赞叹行淫之事,认为不会破坏修行,并将各种男女间淫秽之事当成佛法在传授。
这是吸收天地灵气精华有大神通力(大力之义)的山精、海精、风精、河精与土精。
一切奇花异草长期(积劫之义)吸收日月精华而成精魅。
如守天庭的天龙盗天之灵气,伏地之地龙劫地之灵久之成为精魅。
仙期已到,计其年岁则应该死,神识已不存在,但由于坚固身形妄想之故,其身形不化而被他怪所附身。附注:以下讲想阴的第九种状“身形化空化有自在无碍”。
修行者于禅定中心中起贪爱入灭之心,于是研究诸法变化之体性,贪求深入顽空之中。
洞彻透明之义。
这是在日蚀、月蚀之时,精气入地,地上的金玉芝草,麟凤龟鹤,吸收此精气而可经千万年不死,出生国土中成为物仙(金玉芝草);禽仙(凤、鹤)或兽仙(麟龟),年久成魔。附注:以下讲想阴的第十种状“瞬间可行万里”。
辛苦研究“几许微细之动相”。想阴的根本即第七识微细之动相,只要修行功深,自会消灭,不可以起心研究,研究即成魔相。
“分段”指“分段生死”,如人畜即属分段生死,在某个时段肉身有在称为生,某时刻肉身坏去不在称为死。这是粗相变化。“变易”指变易生死,如菩萨没有肉身的生死,只有心念在变易而已,果位愈高则心的执著愈少,这种变易生死是“细相”之生死。这句话是说此修行人定中起念想立刻放弃分段生死而得到常住细相的变易生死。
求长寿。
“诣”是走之义。由魔力之故,在一宅之中,数步就可由东走到西,表示“地可缩近”。反之,急行累年不到,表示“地可变远”。
即他化自在天魔。
即役使鬼。
毗舍童子是毗舍遮鬼,此鬼会啖人精气,是四大天王所管辖。其已发心者会助人,而未发心者则会害人。此处是指其未发心者。
“其”指魔之眷属,“彼”是指此修行人。此句话是说天魔为使其眷属得到定心虚明,就让他们吸食修行人的精气。
或者不经由(因之义)魔所附身的师父,而由修行人(指弟子们)亲自看到自称“执金刚”之天神,此天神自说:“为使你们(指弟子们)长寿而我化现美女身与你们行男女欲爱之事”。
年纪不大,就肝脑枯竭(因与魔行淫欲之故),且口中又常自言自语(口兼独言之义),以至外人听来以为他是妖魅,眼前其他人大多未详察,以致此修行人大多陷于官府之灾难。但他在尚未被官府刑罚之前,大多已肝脑枯乾而死。
魔恼乱此修行人(彼之义)以至使他死亡。
先前所说十种恶魔师父。
迷。
使真正的修行人,终归成魔的眷属。
失去正遍知的佛性。
定中所现境界。
即“禅观”与“妄想”两种心交互出现,若禅观心稍胜过妄想,则出现色阴中第一到第九之境界,反之则不见。若禅观心力“远胜”妄想则破色阴,反之则受魔困。例如起念想知涅槃的状况,则“想知道”是妄想,涅槃圣境是禅观。
保持正法并遮覆保护修法的众生,使众生皆能成无上道(成佛之义)。附注:以下讲行阴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