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训

作者:祁承㸁
读书训

明祁承爜撰。祁氏澹生堂为明季著名藏书处,后毁于明清交替的战乱中。此前祁氏曾“杂取古人聚书、读书足为训规者”列于《澹生堂藏书约》之后,并“示以购书、鉴书之法”,旨在“令儿辈朝夕观省”,以继其遗志。其后共有三个部分,即《读书训》(并序)、《聚书训》(并序)和《藏书训略》(购书/鉴书)。祁氏除在《澹生堂藏书约》中自叙其自幼喜爱读书,乃至建立一生笃嗜藏书的爱好经历外,在《读书训》中他还提出了“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若能常保数百卷,千载终不为小人”、“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尔辈读书,务须奋志法古”等观点。为此,他博采先贤勤学苦读事迹凡23则,其中如王充倚椟看书、顾欢燃松而读、陈莹中粘壁读书、范仲淹帐顶烟迹等,均是广为传颂的勤读掌故。《聚书训》亦为“摘取古人好学事,类次为编”(张宗泰《跋祁承爜〈澹生堂藏书约〉》)而成书的,只是内容侧重在“聚书”上。

章节列表

升序↑

祁承㸁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由奥地利作家斯特凡·茨威格 撰写的文学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人生中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恋爱故事。她敏感、矜持、沉默,倾慕着一位才华横溢的小提琴手。但是出于青涩,又或许是对世俗生活突然降临的恐惧,她在约定献身给对方的那一天从小提琴手家门口夺路而逃……

北京梨园金石文字录

北京梨园金石文字录

戏曲史料集。张次溪辑。收有《梨园馆碑记》、《重修喜神祖师庙碑志》、《重修喜神殿碑记》等碑文11篇,记录刻有戏班演员铭文的文物6件。对研究清代戏曲有一定价值。收入《清代燕都梨园史料》。

读史方舆纪要

读史方舆纪要

全国总志。清顾祖禹(1631—1692)撰。一百三十卷。祖禹字景范,自号宛溪子,人称宛溪先生,江苏无锡廊下人。聪敏好学,尤功地理。受父嘱考历代著述, “掇拾遗言,网罗旧典,发舒志意”。至二十九岁(1659)以复明意愿始撰是书,前后历经三十余年,凡二百八十余万字。按明末行政区划叙述历史地理沿革,详记史实。舆地要览图36画,沿革表35份。顾氏在编著此书时,“以史为主,以志证之”,采正史、地志,旁及野史,参以山川考察。该书综记“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具有浓厚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特色,其核心在于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

岁华纪丽谱

岁华纪丽谱

风俗志。元费著撰。一卷。附《笺纸谱》一卷、 《蜀锦谱》一卷。著,华阳(今四川成都)人。第进士。授国子助教。官至重庆总管。成都自唐始,繁富甲于西南,富贵者优闲,岁时燕集,已成风尚。南宋末因兵燹,市闾凋敝。费著为追述旧事,述成都风俗之盛,集为此书。约四千字。体例仿《荆楚岁时记》,自元旦迄冬至,凡四时八节,风俗习惯,无不备载。对研究该地民俗有一定价值。其《笺纸谱》和《蜀锦谱》记汉唐以来蜀中特产,如薛涛笺、谢公纸、广都纸以及盘球、葵花、八答晕、天下乐等蜀中锦缎多种。有《四库全书》本。

仪礼图

仪礼图

十七卷。《仪礼旁通图》一卷。宋杨复撰。杨复(生卒年不详),字志仁,茂才,号信斋,福建福州人。受业于朱熹,颇有才智,考索最精,真德秀督闽,为其修建贵德堂,以供其着述讲学。除着有《仪礼图》、《仪礼旁通图》,还有《祭礼》、《家礼杂说附注》。严陵赵彦肃作《特牲》、《少牢》二礼图,问学于朱熹,朱熹认为应进一步作《冠》、《婚》图与堂室制度一并考证为好,杨复遂本师意,成此《仪礼图》、《仪礼旁通图》二书。《仪礼图》、《仪礼旁通图》,录十七篇经文,节取旧说,疏通其意,各详其仪节陈设的方位,系之以图。读《仪礼》者必明于古人宫室之制,然后所位所陈,揖让进退,不失其方,故李如圭的《仪礼集释》与朱熹《仪礼经传统解》,均特出《释宫》一篇,以总挈大纲。杨复《仪礼图》、《仪礼旁通图》不用此方法,是随事立图,或纵或横,既无定向,或左或右,仅例一隅。与李如圭、朱熹《释宫》比,不免有无序及杂乱之感。个别图有与古制经的诠释不符,有例图少、颇显漏略者。然整体而言,《仪礼图》、《仪礼旁通图》除个别外,大部图皆依经绘象,可粗见古礼之梗概,于初学者多有裨益。此另辟治《仪礼》之新径,足资后代学者之借鉴。版本有:宋建安余民勤有堂刊本、日本宽政十一年刊本、明正德刊本、明嘉靖中吕楠刊本,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东阳卢氏等刻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元刻明印本、通志堂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率庵梵琮禅师语录

率庵梵琮禅师语录

率庵梵琮禅师语录,一卷,宋梵琮说,了见、文郁等编,内题云居率庵和尚语录,南岳下第十七世,嗣佛照光。又名《率庵和尚语录》、《云居率庵和尚语录》。收录师住延胜、真如等禅寺的上堂语、小参、颂古、佛祖赞、歌偈等。收入《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六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