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地,成就菩提,斯为第一。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鼻想本权机,祇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这一段话有些争议,请参考序文。
想要隐藏实在却是显露。
菩萨们走路时脚不蹋生草、手不拔生草,就怕伤害到生草上的虫。
大悲菩萨。
穿。
“绵”即棉之义。“绢”是质地厚的丝织品。“帛”是丝织品的泛称。
“靴”即长筒鞋子。“履”是鞋子的泛称。“裘”是皮制的衣服。“毳”是鸟兽的细毛。“酪”是用牛羊的乳作成的饮料。“醍醐”是酥酪上层油状的凝结物。醐是多次提炼的乳酪,酥酪是用牛乳作成的一种饮料。
于世间得真解脱,现今已酬还宿债,将来不游于三界。(即不投生三界轮回之中)
“其”指众生,穿众生身体的部份(如穿牛之皮),则皆与该众生结下不离之缘。
你服众生的身体部份,则必使你的身心就如同该众生的身(若身之义)与该众生的部分(身分之义),这是果报。
两方面。
“精灵”是盗取日月精华,依附山水之中,迷惑世人以得到祭拜。“妖魅”是盗取人畜的津液,吸山林的灵气。“邪人”是居心不正、妄言欺人、行为怪异之人。
菩萨法。
这些妖邪之人,自称已得菩萨无上大法,欺骗(迷之义)诱惑无知识之人,恐吓使其失正知见之心(例如说公元某年将会有大战爆发等来吓唬无知之人)。
这些妖邪所到之处,都使人家财耗散乾净,例如骗说来年将有大战爆发,大家要捐钱做福报,甚至买地避难等以骗人钱财。
找地方。
寄于此地以了残生。旅行寄生(泊之义)在三界以示一度往还,此去再也不复返此三界。
贼人穿上我的衣服(即出家人的衣服)用以帮助贩卖(裨,助之义)如来的佛法。(盖穿上僧衣便能取信他人,方便为他人开示佛法。)
“非”是毁谤之义。即这些妖邪之人却来毁骂出家戒律具足的比丘,说这些比丘是自私自利只为自己解脱的小乘道。
身体之前点燃一灯。
永辞,永离之义。
除了在命终之时,暗中有遗言交代(付之义)。这是说菩萨以人身在世间渡生绝不可泄漏底细,或示现大神通力,使人相信。
一种香木刻成佛像之形。
直言之心即是道场。
佛法之王,即得菩提或证涅槃之人。
口咬肚脐之人,为遥不可及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