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作者:傅斯年章节列表
升序↑- 第1章 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
- 第2章 诸子天人论导源
- 第3章 春秋战国之际为什么诸家并兴
- 第4章 战国诸子除墨子外皆出于职业
- 第5章 止有儒墨为有组织之宗派
- 第6章 儒为诸子之前驱,亦为诸子之后殿
- 第7章 战国诸子之地方性(1)
- 第8章 战国诸子之地方性(2)
- 第9章 《非十二子》
- 第10章 春秋时代之矛盾性与孔子
- 第11章 孟子之性善论及其性命一贯之见解(1)
- 第12章 孟子之性善论及其性命一贯之见解(2)
- 第13章 荀子之性恶论及其天道观(1)
- 第14章 荀子之性恶论及其天道观(2)
- 第15章 墨家之反儒学
- 第16章 墨子之非命论(1)
- 第17章 墨子之非命论(2)
- 第18章 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1)
- 第19章 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2)
- 第20章 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3)
- 第21章 所谓“杂家”
- 第22章 祥之重兴与五行说之盛
- 第23章 梁朝与稷下
- 第24章 齐晋两派政论(1)
- 第25章 齐晋两派政论(2)
- 第26章 战国文籍中之篇式书体
- 第27章 预述周汉子家衔接之义
- 第28章 《史记》研究参考品类(1)
- 第29章 《史记》研究参考品类(2)
- 第30章 老子申韩列传第三
- 第31章 有录无书说叙
- 第32章 论太史公书之卓越
- 第33章 论司马子长非古史学乃今史学家
- 第34章 手批“史记”(全文周法高辑录)
- 第35章 与颉刚论古史(1)
- 第36章 与颉刚论古史(2)
- 第37章 与颉刚论古史(3)
- 第38章 与颉刚论古史(4)
- 第39章 与颉刚论古史(5)
- 第40章 与颉刚论古史(6)
- 第41章 附录 傅斯年著述年表(1)
- 第42章 附录 傅斯年著述年表(2)
猜你喜欢的书
百万英镑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流浪汉亚当·亨利穷困潦倒。一天,他饥肠辘辘地漫步在伦敦街头。碰到了两位豪绅兄弟给了他一封信,说30天之内信封里的钱将属于他。亨利迫不及待地直奔附近一家饭馆,饱餐一顿后发现信封里是一张票面100万英镑的钱币。亨利差点晕倒。饭店老板找不开钱,又把他当做富翁,对亨利竭力讨好,任他赊欠账单,并欢迎他随时光临。从此,亨利凭着这无法找开的百万英镑,到处赊买东西,住在高级的宾馆里,气派十足,俨然是一位年轻的富翁,跟过去穷困窘迫的样子判若两人。在一次大型的宴会上,亨利与英国姑娘波霞相遇并相爱。他利用这张钞票,与美国商人赫斯丁合作,为他做广告,兜售了矿山的开采权,获利100万美元。30天期满后,亨利向先前的豪绅归还百万英镑时得知,未婚妻波霞是绅士弟弟的侄女,亨利顺利地成了富翁的女婿。作者对金钱的作用和金钱关系下人的关系做了形象的展示,情节生动有趣,令人深思。
文心雕龙札记
教授《文心雕龙》的讲义。作者黄侃。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出版。书中收有解说《文心雕龙》的札记三十一篇。其中多处涉及文艺心理学。在《神思》篇“神与物游”句下,《札记》指出:“此言内心与外境相接也。内心与外境,非能一往相符会,当其窒塞,则耳目之近,神有不周;及其怡怿,则八极之外,理无不浃。然则以心求境,境足以役心;取境赴心,心难于照境。必令心境相得,见相交融,斯则成连所以移情,庖丁所以满志也。”黄侃所谓“内心与外境相接”即指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审美关系,即“非能一往相符会”。主体须有一种“虚静”的审美态度,才能感知物态而心生“怡怿”。主客体之间审美关系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必令心境相得,见相交融”,既不能单方面被动地接受外物的刺激(“以心求境”),又不能单方面地强迫客观符合主观(“取境赴心”),只有主客默契,心物交融,神与物、心与境融为一体,同一无间,“神与物游”,才能移情。《文心雕龙札记》对《养气》、《体性》等有关创作主体的篇章也有独到的阐发,如“养气之说,正为刻厉之士言,不为逸游者立论也”。“人情万端,文体亦多迁变,拘者或执一文而定人品”,故其说不通。这些见解体现了黄侃对于创作个性和文体风格复杂性的认识。
盘古至唐虞传
全称《按鉴演义帝王御世盘古至唐虞传》。长篇小说。 伪托明钟惺 (1574—1625)编辑、冯梦龙鉴定。二卷十四则。钟惺字景伯,湖北竟陵(今天门)人,万历进士,历任礼部郎中、福建提学佥事,诗文颇流传于当世,与同里谭元春同为“竟陵”派领袖,有《隐秀轩集》。上、下二卷,七回。自盘古开天辟地至禹受禅让。集上古神话传说于一书,间亦发挥想像。首叙天地洪荒,盘古氏凿开混沌,天地定,阴阳分而日月明。功成身退后,继有天皇氏立干支,地皇氏定昼夜星辰,人皇氏辟天地为九区,民始有君臣之分。结束穴居以后,又有有辰氏教民剥皮御风寒,有巢氏教民架木为巢以避野兽,狩猎取食。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于是民得熟食而繁衍生息,定婚嫁,知有父。余外,小说还编入了仓颉造字以及轩辕氏、神农氏、伏羲氏等的著名传说故事,以及共工氏怒触不周之山,女娲炼石补天,轩辕帝与蚩尤大战,羿射九日等神话。今存明末余季岳刊本,题“景陵钟惺伯敬父编辑”,“古吴冯梦龙犹龙父鉴定”。
论词随笔
晚清沈祥龙撰,1 卷。沈氏述词之源,亦主诗余之说, 又说出于古乐府,他要求词应“发乎 情,止乎礼义”,这是力图提高词的 地位,把词从末技小道提高到正统 文学同等的地位上来,沈氏的动机 是好的,但他从合乎礼仪的封建诗 教立场上讲话,未免保守。对婉约、豪放二派,他认为二 者均不可偏废,贵在施之得宜,根 本在表现情致,情致不同,风格当 然就各异了,此说法是有道理的。 但沈氏对词还要求雅,这与宋末以 来论词求雅的趋势完全一致。就词 的整体上说,沈氏虽然认为婉约、 豪放均不可废,却终归要求清空妥 溜,自然本色。他心目中对豪放词 并不那么提倡。沈氏于词的具体做法上论之甚 多,他认为词当多用比兴,借景寄 情,借物寓意,这才能达到低回要 眇,隐然动人心的效果。所谓意余 于辞,含蓄蕴藉,既是词之要诀, 亦是词之妙境。有 《乐志簃集》 本,今收入 《词话丛编》 中。
耳庵嵩禅师语录
耳庵嵩禅师语录,一卷,清 嵩说,性恺编,徐善序,有附记。南岳下第三十世,嗣三巴掌(见玉眉亮禅师语录序文)。
最上秘密那拏天经
三卷,宋法贤译。说那拏天之修法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