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初唐时代净土教之传播与造像及西方变相

第一节 诸家之经疏制作VMP中华典藏网

唐代的净土教是隆盛的。初有道绰、善导,次有慧日、承远、法照、大行、少康等诸师相次辈出,宣扬净土法门。诸家亦竞起著述,阐明净土教旨。不独造立 弥陀佛像,亦且流通极乐变相之制作,因此净土信仰在各地道俗间广泛地传播。其中以道绰、善导、迦才、怀感、及新罗之元晓、义寂、憬兴等各制章疏,弘扬净土 教义最为显著。另有法常、智俨、道宣、道世,及玄奘、窥基并其一派诸师各皆发表有关净土之文献。VMP中华典藏网

然检看诸经目录,初唐时代所作《阿弥陀经》《观经》等注疏亦不少。即灵岩圆行请来目录中,有智首法师集《阿弥陀经随缘义钞》一部。石田茂作氏之《奈 良朝现在一切经疏目录》中,列举有靖迈之《双观经疏》一卷,《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疏》一卷。《东域传灯目录》中有《无量寿经述义》三卷,寂证集;《同经疏》 二卷,西明寺沙门□;《同经记》二卷,龙兴(寺名);《同经疏》一卷,法作师;《观无量寿经疏》一卷,法常;《同义记》一卷,惠苑;《阿弥陀经疏》一卷, 澄兴;《同经疏》一卷,惠净;《同经疏》一卷,圆测。义天之《诸宗教藏总录?第一》中,有《观无无量寿经疏》三卷,龙兴。长西净土依凭《经论章疏目录》中 另举《观无量寿经疏》二卷,道訚。又真福寺本《戒珠传》中,载道绰弟子道惠作有《无量寿经疏》四卷。此上诸师事迹、年代均不明,然多属初唐之人物。此中, 智首精通《四分律》,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参与波颇三藏之译场,随后住长安弘福寺。贞观九年,六十九岁示寂,是道宣、道世之师。其所著《阿弥陀经 钞》,道中忠之《群疑论探要记》等中曾引用,可知流通于日本镰仓时代。法常是摄论宗学者,彼倡导四土之说,前文中已叙述。彼《观经疏》谅是揭示十念别时意 说之论。惠净亦参与波颇三藏之译场,后住长安纪国寺,声望甚高。曾撰《俱舍》《大庄严论》等疏。现存有《阿弥陀经义述》,释义简明,以西方为不退土,引用 《十住毗婆沙论》中之难易二道之说,谓此土修道难行,西方修道易行。靖迈住简州(四川省横县?)福聚寺,后受召参与玄奘之译场。著有《古今译经图纪》《佛 地经论疏》等书,其《称赞净土经疏》载于《东域录》等;然所作《双观经》,即《无量寿经疏》,始见于《奈良朝目录》。圆测已如前述,是玄奘之门人,尝与窥 基争名者。惠苑是法藏门人,不知是否指《华严刊定记》之作者。在《增补诸宗章疏录》三论宗之下,列有《观无量寿经疏》一卷,惠均述。惠均唐显庆三年(公元 658年)撰有《四论玄义》,想是二者之混同,亦未可知。道訚住长安西明寺,传道绰殁后,诣彼之玄中寺,而感灵梦云。其《观经疏》流行于镰仓时代,《群疑 论探要记?第六》中论逆谤除取之说十五家中,第五、第九之两说,即出于彼之疏中。由此可知,此书应该出于怀感以前之著作。《东域录》载有《无量寿经疏》二 卷,西明寺沙门□,谅是指此书而言,即将《观经疏》误为《无量寿经疏》。又其次下载有龙兴,想是指龙兴大德将业。《东域录》记载,彼著有《无量寿经记》。 然在《义天录》及《长西录》中是《观经疏》。其《观经疏》在镰仓时代非常流通,故必为《观经疏》之误。其他寂证、善寂、法作、澄兴等事迹均不明。VMP中华典藏网

此中,尉迟乙僧,按《太平庆记》第二百十一卷说,彼为土火罗国(Tukhara)人,贞观之初,其国王以彼丹青巧妙推荐阙下,其国尚有彼兄名甲僧, 故称彼为乙僧。《历代名画记》第十卷谓于阗国(Khotan)人,父跋质那,隋代来中国。两人均善画外国及佛像。时人其父跋质为大尉迟,称乙僧为小尉迟, 于国初授宿卫之官,袭封郡公。彼于洛阳大云寺之佛殿,画净土经变时是在则天武后时代。然而,若彼于贞观之初来中国,则其时已流行画《净土变》。又其父大尉 迟已于隋代来华,或者彼亦画有《西方变》,亦未可知。《真福寺本戒珠传》卷下说:隋文帝皇后之侍女隆氏,随皇后之迹,愿生净土,诵《阿弥陀经》,自缝变 相。亦可参考。近代敦煌出土之多数《极乐净土变》之中佛菩萨之面貌,酷似龟兹国地方所发现之壁画人物,或许是尉迟乙僧所传之《净土经变》。若然,则善导少 年时所见之《西方变》,推定即此种变相。同时由此可见,《净土变》起源于于阗等外国。当时除《净土变》之流行外,又流行《地狱变》之描写。就中,张孝师尤 善《地狱变》,彼曾闷死,具见冥中之事,所画之变,可谓得其神妙矣!吴道玄,阳翟(河南禹县)人,被称为唐代第一流之画家,善画《西方变》亦善《地狱 变》。《佛祖统纪?第四十》云: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彼于景公寺画《地狱变》时,都人咸观之,皆惧罪而修善,两市之屠沽不售肉。依此可知, 当时《地狱变》常被描写,给予一般人心有极深切之感动,亦为净土信仰顿然发生昂扬作用。又日本三善清行所撰之《延历寺座主圆珍传》所记载:清和天皇之贞观 九年(公元867年),唐温州内道场德圆座主,托婺州之詹景全,将则天皇后缝绣四百幅内之《极乐净土变》一铺,长二丈四尺,广一丈五尺;并织绘《灵山净土 变》一铺,长一丈五尺,广一丈,赠于圆珍。《净土变》之长二丈四尺,缝绣四百幅,以武后之力,亦实非易事,又证之其他文献,亦未有载。但在宋《高僧传-第 二十五》,越州神智传记载:神智,婺州(浙江金华)人,大中年中(公元847—859年)入长安,依相国裴休之奏请,赐天后之绣帧,及藏经五千卷。天后之 绣帧恐是指现今《极乐净土变》,而当时传是四百幅之一,故珍之而赠附于日本圆珍。武后时代《极乐净土变》常被描绘,又绣佛像之事,亦是事实。武后自己下令 造绣《净土变》当属应有之事,然说有四百幅之多,想是后世之夸张也。VMP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