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素书注释汇编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巴西:未来之国
《巴西:未来之国》由斯蒂芬·茨威格著,完美地再现了巴西的过去,更寄托了茨威格对人类文明的全部希望。这里的“未来”并不是指单纯的经济发展,甚至不是指科技、艺术等文化形式,因为文明发达的欧洲社会也难逃两次世界大战的厄运,这里的“未来”指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自由、平等、博爱的现实版本。对茨威格来说,欧洲已是“昨日的世界”,而巴西才是“明日的世界”,为全人类指明整个世界的明日图景。
纯粹理性批判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的主要哲学著作。本书根据英国麦克米伦图书公司1929年英文版转译,原系三联书店1957年11月出版,自1960年3月起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书是康德“差不多12年悠久岁月沉思的产物”,全书42万字,包括一、二版“序言”、“导言”和两个主要部分。第1部分是“先验原理论”(包括“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第2部分是“先验方法论”(包括纯粹理性之“训练”、“法规”、“建筑术”和“历史”4个部分)。此书是为建立“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作者在本书中对纯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讨论了人的认识本质、能力和界限问题,试图藉此建立新的形而上学体系。作者在导言中说明科学知识是感性经验材料同先天的知性形式、概念、范畴相结合的产物。他认为,“毫无疑问,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但这并不等于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第1部分在全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作者在此认为,感性直观形式,即时间和空间,是感性知识成立的先决条件和逻辑前提;论述了能够满足知性要求的多样性、限制性、原因与结果、必然性等12个范畴,作者在此还提出了有名的“二律背反”,强调知性纯概念只能运用于“现象世界”,而不能应用于“本体世界”。康德在第2部分中批评了旧形而上学的错误,说明了纯粹理性的根本任务是防止产生知性概念去规定超经验的东西所犯的总体性错误,认为信仰高于知识,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总的说来,这部书是欧洲哲学史上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它的最大成就在于论述了主体能动性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旧形而上学的统治,对后世哲学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此书的特点是篇幅巨大,晦涩艰深。
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
简称《玄教立成斋醮仪》。道书。此为明太祖朱元璋敕礼部召集道教徒把旧来的斋醮仪范,“去繁就简,立成定规”。参加编撰的有宋宗真、赵允中、傅同虚、邓仲修、周玄真等。此斋醮仪范较宋元以来诸家斋仪大为简化。收入《道藏》第264册。
患难余生记
韬奋未完成的自传性著作。1946年由生活书店首次出版。写于1944年春,这时,韬奋脑癌手术后病情较为稳定,便开始忍着疼痛写作,最多时一天要写5千多字。除了补充前期生活中的一段重要经历外,着重写的是1939年以后几年中的经历,对生活书店在艰难中奋斗的历史有较详尽的描述,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倒行逆施给了无情的揭露。可惜后来由于病情恶化,作者只写了约5万字,第3章尚未写完,便永远搁笔了。本书是韬奋思想最成熟时期的产物,对研究他的思想以及生活书店,都是很重要的资料。本书曾多次重印,并被收入《经历》、《韬奋文集》之中。
谈辂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三卷。明张凤翼撰。见《千顷堂书目》子部小说类。今存有《百陵学山》本、《快书》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古今说部丛书》本等。卷中多杂议,然也有一部分传闻杂记,具小说味。这些杂记中,较多带有志怪色彩,如《阮瞻素执无鬼论》则:阮瞻素执无鬼论,每自谓此理可辩正幽明。忽有一客通名诣瞻,言及鬼神事,客作色曰:“鬼神,古今至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邪?仆便是鬼。”于是变为异形,须臾消灭。
田俅子
一卷。周田俅 (约前360—300)撰。田俅或作田鸠,齐人。《汉书·艺文志》墨家类有 《田俅子》三篇,注:先《韩子》。《隋书·经籍志》:“梁有《田俅子》一卷,亡。”新、旧 《唐书》不著录,说明该书已佚。清人孙诒让曾指出:“田俅晓陈符瑞,非墨氏徵实之学。与其反对楚王以文害用之论,亦复乖牾,或出依托。”诒让之说颇近事实。现存的版本有:清人马国翰博引他书,辑成一卷,以《玉函山房辑佚书》刊行。劳格亦尝辑之,可惜此本较略,不及马国翰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