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2oi中华典藏网

真性有为空,2oi中华典藏网

缘生故如幻;2oi中华典藏网

无为无起灭,2oi中华典藏网

不实如空华。2oi中华典藏网

言妄显诸真,2oi中华典藏网

妄真同二妄;2oi中华典藏网

犹非真非真,2oi中华典藏网

云何见所见?2oi中华典藏网

中间无实性,2oi中华典藏网

是故若交芦。2oi中华典藏网

结解同所因,2oi中华典藏网

圣凡无二路。2oi中华典藏网

汝观交中性,2oi中华典藏网

空有二俱非。2oi中华典藏网

迷晦即无明,2oi中华典藏网

发明便解脱。2oi中华典藏网

解结因次第,2oi中华典藏网

六解一亦亡;2oi中华典藏网

根选择圆通,2oi中华典藏网

入流成正觉。2oi中华典藏网

陀那微细识,2oi中华典藏网

“三千威仪”即修大小乘一切律法而有之威仪。盖行住坐卧四种威仪各有250戒,则共有1000戒,合对三聚净戒而言,则有戒条3000,故名三千威仪。三聚净戒即菩萨戒,为摄律仪戒(守一切戒律)、摄善法戒(护守一切善法)与摄众生戒(护一切众生)三者。“八万微细”即戒律之微细行共有八万四千种,盖身口七支(即眼耳鼻舌身意与第七识)各有3000戒,则有两万一千戒。再配贪嗔痴慢,则有八万四千戒微细戒行。“性业”是违犯体性是恶(如杀盗淫)的戒法。“遮业”是违犯体性非恶(如饮酒、吃荤)的戒法。2oi中华典藏网

释尊中持戒第一的优波离尊者,以佛戒律,严持制身,久之,身得自在不犯,再次由身制心(即身识),由身识通达而悟入圆通,此为第十六种修法。2oi中华典藏网

何止。2oi中华典藏网

旋转虚妄分别之意识而成为湛然常住之心性(旋湛之义)。“心光”是目犍连由自性起用的觉知,“发宣”是显发宣流为神通妙用。此为第十七种方法,乃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由意识悟入圆通起神通妙用之法门。2oi中华典藏网

百骸乃全身骨头之义。“诸冷暖气”指淫欲未动时之冷气与淫欲心动时所觉到之暖气。“神光内凝”乃向内反观此冷暖气之体性。2oi中华典藏网

即身之火大与心之火大,初观四肢百骸之暖触是身之火大,后神光内凝为返内观心之火大。2oi中华典藏网

观行成就后化淫火为智慧火,故称无碍流通。2oi中华典藏网

现十方圆明了生死之义。此为第十八种方法,乃乌刍瑟摩尊者所修,由火大悟入圆通之法门。火大之相乃因缘所生,但其体性为本不生灭的自性,返观火大之性可悟圆通。2oi中华典藏网

市场的别称。2oi中华典藏网

拿东西。2oi中华典藏网

要到之地。2oi中华典藏网

工资之义。2oi中华典藏网

修平路面。2oi中华典藏网

属地大之微尘与自性不相抵触妨碍,如同以水投入水中,就是外在的刀兵(亦属地大)也与自性不相抵触,我对于地大的法性有所开悟得无生忍。(悟无生忍时,其智慧如同八地菩萨,但福报、渡生之心尚不足。)2oi中华典藏网

即本楞严经之大法。2oi中华典藏网

身根与世界二种尘相。2oi中华典藏网

地大之尘销灭,无上智慧圆满成就而了脱生死,此为第十九种方法,乃持地菩萨所修,由地大悟入圆通之法门。2oi中华典藏网

身体中的各种液体,如口水、小便等在身中来回往复,虽形色不同,但这些液体的水性皆相同,即流动潮湿之性质。2oi中华典藏网

未修到无水之身。即当时观行之成就是“以水为身”。2oi中华典藏网

当时我是比丘,在室中禅定。2oi中华典藏网

舍利弗尊者在打坐入定时曾被两个鬼打头,出定后就头痛。2oi中华典藏网

是否有退失。2oi中华典藏网

跑。2oi中华典藏网

清楚可见。2oi中华典藏网

身体如以前一样没有病痛。2oi中华典藏网

没有水身。2oi中华典藏网

自身水性与香水海之水性皆同且与如来藏之真空相合。2oi中华典藏网

返观水之体性(即自性),称以水性一味圆通。月光童子修成“水大三昧”,即反观水大之性为自性,由自性起水大之用而现神通力,随神通力之大小不同而水大所现相之范围亦不相同,成就大者,整个世间皆可现清净水相,月光童子当时只现一室之水相而已,此乃“诸法心造”之义。此为第二十种方法,乃月光童子所修由水大悟入圆通之法门。2oi中华典藏网

“界”是空间,“世”为时间,观空间安静而立,观时间成动之时。2oi中华典藏网

以上各种动的本质没有不同。2oi中华典藏网

众生皆以为实有动静,皆犯同样虚妄。2oi中华典藏网

风大无实(依之义)乃自性所现,由此悟到菩提心,此为第二十一种方法,乃琉璃光菩萨由风大悟入圆通之法门。2oi中华典藏网

此菩萨以虚空为身,故又名无边身(虚空广大无边际之义)。菩萨现虚空相,以无穷之虚空化为宝藏渡一切有情。虚空与法身之“空”不同,虚空由真空所现。2oi中华典藏网

即虚空与佛国体性无二,皆如来藏所现,对于此相同的自性阐发明白即得无生忍。此为第二十二种方法,乃虚空藏菩萨由“空大”悟入圆通之法门。附记:虚空藏菩藏位在妙觉,已成就成所作智与妙观察智,此菩萨由空起用现明暗虚空之相而安住明亮虚空之中,并以此为身称报身(不是报身佛)。遇有渡生之缘,则再起用,现有相之身,即一般之菩萨相,此为应身。2oi中华典藏网

喜欢与望族大姓之人物交往。2oi中华典藏网

即唯识定。2oi中华典藏网

乃至无尽虚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自心所现。此中如来指理佛(即自性),如来国土即如来之三土:其一为法性土,乃法身所依、无净无秽,即常寂光土。其二是受用土,乃报身所依,有净无秽,即实报庄严土。其三为应化土,乃应身所依,为有净有秽,即凡圣同居土。所谓“土”是指心的状态相同者皆在同一处之义。理佛(此之如来)有三身,即法身为体,报身为相,应身为用之三者(但不是修成佛的三身)。开悟现性,悟得十方圆明,即现理佛之体性,故称为法身所依,亦称常寂光土。由此体起用现报身之受用土与应身之应化土,但这不是“修成佛”的层次(即事佛,如阿弥陀佛等)。此处弥勒菩萨以唯识三昧悟入如来国土为自心所现,得大神通力,但尚未成佛(指修成佛)。2oi中华典藏网

弥勒菩萨观十方法界唯识所现,识心得圆通明白,入圆成实性,远离众生之依他起性与遍计所执性(详见唯识论),而得无生忍。此乃第二十三种法门,由识大悟入圆通者。2oi中华典藏网

相继一劫出世间。2oi中华典藏网

这是说若专心忆念,则二人就如经常相逢或相见。反之,若专忘,则二人就是相逢或相见也等于不相逢不相见。前者专忆指佛菩萨不舍众生,时刻不忘众生。后者专忘指众生被业力牵引,忘舍佛菩萨。2oi中华典藏网

从今生到他生。2oi中华典藏网

经历多生。2oi中华典藏网

不用假藉其他方便法门即得开悟本心。2oi中华典藏网

一个常念佛忆佛的人,就如同染香的人,身有香气。人以香气庄严其身,则名“香光庄严”。(比喻常忆佛念佛则佛光庄严!)2oi中华典藏网

摄住六根使不放逸(如眼见而心不著,……),念佛之清净念持续而不断。要净念相续一般要快速念佛,否则念念之间隙处会有不净念进入。最终快至无相,而只有念佛心没有念佛之相(佛号),由此入三摩地。此为第二十四种方法,由“见大”悟入圆通之法门。“见大”即“根大”,六根之性。都摄六根即在内摄六根之体性之义。故是由见大入圆通。2oi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