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言百则
作者:陈遇夫陈遇夫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石屏词
一卷。宋戴复古撰。复古,字式之,天台 (今浙江天台县)人。幼孤,勉承家学,曾从林景思游,又为陆游门人。其诗作清新健快,以诗而名。其词音韵天成,不饰雕琢,自成妙趣。是集又名《石屏长短句》。《望江南· 自嘲》有句云:“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谁解学西昆。”是戴复古论诗之作,从中亦可见出其宗旨。作词上,他以诗为词,时出新意,其词工整自然,豪健奔放,不作蹈袭之语,导源于苏、辛而能自具一格。如《满江红·赤壁怀古》,豪情壮采,精妙处不让苏东坡。《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有句云:“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好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可谓南渡词人中之佼佼者。有《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黄丕烈影抄宋本,《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弘治年间刊本,天一阁藏抄本,《四库全书》本,双照楼影印本等。《全宋词》亦收其词四十三首。
围炉诗话
诗论。清人吴乔撰。六卷。乔一名殳,字修龄,江苏昆山人。生卒年未详,约生活于顺治间。此编《四库总目提要》作八卷,不知所据。通行本为六卷。有吴氏自序及黄廷鉴、张海鹏跋。因作者于康熙二十年(1681)“与东海诸英俊围炉取暖”,“驰高论,发大笑”,“有及于吟咏之道者”,故以“围炉”名。有《清诗话续编》本。此书论诗宗旨是“意为主将”说,强调思想感情在创作中的主导作用,于盛唐诗人最折腰杜甫,以其诗“篇篇有意”,对李商隐诗也很欣赏,屡加引证,指出其《有感》二长律“为甘露之变而作。”“意为主将”说强调以意驭词,而不可由字句来夺帅,提醒人们莫犯“以句害意”之病。“有意则有声色(声调铿锵、词采绚烂)如‘香稻啄残鹦鹉粒’亦善,无声色如‘杖藜叹世者谁子’亦善。无意总不善。”
江南野史
北宋龙衮撰。此书专记南唐事,旧来著录多入载记类。宋初人记载南唐史事的著作是最为丰富的,五代十国的其他朝代都不能与之相比。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宋初撰录南唐史事的有6家,仅举今天尚存于世的来说,就有郑文宝的《江表志》、陈彭年的《江南别录》、作者佚名的《江南余载》以及龙衮的《江南野史》。北宋末至南宋初更出现了马令和陆游两家颇具规模的《南唐书》。南唐偏安一隅,传闻异辞较多,因此这些众多的撰著都各有其参考价值。《江南野史》一书,宋代各家书目都著录为20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还说全书共有84篇传文,但明清以来传本都只有10卷,传文也只剩下34篇。此书虽不用记传之名,但实为纪传之体,其情形类似陈寿《三国志》中的吴志和蜀志。该书第1卷为先主李昪传,第2卷为嗣主李璟传,第3卷为后主李煜传,第4卷以下才是臣僚的传记,共有宋齐丘等引人的传,像韩熙载,冯延巳这样的名臣都未见其传,估计是已经亡佚了。另外王明清《挥麈后录》说此书有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的传,今本也未见,当亦在亡篇之中。此书所记南唐事,以出自故老传闻者居多,其中自不免有传闻失实之处,宋人书中曾对其有所纠正,但本书在诸家记南唐史事的书中时代较早,亦有为它书所不及处,如孙晟林文肇等传就与新旧《五代史》颇有异同,可资参考。后来马令和陆游两家《南唐书》均有不少内容采自此书。此书有《四库全书珍本丛书》本。
中论
儒学类著作。东汉徐幹著。今本二卷,共二十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云六卷。陈振声《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并作二卷,与今本合。北宋曾巩在《校书序》中指出:“始见馆阁及世所有徐幹《中论》二十篇,以谓尽于此;及观《贞观政要》,怪太宗称尝见幹《中论·复三年丧篇》,而今书此篇缺;因考之《魏志》,见文帝称幹著《中论》二十余篇,于是知馆阁及世所有幹《中论》二十篇者非全书也。”书中提出:“大义为先,物名为后”的命题,反对当时“鄙儒”之“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中论·治学》)。故其内容主要是阐明儒家经义。魏文帝曹丕称其成一家之义,足传于后。有《四部丛刊》本、《双鉴楼》本及《四库全书》本。
白云象林本真禅师语录
1卷,清本真說,照水重梓,妙心序,有行實。南嶽下第三十六世,嗣鐵關能。依駒本印。
三宝感应要略录
辽非浊集。三卷。约成书于辽重熙元年至清宁九年(1032—1063)间。是一部佛教感应故事集。分“佛宝”、“法宝”、“僧宝”三聚(即三篇),共收录佛像、经典、菩萨三方面的感应故事一百六十四则。其中“佛宝”篇五十则,“法宝”篇七十二则,“僧宝”篇四十二则。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