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官寡过录
作者:佚名
六卷。清刘振清汇梓、李元春评阅。刘振清,字金亭,陕西朝邑县人。李元春,号时斋,陕西朝邑县人,嘉庆举人拣选知县,又改大理寺评事。后因母老,回陕西书院,教人以身心性命之学。本书原为刘振清汇梓,李元春重加辑录、审订,并在书眉上时加评语,其子维翰、来南分别予以校录和参订。作者用心可谓良苦,书前序说:“居官之道,言之略尽”。希望各级官吏能仿而行之,使自己成为良吏。全书分三卷,所列条目甚多。卷一主要谈及官吏赴任前后应注意事宜;卷二为理政事宜,其中注重征收钱粮和审断刑狱;卷三辑录清督抚和地方官有裨治理示谕和审案中的判语等。全书有许多眉批,可谓画龙点睛。例如,卷一首条《初选京邸勿收家人衙役》,眉批说:“今作官每患家人太多,且多有上人荐托者。如使人已足,或知其不可用,皆当善辞。须知凡荐托者亦多系其人自求,荐托者亦碍于情面耳。如己亦碍于情面,兼畏势力,将来受害不少矣。”这样的话,书中随处可见。但实际上,各级官吏听之者甚少。清代官吏的腐败,不是一二个人或一二本书即能解决的。有 《青照堂丛书》本。
猜你喜欢的书
皇霸文纪
十三卷。明梅鼎祚(1553—1619)编。鼎祚字禹金,安徽宣城人。守德子,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王世贞尝称之,申时行欲荐于朝,辞不赴,归隐书带园,构天逸阁,藏书著述其中。有《才鬼记》、《青泥莲花记》、《梅禹金集》、《历代文纪》、《汉魏八代诗乘》、《古乐苑》、《书记洞诠》、《宛雅》诸书等。此书共十三卷,为梅鼎祚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 《文纪》,以配冯惟讷 《诗纪》,此编上起古初,下迄于秦,故曰《皇霸文纪》。此书虽然网罗繁富,周秦以前之作莫备于斯,不乏菁英,但多辑录多疏,不可据为典要。如屈原《楚辞》,只载三篇,则删所不当。杨慎之伪石鼓文,并出近代,漫无考证。又如 《穆天子传》诗序之类,本各自为书,亦登文集,则录所不当录。但芜杂之中,不乏菁英。陆机所谓: “虽榛楛之勿剪,亦蒙茸于集翠者也”,故病其滥而终取博焉。有 《四库全书》本。
唐嵩高山启母庙碑铭
唐嵩高山启母庙碑铭,唐朝崇文馆直学士崔融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本篇为嵩山夏后启母庙碑文。相传夏禹娶涂山氏之女,生子夏后启,其母化为石。后人为纪念启母之辛勤,立庙祀之。唐朝崔融奉敕撰写碑铭,赞颂启母之德。武则天皇后至嵩山,见此碑文,深加赞叹。
许负相法十六篇
在汉代相学中以许负最为著名,许负本为一妇人,以善于面相而被汉高祖封为雌亭候,根据〈怀庆府志〉记载,许负著有〈德器歌〉、〈五官杂论〉、〈听声相行〉等现在我们还常看到很多相书中提到的〈许负相耳法〉等的书,但应该大总分是别人用其名而写的相书。如明代周履靖的〈许负相法十六篇〉就传为她的著作。
唐宋大曲考
戏曲论著。成书于1909年。王国维著。该书首先对大曲的起源及其体制的流变作了详细考述。大曲之名始见于汉代蔡邕《女训》,汉以后大曲之体制不断发生变化,汉时由艳、趋、乱三大段组成,唐宋时由若干遍组成,每一遍都有专名。其次对唐宋大曲现有辞之可征者作了考释和辑佚,从宋词、诸宫调、元代杂剧和南戏中辑录了五十三支大曲。最后论述大曲演故事对后世戏曲的影响。大曲演故事,以《王子高六么》为始,其盛行则在南渡后,如《盘洲集》所载的《句降黄龙舞》、《句南吕薄媚舞》,《鄮峰真隐漫录》所载的《剑器舞》等。大曲演故事对戏曲的产生有很大影响,“大曲与杂剧二者之渐相近,于此可见”。而且宋杂剧“一场两段”与大曲“一曲之中演二故事”有关。所不同的是由于大曲表演时动作一定,只能表演极简易之剧,故“元初纯正之戏曲出,不能不改革之也”。该书收入1957年出版的《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史传三编
《史传三编》是清人朱轼和蔡世远主持编纂的《历代名儒传》、《历代名臣传》和《历代循吏传》的合称。成书于雍正七年(1729)。这部书辑录了自汉至元名儒8人、名臣22人、循吏119人,有传有论。这部书的问世和传世,为研究中国历史人物和中国历史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料;成于雍正六年(1728)。时《明史》尚未成书,故所录至元而止。 《名儒传》由李清植撰,上起田何、伏生、申公诸人,中及董仲舒,韩愈渚人,于宋则胡瑗、孙复诸人,共八十九人。《名臣传》由张江等撰,所列凡一百八十人,续编又三十九人。《循吏传》由张福昶撰,所列一百二十一人。全书由朱轼裁定, 蔡世远参加商榷。 前有朱,蔡总序二篇,又三编各有专序。以阐扬理学为宗旨,颇欠赅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观心释
已申如实不空义 如如演说不取著 摄彼名句及文身 融归一念成观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