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茶道

(一)c61中华典藏网

常常使事物纯化,是禅与茶道的共通之处。禅依靠对终极实在的直觉把握,使事物纯化;茶道则依靠在茶室内点茶,把典型化的模式移往生活,使事物纯化。c61中华典藏网

茶道是原始单纯洗练的美。为了达到与自然相亲的理想,人们必须寄身于茅屋下,端坐于斗室中。c61中华典藏网

这仅有四叠半大小 [45]的斗室,在构造和摆设上却透着巧思。禅的目标,是将人类在自以为是的观念支配下苦心经营的一切伪装尽数剥离。禅首先和理智作斗争,因为虽然理智具有实用价值,却会对我们深入发掘自己的存在造成妨碍。哲学提出所有的问题,并自行解决。但是,我们依此未必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c61中华典藏网

可是,不管是什么人,就算理智不健全,也应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哲学之路只为具有哲学倾向的特殊之人开辟,而不会为了一般人的赏识而存在。c61中华典藏网

禅,更广泛地说,所有宗教要剥离的是人自以为已占有的一切,包括生命,使其回归到最终的存在状态,即“父母未生前本来面貌”“本住地”。这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境界,由此我们得到了现在的身体,如果没有它,我们就成了无。c61中华典藏网

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最后的纯化,因为不可能把事物还原为比它更单纯的状态了。茶道中,以老松之荫下建起来的一间茅草屋作为这一淳朴的象征,一经确立,就可以对这种象征的形式进行艺术上的处理,但其宗旨当然是与激发其原始观念,即将不必要的事物祛除掉。c61中华典藏网

早在镰仓时代以前,茶在日本就已为人所知,而使其得到广泛传播的,是从中国带回它的种子,并将其种在禅寺的院子里的荣西禅师(1141~1215)。c61中华典藏网

据说,荣西禅师向偶感风寒的将军源实朝(1192~1219)献上了自己栽培、制作的茶,及自己所著的有关种茶的书(《吃茶养生记》)。c61中华典藏网

在江户逗留期间,茶师一直待在主君的寓所里。有一天,他得到主君的允许,可以去外面逛逛。于是他身着武士的衣裳,来到了上野不忍池畔。在那里,他看到一个怪模怪样的浪人正坐在石头上休息。他很讨厌这个人的长相,但并不想避开他,于是直接走了过去。那个浪人客气地和他打招呼:“可以看出先生是土佐的武士,要是能切磋一下,让我领教领教您的本领,那就太感谢了。”c61中华典藏网

在旅行开始的时候,这位土佐的茶师就担心会遇到这种恶徒,现在倒直接与这种品行最差的浪人碰了面,他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处理,只好坦率地答道:“我虽然穿着武士的服装,但我的真实身份是茶师,在刀法上,我怎么可能是您的对手呢?”c61中华典藏网

可是,浪人依然纠缠不休,逼迫茶师和他比武,因为他的真正目的是想从被自己看透了弱点的茶师身上榨取金钱。茶师明白,自己无法从浪人手下逃脱,他决心死在敌人的刀刃下,但是,若死得毫无价值,就会对主君的名声造成伤害。忽然,他想起,刚刚在上野附近时看到了一个传授剑术的道场,于是,他想去找找那里的剑士,询问在这样的场合正确使用刀的方法和体面的死法。c61中华典藏网

他对浪人说:“既然您如此强求,那咱们就比试一下武道的本领吧。不过,我这次出门是来为主君办事的,必须先去复命,等我回来再到此处与您比试,这大概需要一点时间,您看行吗?”浪人同意了。c61中华典藏网

于是茶师急忙来到那个道场,说有十分紧急的事要见剑士。因为他没带引荐信,所以看门的人开始拒绝了他的请求,但看门人通过茶师的言谈举止看出他似乎是遇到了什么重大的事情,于是便把茶师引见给了剑士。c61中华典藏网

剑士静静地听完了茶师的话,当他听说茶师想了解如何才能像一个真正的武士那样死去时,他说:“来我这里的徒弟们都想知道如何用刀,没有人问死的方法,您倒是个特例。不过,您说您是个茶师,那么,在我将死的方法告诉您之前,您可不可以为我点一次茶呢?”土佐的茶师想:这大概是自己最后一次尽情地做茶道的机会了,便一口答应了下来。c61中华典藏网

剑士凝神观看茶师如何做茶道,而茶师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悲剧就要降临,他静静地准备着进行茶道的工作,并将茶道的所有程序一一完成了,仿佛他现在所做的工作,是天底下唯一关乎他的命运的事情一样。c61中华典藏网

茶师那全无杂念、专心致志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剑士,他拍着大腿感叹道:“就是这样!您不必了解如何体面地死去的方法,以您刚才的心境,和哪个武士较量都能赢。您再看到那个浪人时,就像刚才那样做吧!首先,您就当作您是在为客人点茶,向他郑重地致辞,并道歉说您迟到了,然后告诉他,您心里对胜负之事在已经准备好了。c61中华典藏网

“如同您在点茶时所做的那样,脱下外褂,把它仔细叠好,并将一把扇子放在上面。然后将缠头戴上,把和服带系上,再卷起裤裙,系好腰带,这样就完成了比试之前的准备工作。c61中华典藏网

“然后,您拔出刀举过头顶,做出准备打倒对方的姿势,闭上眼睛,镇定心神,在听到对手的喊声时,您就用这把刀去砍他,大概你们的比试到这里就会结束了。”c61中华典藏网

茶师对剑士表示感激后,回到了与浪人约定的地方。他严格按照剑士给他的忠告,将自己的心境调整到为友人点茶时那样。当他站在浪人面前把刀举过头顶时,出现在浪人眼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人,浪人没有了吆喝的机会,也拿不准主意到底该从哪里下手砍这个茶师。c61中华典藏网

对他而言,现在的茶师已经成为无畏(即无意识)的化身了。在茶师的进逼下,浪人不仅无法前进,还一步步后退,终于,他大叫着:“我败了,我败了!”并将大刀扔下,翻身向着茶师跪倒叩头道:“请您饶恕我的无理。”说完,浪人就慌忙逃跑了。c61中华典藏网

如果追究这个故事的历史根据,我不敢肯定它具有可信性。c61中华典藏网

我在这里想让大家确信的,是这一类故事的构成基础,即普遍信念。也就是说,一种直接到达我所谓“宇宙无意识”的直觉,存在于一种艺术所必需的实际技术与详细的方法论的背后。把属于各种艺术的诸直觉看作互不关联的东西,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它们是从一个根本的直觉中产生出来的。c61中华典藏网

总的来说,剑士、茶师和其他各种技艺的老师所具有的种种专门的直觉,只是一个巨大体验的不同的应用,这是日本人所坚信的。c61中华典藏网

日本人没有彻底分析此信念,也没有给予它科学的基础,但是他们承认,用这种根本的体验,能够彻悟所有创造力和艺术冲动的根源,尤其是能够超越生死,彻悟于一切无常之形中存在的“实在”的“无意识”。c61中华典藏网

就终极意义而言,禅师们从佛法的空及涅槃(智慧)之说中得到其哲学,用“无生死的生死”,即生命来说明无意识。因此对禅师来说,最后的直觉指的就是超越生死,到达无畏之境。c61中华典藏网

如果他们的“悟”在此处成熟,一切的惊异就都不算什么了,因为在这时,“无意识”允许彻悟的徒弟们和诸般艺术的老师们瞥见自身无限的可能性。c61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