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谈记

作者:李廌
师友谈记

北宋李廌撰。一卷。此书记苏轼、范祖禹及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苏过等人所谈,故曰《师友谈记》。书中可见北宋名人轶事、言论、风采,且大都确实可据,有资料价值。书中称哲宗为“今上”,末记苏轼帅定州事,据此知其书当作于绍圣年间。书中所记诸人皆元祐胜流,学间文章、辉映一代,故所载多名言,非小说琐录可比。有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

李廌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政和五礼新仪

政和五礼新仪

二百二十卷。宋郑居中等撰。郑居中,字达夫,河南开封人,登进士第,由中书舍人连擢至翰林学士。官拜太宰,加少师,封燕国公,卒谥文正。本书为其于议礼局官知枢密院时奉敕所撰。有宋徽宗御制序文,并题有“政和新元三月一日”。文前列议礼局官员随时斟酌提议之科目条文及徽宗逐事进行的批阅,接着列御制冠礼。当时颁布这些条文作为格式,故列于书前。序文后为六卷目录。除书前之徽宗御制序外,此书含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卷首》,载局官随时酌议科条及徽宗御笔每事指挥。第二部分为《政和御制冠礼》10卷,这是徽宗为局官所颁示的修书样板。第三部分是《目录》6卷。第四部分为《政和五礼新仪》220卷,这是本书的主体。在这220卷中,前24卷为《序例》,是全书纲领。

元始天尊说梓潼帝君应验经

元始天尊说梓潼帝君应验经

梓潼帝君即文昌帝君。此经大意在劝人为善,好生奉道,宣扬善恶报应,实道教劝善书一类。成书约在元代。收入《道藏》第27册。

六壬论命秘要

六壬论命秘要

凡论人富贵贫贱寿夭,只看身命,更以干支用神,相生相合则命吉,如克害则命凶也。如身命旺相遇酃神良将生扶合助而不来刑克害者,必主其人有富贵福寿。若休囚无气,更遇凶神恶将克制,必主其人非夭即贫,无造化之人也。大忌身命空亡及入墓,盖空亡只主一身作事无成,多谋少遂,难立家计;

春愁何处是归程

春愁何处是归程

我有一件事情可以自傲的:就是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我总未曾忘记过“自我”的伟大与尊严……
这就是我现在还能挣扎于万恶的人间绝大的原因。庐隐的创作生涯很短,但其思辩才识相当健全,文学创作体悟非常,在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涉猎也相当广泛和深入。她提出了妇女独立获取人生价值的必要,也提出了文学对历史进步应起推动作用及革命之于文学的重要性等看法。文如其人,庐隐的作品展现出她的豪爽、朴实、倔强和她的独特的温柔。她无掩盖地暴露她的思想感情,她无顾虑地摊开矛盾、爱憎。从她作品中,可以寻到她“游戏人间”的踪迹,可以看到是怎样“玩火”,可以听出一个挣扎在时代车轮辗轧下的女性的怨诉与哀吟。

读四书大全说

读四书大全说

明清之际王夫之著。凡10卷。为作者读明代胡广等人奉钦命编纂的《四书大全》的札记,作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后收入《船山遗书》,1975年中华书局点校出版单行本。在伦理思想方面,坚持气一元论,反对宋儒分性为天命、气质之说,而提出“性即理”,理者“气之理也”(卷10)。主张理“游行于气中”,“性在气质中”(《论语·阳货》)。在理欲关系上,反对将二者对立起来,“天理充周,原不与人欲相为对垒。理至处,欲无非理。”(《论语·宪问》)。卷一论《大学》,卷二至卷三论 《中庸》,卷四至卷七论《论语》,卷八至卷十论《孟子》。 本书按《四书》原有篇章次序并借用其中的某些命题, 以读书札记形式评论明代胡广等所纂《四书大全》的观点,同时阐发作者自己的哲学思想。

持心梵天所问经

持心梵天所问经

亦称《持心居士八城人经》、《庄严佛法诸义经》、《等御诸法经》、《庄严佛法经》等,简称《持心梵天经》、《持心经》。佛教经典。印度大乘佛教经典。西晋竺法护译。四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思益梵天所问经》的异译本。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