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语补

作者:天谷老人
小儿语补

蒙学。[清]天谷老人撰,明代吕得胜《小儿语》续补之作。

章节列表

升序↑

天谷老人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伦理学

伦理学

本书集中体现了他们以实验主义为根本方法论的实用主义伦理思想。在他们看来,在人类处理道德问题时,反思性思考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伦理学的目的就在于促成这样一种深入思考、正视个人行为和社会政策的全部意义及其后果的习惯,并把思考的工具和方法教给学生。所谓工具,指的是道德在其中表现自己的过程以及道德意识藉之而得到解释的某些重要的观念。所谓方法,指的是对新的价值观以及那些被经验检验过的价值观保持开放的心态,持续努力地分析和探究,直到背后的原则或假设被找到和被审查。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道德观念论、道德生活论和行动的世界,分别从道德的观念、道德的自我和道德的社会这三个方面展示了实验主义哲学视野下的实用主义伦理思考的基本内容。

金眼女郎

金眼女郎

《金眼女郎》最初的篇名是《红眼妇人》,分两次发表:第一章《巴黎容颜》于一八三四年四月在《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十一卷(《巴黎生活场景》第三卷)中发表,第二、三章于一八三五年五月在《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十二卷(《巴黎生活场景》第四卷)中发表,后附说明,篇末署明“一八三五年四月六日于默东”。一八四三年,以《十三人故事》为总标题的三个中篇收入《人间喜剧》第九卷,《红眼妇人》篇名改为《金眼女郎》。

瀛台落日

瀛台落日

历史小说,高阳著。晚清历史全景式画卷、系列史诗巨著《慈禧全传》之六。两宫回銮还不到一年的工夫,宦海升沉,几人弹冠相庆,几人不堪回首,各省总督半数迁转,两江总督刘坤一的病殁掀起又一轮的明争暗斗……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丁玲著。写于1946年11月至1948年。作品以华北一个叫暖水屯的村子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土地改革运动中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了中国农村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及各个阶级不同的精神状态,艺术地再现了广大农民在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前途。暖水屯开展了土改斗争,但群众仍未充分发动起来。恶霸地主钱文贵老谋深算,狡猾阴险,他过去曾积极地为国民党政权和日本侵略军效劳出力,现在又凭着他特有的阶级敏感,在共产党解放了暖水屯的时候,让儿子钱义去参军,成了一名“军属”,并把女儿嫁给村治保员张正典,与贫雇农联亲,还搞美人计逼迫侄女黑妮去找农会主任程仁。同时,他又伙同娼妇白娘娘、小学教员任国忠搞迷信,造谣言,散布变天言论,诬陷干部和积极分子,他还和儿子搞假分家,分散田产财物,自己名下只留少量土地,扬言他家不过是个中农,企图把水搅混,转移斗争目标。暖水屯的穷苦人都对钱文贵怀有深仇大恨,但又耽心钱文贵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因而不愿过早地显露声色。在这种情况下,斗争一度出现了曲折,不但部分村干部,就连土改工作组长文采,都认为钱文贵应该划成中农,而富裕中农顾涌却被错划为富农。土改斗争不能顺利进行下去。县委宣传部长章品来到暖水屯,他一方面依靠党的政策,一方面充分发动群众,和工作组、村干部一起检查了错误,总结了教训,统一了认识,终于把钱文贵押上了历史审判台,取得了土改斗争的胜利,贫苦人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并掀起了支援解放战争的高潮。这部小说是作者创作生活中最重要的收获,也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取得的突出成绩,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

大事记讲义

大事记讲义

史论著作。南宋吕中撰。23卷。吕中曾受业于陈傅良、叶适,以其师学说观点,对北宋朝章国典、君臣言行加以阐述和评议,成此讲论稿本。是书第一卷载治体、制度、国势论3篇,卷二至二十三以北宋九朝事迹,分类叙编,间加论断。凡政事制度及百官贤否,具载于编。所议选举、资格、茶盐政制诸条,颇切宋时稗政。所载诠选、任子、三司、税茶等有关史实,可备《宋史》诸志及《文献通考》之未备。有关朋党诸人事迹及议新法之辨论,与《宋史》列传多有异同,足资参证。初刊于宋,今有《四库全书》、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风俗通义

风俗通义

简称《风俗通》。东汉应劭著。原书30卷,今本仅存10卷。清·严可均在《全后汉文》中辑佚文6卷;《姓氏篇》自宋已佚,后又在明《永乐大典》中辑出,附录于末。1980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除10卷外,还将收集到的唐、宋、明三代各类书中保存的佚文编文27部分附于后。10卷篇目为:皇霸、正失、愆礼、过誉、十反、声音、穷通、祀典、神经、山泽,137条。该书写作于“王室大坏,九州幅裂,乱靡有定,生民无几”的东汉末年,写作目的是“言通于流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也”,从而用以整齐风俗,使上下之心“咸正于正”(引文均见《风俗通义》序)。全书依据原始儒家理论,论考古代历史、风俗礼仪、时人流品、音律器乐、山河薮泽、怪异传闻,内容涉及极广,多侧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范晔在评价该书时曾说过:“文虽不典,后世服洽闻。”版本甚多,《四部丛刊》影元大德本较佳。注本还有1981年中华书局版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