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

陆机
  • 姓名:陆机
  • 别名:字士衡
  • 性别:
  • 朝代:西晋
  • 出生地:吴郡华亭(上海松江)人
  • 出生日期:261年
  • 逝世日期:303年
  • 民族族群: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华亭(上海松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吴亡,居家苦学十年。太康末,与弟陆云俱入洛阳,大学者张华极为赏识,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他俩名动一时,世称“二陆”。官历郎中令、尚书中兵郎、殿中郎,参与诛杀贾谧及其党羽的政变。赵王伦篡位,委任他为中书郎。司马伦被齐王冏等攻杀后,陆机被收捕入狱,几遭不测,靠成都王颖、吴王晏等保护而免于一死。齐王冏专权,陆机作《豪士赋》讽劝他,不听。陆机后被成都王颖任作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太安初,奉成都王之命讨伐长沙王,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等诸军二十余万人。在都城附近的鹿苑被长沙王击败。成都王听信谗言,疑陆机有异志,派人杀之,他临死感叹道:“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晋书·陆机传》)。博学有文采,好吟诗作赋,著论过于注重技巧,有形式主义倾向,刻意追求辞藻雕琢,忽视思想内容。较重要的作品有《赴洛道中作》、《文赋》等。时人极推崇他的诗文,赞其辞藻宏丽,张华即曾对他说:“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葛洪亦称:“机文犹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流如一焉。其弘丽妍赡,英锐漂逸,亦一代之绝乎!”(同上)原有文集十四卷,已佚。宋人辑有《陆士衡集》十卷。

陆机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伦理学

伦理学

《伦理学》(Ethica in Ordine Geometrico Demonstrata)是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677年。 《伦理学》全名为《用几何学方法作论证的伦理学》,该书用几何学的方法写成,认为只有凭理性的能力获得的知识才是最可靠的知识,人有天赋的知识能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伦理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开始,最后得出《伦理学》的最高概念自由,为人的幸福指明了道路。可以说,自由是斯宾诺莎哲学的核心和最终归宿。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

美国作家德莱塞的长篇小说。女主人公嘉莉是个朴实的农村姑娘,来到芝加哥当女工。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她终日辛勤劳动,却连自己的衣食都维持不下去。当她走投无路,找不到工作时,终于违背自己的良心,当了推销员杜洛埃的情妇。后来嘉莉又受到酒店经理赫斯渥的诱骗,成了他的情妇。嘉莉和赫斯渥出身完全不同,走的是截然相反的生活道路,但结局几乎是相同的。赫斯渥有钱有势,是芝加哥红极一时的人物,可是后来却从资产阶级上流社会里跌落下来,失去金钱和地位,沦为乞丐,最后自杀身死。嘉莉凭着自己的姿色和演戏才能,终于挤进上流社会,享受着豪华的物质生活,但却发觉自己的精神生活空虚得可怕。她并没有找到幸福,从充当情妇到成为名噪一时的演员,始终都不过是有钱人的消遣品而已。小说不仅直接而尖锐地暴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贫与富的对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赤裸裸的社会不平等现象,而且通过嘉莉和赫斯渥各自走向堕落的悲剧命运,深刻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毁灭人的尊严和摧残人的心灵的丑恶本质。

删补颐生微论

删补颐生微论

综合类著作。明李中梓撰、沈朗仲校订。四卷。中梓有《内经知要》已著录。李氏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撰成 《颐生微论》。后又经反复删补,并由其门人沈朗仲校订,而更今名。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全书分述三奇(精、气、神)、医宗、先天、后天、辨妄、审象、宣药、运气、脏腑、别证、四要、化源、知机、明治、风土、虚劳、邪祟、伤寒、广嗣、妇科、药性、医方、医案、感应二十四篇。涉及养生、医学源流、脏腑、诊法、治则、方药、病证、医案、五运六气诸多内容。突出预防为主思想,故首列养生、气功、按摩等调摄之法。先天论、后天论两篇反映了注重脾肾的学术思想。强调探求病因,治病必求其本,选常用方剂约百首,录常用药物百二十种。后录证情复杂之医案三十例,示人以规矩准绳。全书持论精辟,宗诸家之长,上自《内经》、《难经》之论,下及诸名医之言,有理论,有实践,可供临证学习、研究、运用之参考。但分类较杂,且杂有道家修炼及佛家因果报应内容,是为不足。有崇祯十五年金阊付万堂刻本。

太上老君说长生益算妙经

太上老君说长生益算妙经

经名:太上老君说长生益算妙经。撰者不详,约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诸仙真天师说召神佩符,除病益算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述以符箓召神劾鬼。
  

管窥外篇

管窥外篇

二卷。元史伯璇撰。史伯璿字文玑,温州 (今属浙江)人。博通经史,深得朱子之宗旨,终身不仕。著有《四书管窥》、《辨论诸经史天文地理古今制度名物》等书。此书成于至正二十七年 (1367),为继《四书管窥》而作。皆记友人问答,以阐发其余义,大抵皆辨证之文,不主于诠释文句,实为作者的语录。书中关于天文、历学、地理、田制的议论颇多,对日、月、星、风、雨、陨石等有所阐发。如认为,云降则为雨,雨至于地则为水,雨与云实为一物。云是湿润之气上蒸而成,雨远望油然布空。其实油然布空是雨点,但因小而轻,随风飘动不下坠。若气薄雨点过小,则消散不成雨。若气浓雨点大而重,则下坠成雨。书中对佛、道二教,进行无情地批判,认为二教皆是伪妄,而佛教的危害更大。道教本来只是巫教,不足以动人,故采摭老庄虚无之说。而善恶果报,六道轮回之说,全是仿佛教的糟粕。故其感人不如佛教之甚,而人信者亦不如佛教之深。书中也有臆断之处,为宋元时期儒学家积习消除未尽的反映。此书自明以来,未有刊本。清康熙三十四年 (1695),吕宏诰始刻其书。清雍正十年(1732),王灵露等复续补而成,乃得行于世。有《四库全书》本,《敬乡楼丛书》本。

般若心经释略

般若心经释略

般若心经释略,一卷,明林兆恩撰并序及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