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法

作者:司马穰苴
司马法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又称《司马穰苴兵法》、《军礼司马法》、《古司马兵法》。原为西周时有关军礼、军法的汇集。战国时,齐威王令人追述整理,并将春秋时齐国大司马田穰苴研究兵法的文字加了进去,“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故该书写成于战国中期。《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礼类,曰:“《军礼司马法》百五十篇。”后内容多有散失。至隋仅存三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司马兵法》三卷,齐将司马穰苴撰。”两《唐书》、《宋史》俱从《隋书》所录。宋代官修“武经”,将《司马法》收入《武经七书》,内容为一卷五篇(一为三卷五篇)。其篇目名称也非专名,仅选该篇第一句为题,即: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清人辑有《司马法逸文》一卷。《司马法》对战争持“慎战”的观点,认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治军方面重视“以仁为本”,“以礼为固”,强调军礼军法的执行,所谓“赏不逾时,罚不迁列”。动兵之前强调多方谋划,充分准备,提出“五虑”、“阜财”、“右兵”等。战术运用上则要“筹以轻重”,因时、因地、因敌而灵活多变。《司马法》还保存有部分春秋以前的军事思想和用兵原则,如“成列而鼓”、“逐奔不过百步,

司马穰苴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君主论

君主论

又名《君王论》、《霸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杰出的政治家、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著作。中译本根据《君主论》意大利原文版的马佐尼校订本(1927年意大利版)、卡塞拉校订本(1930年罗马版)和邦凡蒂尼校订本(1954年米兰版)译出,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全书近10万字,共分为26章。主要论述了以下三方面内容:君主国的类型及统治方式、军队的性质和作用、君主应具有的行为和品质。本书是作者献给君王小洛伦佐(1492——1519)的一部阐述他研究经国治世之道成就的著作。它的理论基础是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经验中人性的分析。他相信,一个人实际中怎样生活,和他应该怎样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他不是从书本中的道德箴言出发,而是依据历史和经验中人的实际面目考察问题。他认为,人在追求权力和财富的基本欲望驱使下,彼此之间的关系是虚假、伪善、反复无常、背信异义的。出于这种观念,本书认为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力,努力的基础是使人畏惧的实力或暴力。他用state称呼国家,西方学者认为,这个概念含义一是主权,一是领土,标志着西方国家观念演变中的又一个阶段。作者以权力为基点考察国家的本质,利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这是第一次使政治学从伦理学中独立出来。本书赞扬共和制,但又认为在当时腐朽衰败的现状下,只能建立集中的君主制,才有利于意大利的统一和强盛。君主凭据的手段,一是法律、一是武力,法律必须以武力为后盾。本书着重论述了巩固君主统治的方法和政治权术。从所谓“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的原则出发,认为君主为了达到统治的目的,应当摈弃道德,运用权术,采取背信异义、残酷无情、搞阴谋诡计等各种手段。认为凡是“聪明”的君主,都应采取暴力和欺骗相结合的统治方法。这种权术思想,即所谓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它为剥削阶级统治和奴役人民提供了方略,但也充分暴露了剥削阶级奴役人民的本质。

佩韦斋集

佩韦斋集

诗文别集。南宋俞德邻撰。二十卷。德邻字宗大,号太玉山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徙居京口。咸淳进士,入元不仕,遁迹以终。有《佩韦斋文集》、《佩韦斋辑闻》。此集收诗凡三百八十二首,杂文百四十二篇。其诗以怀古、遣怀为多,感叹历史兴亡,情真意切。风格沉郁苍凉,闲雅冲淡。其文或论古今事之得失,或臧否人物。论辨宏深,叙述详赅。《辑闻四卷》系其追记读书所得轶闻佚事。有《四库全书》本,《天禄琳琅丛书》(第一集)本。

西南联大古文课

西南联大古文课

本书主题是“古文课”。书中收录了傅斯年、朱自清、游国恩、萧涤非、浦江清等五位先生的文章。内容按时间顺序,将中国历史上璀璨的古文瑰宝进行梳理,从《尚书》等先秦经典到两汉民间乐府,从建安文学再到话本和小说的起源,逐一展现中国文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与变迁。本书秉持兼容并包的精神,通过对经典古文的讲解,来展现西南联大包容、高质量、重基础的通识教育。

玉箓生神资度开收仪

玉箓生神资度开收仪

玉箓生神资度开收仪,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辞看似为明人编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此仪用于奉敕建玉箓大斋,转诵《洞玄灵宝九天生神玉章经》,祈求九方天帝升荐亡灵。其仪式亦分早午晚三朝进行,每朝诵经三过。三朝仪文节次大同小异,皆有白文、开经、题经、诵经、宣焚关疏等节目。晚朝加赞经、三闻经、收经、白灵朝辞、引灵安幕、谢师等。

闽海纪略

闽海纪略

不分卷。清未著撰人。作者生平不详。是书记事起自顺治元年(1644年),唐王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止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闰六月。此书各篇皆记郑氏史事,对清初禁海政策详述始末,对禁海政策对沿海各地人民造成的危害,亦有揭露。有抄本行世。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

全一卷。唐代义净译。又称数珠功德经、校量数珠功德经、曼殊数珠功德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乃说明持数珠之功德,与唐代宝思惟所译之校量数珠功德经同本。首先曼殊师利依数珠之种类,宣说福分利益之差别,并赞叹菩提子之功德最胜,具有无量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