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元照及二土教观并称名多善根说
第一节 元照之事迹
元照,余杭钱唐(浙江杭县)人,初随祥符寺慧鉴出家,专习戒律,后与桐江择瑛从神悟处谦学天台之教观,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三月,与道俗一千 人至雷峰,就慧才受菩萨大戒,次广究南山一宗顿渐之律仪,常布衣乞食。元佑之顷,住西湖灵芝崇福寺(原为钱氏园苑,尝生紫芝故灵芝)三十年,教化道俗,修 西方之业。门人亦多,达三百人,高丽义天亦远道前来受菩萨戒。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九月,六十九岁而寂。谥大智律师,为南山律宗第十六祖。彼初于处 谦之门学法时,发大愿,常生五浊恶世,通达佛理,作大导师,教化群生入佛道。又读《高僧传》(《续传-第七》),见慧布说“净土非吾所愿,与其十二劫之间 于莲华中受乐,勿宁在三途极苦处救济众生”而大共鸣,于是自不信净土,却轻谤修生西方之人。后罹重病,身力痿羸,神识迷茫,不知趋向,心大烦闷。及病瘥, 顿悔前非,觉志大而力不足。读《十疑论》“初心菩萨,未得无生法忍,必须常不离佛”,深有所感。由此尽弃平生所学,专究净土教门。常对人说:生弘毗尼,死 归安养,能事斯毕。终身从事律学与念佛二法门。就中,其律学之研讨,允堪称为会正家,彼称为资持家。其法系到后代非常荣盛。称为资持家者,彼依南山《行事 钞》,作《资持记》四十二卷,光显其文理。又净土虽有所承天台之教旨,而不用知礼等之说,自成一家之风格。彼常以为:化当世不如讲说,垂将来不如著书,乃 从事著作。有关净土者,著有《观无量寿经义疏》三卷,《阿弥陀经疏》一卷,《无量寿佛赞》《直生净土礼忏行法》《十疑论科》各一卷,及《芝园集》二卷等。
又元照与善导同以九品往生之人皆是凡夫,破净影等以为圣人之说。彼说弥陀净土中有菩萨众、声闻众、人民众之三类。九品之中,上三品人往生是菩萨众, 中三品人为声闻众,下三品人往生是人民众。就此土说,三辈九品皆为具缚凡夫,若往生净土,即以辈品之高下成立圣凡之差别。又声闻众居住净土中,而不妨纯一 大乘之土,以声闻中有定性、不定性二种:定性二乘沉空滞寂,即取灭度不生净土,《往生论》说“二乘种不生”,即指此类;不定性人中间回心,已经开显,说名 声闻,实不住小果,《法华经》称为真阿罗汉,《涅槃经》呼为出家菩萨。今西方净土声闻众,即指此类之声闻,而不是定性,故说彼土为纯一大乘土也。
元照之门叶一时颇为繁昌,如用钦、戒度等各承师说,鼓吹戒、净二门。此说后来由俊艿等传入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