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农民
作者:李大钊猜你喜欢的书
大唐新语
又名《大唐世说新语》,或《唐新语》。笔记。唐刘肃撰。十三卷。肃为宪宗元和时人。曾官江州浔阳主簿。此书成于元和二年(807)。仿《世说新语》体例,计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公直、清廉、持法、政能、忠烈、节义、孝行、友悌、举贤、识量、容恕、知微、聪敏、文章、著述、从善、谀佞、厘革、隐逸、褒赐、惩戒、劝励、酷忍、谐谑、记异、郊禅三十篇,按时代先后为序,或记人物故事、掌故传说,少则五、七条,多则二、三十条,全书共三百五十三条,近十万字。多采国史旧闻,记唐初至大历间轶闻杂事,颇有关乎政事、典制、人物、学术及宗教方面参考资料,亦随录保存若干诗歌佚篇。有部分内容取材《隋唐嘉话》,然较《嘉话》更为详赡。以《四库全书》本为善,三十篇外有“总论”一篇。有明万历三十一年刻本,王世贞刻本及《稗海》本。《丛书集成》据《稗海》本刊印。一九五七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版,据《稗海》本点校新排印本。
老子化胡经[敦煌本]
亦称《老子西升化胡经》、十卷本《化胡经》。唐《化胡经》传本之一。(1)S.1857、P.2007,系卷一。首部均略残,有经题,存一百二十七行。开首二十行为“魏明帝”撰《老子化胡经序》,以下为卷一《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概述老君自殷汤以来变化法身,在中国及西域各国说经教化之故事,宣扬佛、道、摩尼三教“混齐同归”。(2)S.6963,系卷二。首部略残,存三百二十四行。列举“九十六种外道”之名称及所部鬼神数,末载驱散邪鬼外道之偈文一首。(3)P.3404,系卷八。首部微损,尾题《受道》,存二百七十八行。言老君在西域诸国讲说教义戒律之事。(4)P.2004,系卷十。首尾完好,题《玄歌》,存二百四十二行。收入化胡诗歌三十余首。早在东汉佛教初入中国时,已有老子西入夷狄,化为佛陀的说法。西晋王浮始造《化胡经》,贬斥佛法,从此化胡说成为佛道二教长期激烈争讼焦点之一。六朝至唐宋时,道士所作宣扬化胡说之经典非止一种,十卷本《化胡经》即其中之一。元至元年间(1264—1294),道士与僧人争讼失败,世祖诏令焚毁道经,《化胡经》乃全部佚失。敦煌所出写本,为研究佛道二教有关化胡争讼史提供了极重要资料。
中天紫微星真宝忏
中天紫微星真宝忏,撰人不详。似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本篇叙述朝礼北极紫微大帝、太阳、太阴、五斗及二十八宿等星君,祈求降福赦罪。忏文称中天紫微星主(即紫微大帝)掌握枢机,总理三天之政,其余五斗诸星君各镇一方。世人若能恭修宝忏,礼拜诸方星君,则可荡除三业,清静六根,获福吉祥。
天潢玉牒
此书载明太祖历代世系,及其自微时以至即位后事。略以编年为次。凡皇后、太子、诸王谥号封爵,皆详列之。书中称成祖为今上,则永乐时所编。天潢:皇族,宗室。玉牒:帝王族谱。此书以编年体叙明初帝王世系,故名之日《天潢玉牒》。有《金声玉振集》本、《纪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维摩经疏
维摩经疏,一卷,首尾缺,编号二七七〇。
般舟三昧经
全称《佛说般舟三昧经》,亦称《三昧经》。佛教经典。东汉支娄迦谶译。一卷。“般舟”,梵文Pra-tyut panna的音译,意为“出现”、“佛立”。“般舟三昧”,即“佛立三昧”,佛教禅法的一种。本经主要述说修持般舟三昧之法,谓一心念佛,观想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会见佛,死后往生极乐世界。异译本有:西晋竺法护译《般舟三昧经》三卷(一说为支娄迦谶所译)、东汉失译《披陂菩萨经》、隋阇那崛多译《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见载于《金藏》及《高丽藏》。


![老子化胡经[敦煌本]](/d/file/books/d6d251b72c13b84b9c045222ead2c98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