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就会自在

若悲心庄严,则为人中天,Qpg中华典藏网

若人无悲心,是则常贫穷,Qpg中华典藏网

若人柔软心,调伏如真金,Qpg中华典藏网

若悲在心中,此宝无穷尽。Qpg中华典藏网

——《正法念处经》Qpg中华典藏网

从拥有到用有Qpg中华典藏网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均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Qpg中华典藏网

摘引自《成功励志小故事》Qpg中华典藏网

人人都想拥有,问题在于人心不足,填饱肚子又求珍馐,娶了娇妻又求美妾,有了房舍又求华厦,谋得一职又求升官,得到千钱又求万金……宝贵的一生就在追求拥有中苦恼地度过。Qpg中华典藏网

拥有多少,有何标准?有钱人尽管名下拥有多少高楼、土地、黄金、股票,但日夜畏惧,睡不安稳,比起一个读书人知足常乐,以天下为己任,心怀众生,你说谁拥有的多呢?Qpg中华典藏网

“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华厦千间,夜眠几尺?”石崇生前万般积聚,富可敌国,但是到了最后死无葬身之地,比起身居陋巷的颜回求法行道不改其乐,你说什么是真正的拥有呢?Qpg中华典藏网

拥有财物而不用,和没有有什么差别呢?拥有财物而不会用,和无用有什么不同呢?河水要流动,才能涓涓不绝;空气要流动,才能生意盎然。吾人之财物既然取之于大众,必也用之于大众,才合乎自然之道。一心想要拥有,不如提倡用有。像冯谖散财于民,让孟尝君拥有人心,只算是懂得用有的初步;更高一层应如爱迪生将发明创造所得的专利用于为众生谋福,松下幸之助将企业所有盈余用于教育文化上让社会蒙利。这是用有,不是拥有。Qpg中华典藏网

真正的用有不易做到,一旦执著财物是我的,用的对象就不广泛,用的心态就不正确,用的方式也有所偏差。其实,吾人的一生空空而来,空空而去;吾人的财物也应空空而得,空空而舍。对于世间的一切,拥有空,用于实,岂不善哉!Qpg中华典藏网

“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谓拥有,有是有限有量;所谓空无,无是无穷无尽。如能以用有的胸怀来应真理,以用有的财富顺应人间,让“因缘有”、“共同有”来取代私有的狭隘,让“惜福有”、“感恩有”来消除占有的偏执,所谓拥有是富者,用有才是智者,富而加智,岂不善矣!Qpg中华典藏网

放下与拿开Qpg中华典藏网

有个青年来到一座寺庙,之前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想以此考考老师父,冷不防地问了一句:“为何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师父随口答道。Qpg中华典藏网

“你怎么知道的?”青年惊得目瞪口呆,“我在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牛想到草地上吃草,但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Qpg中华典藏网

老师父微笑道:“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Qpg中华典藏网

有人说,心上有一块石头,你可以把它拿开,不拿开,压力太重了!Qpg中华典藏网

有人说,面前有一块石头,你要把它搬走,不搬走,不好向前!Qpg中华典藏网

有人说,院子里有一块石头,你要把它放好,不放好,不好看!Qpg中华典藏网

心上的石头是什么?是忧愁、苦恼、悲伤、怨恨、烦闷、罣碍,尤其是委屈之气,比石头更加沉重。不把这许多东西放下,心上压力太重了,日子实在不好过。Qpg中华典藏网

有时候,一个人成为我们心上的石头,有时候,一件事成为我们心上的石头;金钱、房屋、土地、物品,都会成为我们心上的石头。石头不放下,日子怎么好过?Qpg中华典藏网

想想看,一个人也真是很有承担力,心上的烦恼不知道有几千几万斤重!还有人情、经济、生活的压力,都不容易承受!尤其是非人我、得失好坏,这许多的石头一直压在心上,难怪现代人都要学习疏解压力的方法,就是想要放下心上的石头。Qpg中华典藏网

岂止是心上的石头难以放下,面前的石头更是难以搬开。什么是面前的石头呢?公家的一个政策、团体的一个计划、他人批评的一句言论、异调不同的一个主张,纷至沓来的指责、批评、教训、毁谤,都是不容易拿开的石头。Qpg中华典藏网

心内的石头、心外的石头,一定要靠自己拿开,靠别人帮忙是不可能的。别人的劝解、安慰、鼓励也只是一时的,别人今天帮你挪开了心上的石头,你明天、后日还是会再有新的石头堆积起来。Qpg中华典藏网

新的石头有时不是别人搬来的,而是自己找来的。所以,无论是放下石头,还是拿开石头,最重要的是“解铃还须系铃人”,最好是学习佛法,用戒定慧搬开你心上的石头,用八正道化解你心上的石头。你可以用智慧、慈悲、结缘,改变外在的石头;外在的石头获得了你自我的改变,那么石头也就不成其为石头了!Qpg中华典藏网

佛说“放下,就会自在”。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当然就会度一切苦厄,当然就能自在了!Qpg中华典藏网

佛光菜根谭Qpg中华典藏网

一念顿悟,可以放下身心,解脱自在;Qpg中华典藏网

一念生迷,只会作茧自缚,掀风起浪。Qpg中华典藏网

门里门外Qpg中华典藏网

云门禅师去参访汾阳无业禅师,到了道场正是薄暮时分。云门使劲敲门,好半天知客师父来应门。云门道明来意,抬起一脚正跨入门槛,知客师父出其不意用力关门,把脚压在里面了。“哎哟,好痛!”云门禅师叫着。Qpg中华典藏网

“谁在喊痛呀?”知客师父佯装不知。Qpg中华典藏网

“师父,是我啦!”Qpg中华典藏网

“你在哪里呢?”Qpg中华典藏网

“我人在外面。”Qpg中华典藏网

“你人在外面,怎么会痛呢?”Qpg中华典藏网

“因为你把我的脚关在里面了。”Qpg中华典藏网

知客师父一听,大喝一声:“你还有里面、外面啊!”Qpg中华典藏网

云门禅师被压断了一条腿,却截断了虚妄纷纭的世界,证悟了内外一如、平等无二的道理。Qpg中华典藏网

每一户人家都有门,门里门外大不相同。门,要遮风避雨,保障居住的安全。家是安乐窝,家里的东西都是我的;门外风雨满天,门外的东西属于他人所有。Qpg中华典藏网

陶渊明在《归去来辞》说:“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门,要可关可开。开门迎客,开门就教,开门才能走进社会,开门才能走入人群,开门才能走向世界,才能走往未来。Qpg中华典藏网

佛教的门很多,华藏玄门、不二法门、无边法门、佛门广大、普门大开;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接引各式各样的人等;佛门普为一切众生而开,但是有人急急忙忙走进山门,过不了多久,又急急忙忙走出山门。所以在寺院的山门有一个对联写着:“问一声汝今何处去,望三思何日君再来?”横批则是“回头是岸”。Qpg中华典藏网

有形的门再怎么多,再怎么开,如果心门不开,宝贝不得进来。在佛光山的不二门有一首对联说:“门称不二,二不二,俱是自家真面目;山为灵山,山非山,无非我人清净身。”Qpg中华典藏网

门,当开则开,当关则关。尤其我们的六根门头,更要时时把守好,所谓“六根门头尽是贼,昼夜六时外徘徊,无事上街走一回,惹出是非却问谁?”心门不关好,小偷进来,盗走功德法财事小,有时惹祸上身,陷入绝境,万劫不复,岂能不慎?Qpg中华典藏网

佛光菜根谭Qpg中华典藏网

用正见来认识善恶,用般若来判断真假,Qpg中华典藏网

用法印来抉择是非,用空理来体会有无。Qpg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