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赋

作者:陆机
文赋

文学理论论文。晋人陆机作。全文载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论作文之利害所由”。文中比较广泛和系统地论述了文学创作上的许多问题,第一次论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对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问题和感兴(灵感)问题的论述尤为透彻。作者认为创作前必须深入观察客观世界,学习前人著作。文以情生,情因物感,这是创作的起点。创作中要抓住一瞬即逝的灵感,驰骋想象,“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经过专心致志的想象和构思,感情逐步鲜明,物象更加清晰,可以进行实际创作,这时便要考虑结构、布局、剪裁、修辞等表现手段,“选义按部,考辞就班”。还要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意是主干,辞为枝叶,语言辞藻应为表现文意服务,内容和形式要谐合,创作中要富于独创性,反对因袭模仿。文中将文体分为十类,并分别概括了它们的风格特点:“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悽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同时明确提出了作文的“五要”和“五病”,对修辞上的各种毛病加以分析,并说明去掉这些毛病的办法。像这样层层深入地研讨修辞问题,在修辞学史上是独创的。其中论及的“警

陆机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则堂集

则堂集

诗文别集。全名《则堂先生文集》,又名《则堂文集》、《瀛洲集》。六卷。宋家铉翁撰。元吴师道《吴正传先生文集》卷一七有《家则堂诗卷后题》,未云见其集。其集之刊行时间或较晚。其集,《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六册,完全。《箓竹堂书目》卷三著录,谓六册。《国史经籍志》卷五著录,谓十六卷,明《内阁藏书目录》卷三同。《千顷堂书目》卷二九著录,谓十八卷。知其集明末清初犹存。清修《四库全书》时,其集不见,乃自《永乐大典》辑出,编为六卷:卷一至卷四收制、记、序、说、书后、跋、箴、赞、偈、疏、祭文等各体文共八十四篇;卷五至卷六收四言诗二首、五古六首、七古三十三首、五绝一首、七绝四十六首、七律九首、词三首、骚体二首。有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东武刘氏嘉荫堂抄本、清知白斋抄本(缺第五、第六卷)、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彊村丛书》有《则堂诗馀》一卷。

栾城遗言

栾城遗言

一卷。也称 《栾城先生遗言》。北宋末南宋初苏籀(生卒年不详)撰。苏籀字仲滋,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南宋建立后移居婺州 (今浙江金华)。北宋大文学家苏辙之孙,苏迟之子,官至监丞。苏籀十余岁时即随祖父苏辙居于颍昌,前后九年,未曾离开身边。受苏辙教育及耳闻目睹其事颇多,后追记其言其事若干,以成此书,意欲留示子孙,因定书名为《遗言》。书中辩论文章流别、古今人是非得失等最为详晰,颇能窥见苏辙作文宗旨。其精言奥义,亦足以启发后学。书中暗寓尊其祖父苏辙而稍抑苏轼之意,当不是苏辙本心。又谓吕惠卿和王安石的矛盾起于 《字说》与《三经新义》,提法虽新,但与史实颇不相合。书中又谓苏辙母梦见蛟龙伸臂而生苏辙,引孔子生时二龙附征在之房为此;又杂载苏辙崇宁五年(1106)梦见王安石等事,颇失诞妄。但书中所记多为苏籀亲承祖训,耳濡目染,颇为可信。对后人研究苏辙及其家史颇有帮助,足资参证。今传本不一,《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作 《栾城遗言》,《百川学海》、宛委山堂 《说郛》、《续金华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作《栾城先生遗言》。

紫金光耀大仙修真演义

紫金光耀大仙修真演义

道家道教房中术古籍

紫电青霜

紫电青霜

长篇武侠小说,由“现代武侠小说之王”还珠楼主创作。全书五回,约十万字。本书延续了还珠楼主以往的写作风格,是其鲜有人知的一部作品,曾在《益世报》连载,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月中断,未载完。紫電青霜》是早期未出版收录的一部作品,称为《蛮荒侠隐》后集,同演绎“侠”在蛮荒之地行径,但人物、事件并无直接联系。中述清初志士西南二十七侠之轶闻异迹,穿插以各地名山胜景蛮风猺俗毒岚恶瘴之奇,风格清奇会趣。

冷眼观

冷眼观

章回小说。近代王濬卿著。六卷三十回。书以第一人称历叙主人公王小雅萍踪浪迹于大江南北十余年的见闻,展现了一幅晚清社会的众生相,侧重暴露官场黑暗。宝应知县贪赃枉法,江宁藩台瑞某卖官鬻爵,江苏制台周福纵子官商勾结,酿成民变。更有甚者,权势熏天的合肥巨室(影射李鸿章)肆虐乡里,公子奸占民妇犯命案,知县为民伸冤,立时被革职,巡抚受牵连被降调。一些史实也言之凿凿,如戊戌维新变法的内幕,唐才常死难经过,庚子事变中京津两地情状。另外对上海翻戏党、青红理三帮会内幕的描写,也具有史料价值。但作者吹捧西太后,诋毁维新派和革命党,格调低下。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至三十四年小说林社初版本、1961年中华书局《晚清文学丛钞·小说四卷》本、1984年台北广雅出版有限公司《晚清小说大系》本。

部执异论

部执异论

全一卷。印度世友菩萨造,陈·真谛译。又作部异宗论。说一切有部论书之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内容叙述小乘二十部之分出及其教义。与异部宗轮论为同本异译。注释书有真谛之部执异论疏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