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歌

作者:佚名
幼学歌

清·王用臣撰,王用臣生平不详。蒙学作品,分天文门,地理门,人事门,物类门四类。

猜你喜欢的书

怀麓堂集

怀麓堂集

明代诗文别集。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著。为李东阳自编,初刻于正德年间。集前有正德十一年(1516)杨一清序。一百卷。凡诗前稿二十卷,文前稿三十卷,诗后稿十卷,文后稿三十卷,杂记十卷。有清康熙间廖方达校刻本。嘉庆间茶陵重刻本附有法式善、唐仲冕辑《明李文正公年谱》七卷。另有诗续稿八卷、文续稿十二卷、补遗一卷,有明正德刻本。东阳为“茶陵派”首领。其散文追求典雅,尚未超出台阁体圈子;诗学杜甫,拟有古乐府百首,开“前后七子”拟古风气先河。

金氏文集

金氏文集

诗文别集。北宋金君卿撰。二卷。君卿字正叔,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人。庆历进士。累官度支郎中。慨然有大志,欲以其所学为天下。《宋史艺文志》载其集10卷,《江西通志》作15卷。原本久佚,清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抄出,定为2卷。该集收赋4篇:《应天以实不以文赋》、《惟善能举类赋》、《中爻辩是非赋》、《大飨不入性赋》。该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八千卷楼有钞本。

困学纪闻

困学纪闻

南宋王应麟撰。为作者读书杂记,凡二十卷。计说经八卷,天道、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诗文评三卷、杂识一卷。共二千余条目。考订典籍,言必有据,多发人所未发,于宋人同类书中向称精审。关于河渠、漕运、田制等方面记载亦颇有史料价值。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颇有价值的工具书。全书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伦理思想,倾向陆九渊心学,认为仁义道德为人心所固有,“人者,天地之心也。仁,人心也。人而不仁,则天地之心不立矣。为天地立心,仁也。”卷首有自叙云“幼承义方,晚遇艰屯。炳烛之明,用志不分”,当成于入元后。其论学无门户之见,故所考切实可据,为时所重。

周易爻变义蕴

周易爻变义蕴

元陈应润撰。四卷。《四库全书》本。此书以古占法“之卦”爻变之例解说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义蕴,各爻颇引史事以为证。并力破陈抟所传之学,于宋、元《易》家中独树一帜。《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书大旨,谓义理玄妙之谈,堕于《老》、《庄》;先天诸图,杂以《参同契》炉火之说,皆非《易》之本旨。故其论八卦,惟据《说卦传》‘帝出乎震’一节,为八卦之正位;而以‘天地定位’一节,邵氏指为先天方位者,定为八卦相错之用。其注用王弼本,唯上、下经六十四卦。据《春秋》传某卦之某卦例,如:“乾之姤”称“潜龙勿用”,“乾之坤”称“见群龙无首吉”一类,故名《爻变》。据焦赣《易林》之例,以为一卦可变六十四卦,六爻可变三百八十四爻。

泠然斋集

泠然斋集

诗别集。八卷。宋苏泂撰。张世南《游宦记闻》谓泂有集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于卷二○诗集部分著录此集,标明十二卷,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二十卷,误。明《文渊阁书目》载泂集一部六册。后渐亡佚,只在各种选本中存泂数诗。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泂诗八百五十馀篇,厘为八卷,编为此集,使苏泂诗作重显于世,于江湖诗人中,俨然一大家。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民国年间中央图书馆印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清中叶以后亦以抄本流传,其中张金吾抄本附《补遗》与《附录》。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1842),苏氏后裔苏廷玉刻印《苏魏公集》后附苏泂之《泠然斋集》。今人栾贵明又从残存《永乐大典》中辑得苏泂诗六首,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法华问答

法华问答

作者和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存斯2662号,首尾均残,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所疏为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现存问答共一百零三条(首末两条残)。前四十五条问答按照《法华经》各品的顺序,述各品主旨;后五十八条问答不依经文顺序,专门解释经内法数及重要的文句。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