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谈记

作者:李廌
师友谈记

北宋李廌撰。一卷。此书记苏轼、范祖禹及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苏过等人所谈,故曰《师友谈记》。书中可见北宋名人轶事、言论、风采,且大都确实可据,有资料价值。书中称哲宗为“今上”,末记苏轼帅定州事,据此知其书当作于绍圣年间。书中所记诸人皆元祐胜流,学间文章、辉映一代,故所载多名言,非小说琐录可比。有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

李廌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沈故

沈故

地理考证著作。清杨同桂 (?—1896)撰。四卷。同桂字伯馨,通州(今北京通县)人。官至长春知府。曾任《吉林通志》分纂。有《盛京疆域考》已著录。同桂少时从官奉天,后宦游东北多年。是书成于光绪前期,约三万八千字。正文以沈阳故实为主,列有永陵神树、满洲八大姓、八塔山、文溯阁、高丽墓碑、爬犁、冬青、北镇庙、辉发城、女真小字碑等一百零五条词目,并逐条释解。涉及东北有史以来历史、古迹、物产、风俗、人物、著述等内容。书中颇能直斥时弊,如盗贼之原条记“奉省赌风大炽”, 原因是“吏役受其贿”。然失于考证,如谓汉辽东故郡在今辽阳西北。有《辽海丛书》本。

万氏女科

万氏女科

妇产科著作。又名《万氏妇人科》。3卷。明万全(密斋)撰。初刊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此书分调经、崩漏、胎前、产后4章。卷1为总论及妇科杂病;卷2、3分述胎前产后诸疾,末附保产良方。治疗上主张“调经专以理气补心脾为主;胎前专以清热补脾为主;产后专以大补气血行滞为主”。全书条分缕析,洞悉原委,简而实用。现有《万密斋医学全书》丛书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南楚新闻

南楚新闻

唐尉迟枢撰。一卷。作者事迹不详。此书记故事十七则,文字简短,共约七百字。有薛昭纬“悔不当初学治银”诗、荆南米贵、孙晖走马、李更名、百粤人食蟆虾等故事,可资谈助。独有李泌故事九则,其中以诗讽杨国忠,富有趣味。南楚地域约为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一带,唐末社会,于此最为动荡,既有梁崇义、李希烈等藩镇作乱,又有农民造反、戍卒兵变,王仙芝、黄巢农民军亦活跃在这一带。《新唐书·艺文志》小说类著录,三卷。现存《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唐人说荟》本、 《唐代丛书》本,但均系残本。 《太平广记》引有佚文。将以上各本所存篇目进行比勘, 《说郛》本辑有十七则,《唐人说荟》本辑有二十三则,《太平广记》辑有十四则,汰去重复,目前尚存二十九则, 《广记》所辑每条有标题。

原道醒世训

原道醒世训

洪秀全著。1852年编入《太平诏书》刊行。写于1845—1846年间。是太平天国重要文献之一。它依据“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实则一家”,“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的思想,吸取儒家理想社会的观点,指出人类社会应是“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涂,选举上德”,“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智不诈愚,勇不苦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美好和谐的世界。但由于人们“见”小,“量”小,不懂“天下万国实一家”的道理,使“世道乖漓,人心浇薄,所爱憎,一出于私”,对同国、同省、同府、同县,同乡、同里、同姓“则爱之”;对异国,异省、异府……异姓“则憎之”,以至“相侵相夺相杀”。洪氏从朴素辩证法观点出发,认为黑暗的世道不会不变,“乱极则治,暗极则光”,黑暗的时代即将过去,光明即将来临。他号召人们“跳出邪魔之鬼门,循行上帝之真道,时凛天威,力遵天诫,相与淑身淑世,相与正己正人,相与作中流之砥柱,相与挽已倒之狂澜”,变“乖漓浇薄之世”为“公平正直”之世。该书反映了洪氏改造旧社会的思想,这种思想虽然不出道德救世的藩篱,但从他对黑暗政治的激烈批判,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以及对激发千百万农民群众投入反封建革命,争取自身解放来看,确有启蒙“醒世”的作用。

旧闻证误

旧闻证误

宋史考证著作。今本四卷,及《补遗》一卷。宋李心传撰。成书年代不详。这是一部驳正有关宋代历史错误记载的著作,所论以北宋之事为多,上自朝廷制度沿革,下及岁月的参差、名姓之错互,皆详征博引,以明是非。今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今有中华书局标点本行世。《旧闻证误》是继《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之后撰成的,主要是对当时的一些野史和笔记中有关宋朝典章制度、朝野轶事、人物传记的记载,以及岁月参差、名姓错误等,皆一一详征博引以择定是非、考辨正误。此书的体例是先列旧文,再加驳正。因此,它分条类析,十分清楚。

坚牢地天仪轨

坚牢地天仪轨

全一卷。又作地天仪轨。唐代善无畏译于开元五年至二十三年( 717~734)。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礼拜恭敬供养坚牢地天及功德天,并诵其真言,结其根本身印者,能增益寿命,精进勤行,得大辩才、大智慧,及无量福德,并圆满诸事业。又列示其他种种能获得福报之作法。本仪轨虽将坚牢地天与功德天并举,然主要在述说坚牢地天利益人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