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杂录

作者:郑处诲
明皇杂录

唐代轶事小说集。郑处诲撰。《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为2卷,《四库全书》入小说家类著录为正文2卷、别录1卷,《墨海金壶》本著录为正文2卷补遗1卷,《唐人说荟》、《说郛》所收为1卷本,无别录,《守山阁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都在正文2卷、补遗1卷外,又附清人钱熙祚校勘记和所辑佚文。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排印本(收在《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中)。书成于唐宣宗大中九年(855),据《新唐书》卷165《郑余庆传》中所附《郑处诲传》:“先是,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处诲谓未详,更撰《明皇杂录》,为时盛传。”全书合正文与别录共37条,基本上是记唐明皇开元、天宝年间轶事,记明皇少年时轶事(如“玉笼子”),登位初期励精图治的作风(如“张嘉贞”条)和后期享乐腐化的种种表现(如“华清宫”,“舞马”条)。同时对名臣贤相(如“苏頲”、“卢怀慎”)和奸佞(如“王准”、“李林甫”)的事迹也有记载。虽然不都是实录,却可作为正史之外的补充参考。其涉及志怪的内容如“冯绍正”条的画龙求雨、“李遐周”条的预言祸福,则纯是小说家言。全书记事内容多与《次柳氏旧闻》、《开天传信记》、《明皇十七事》等书相出入,可作比较研究。

郑处诲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张畹香医案

张畹香医案

医案。清张畹香撰。二卷。畹香,浙江绍兴人,世居绍兴洗马池。生活于嘉庆至同治间。著有《温暑医旨》等书,多未刊行。其医案亦系抄本流传,后经曹炳章整理,收入《中国医学大成》刊行。不分门类,载冬温、伏邪、暑湿、诸痛、伤风、咳嗽、疟疾、产后等数十种证治,凡百九十余则。多为时病证治,间有内科杂病、妇产科治验。每案简述证候、病因、脉诊、辨治、方药,简明扼要。临证擅用滋补托邪的调治法,精于脉诊与辨治,选方用药亦精慎。有一九三六有年刊《中国医学大成》铅印本。

海叟集

海叟集

四卷。《集外诗》一卷。明袁凯撰。其集旧有张祥泽刻本,乃凯所自定。岁久散佚。天顺中朱应祥、张璞所校选者名《在野集》,多以己意更窜。如“烟树微茫独倚栏”,改为“烟树微茫梦里山”。盖以诗用删山韵,而栏字在寒桓韵。不知洪武正韵已合二部为一。袁凯用官韵,非奸韵。“故国飘零事已非”,改为“老去悲秋不自知”。盖以袁凯已仕明,欲讳其前朝之感。不知据陶宗仪《辍耕录》,是诗作于至正末,乃用金陵王谢燕事,下句自明,非为元七而作。至“雨声终日过间门”,改为“雨声随处有间门”。更不知其点窜之意何居。弘治间,陆深得旧刻不全本,与何景明、李梦阳更相删定,题名《瓦缶集》行世。(《在野集》《瓦缶集》皆为《海叟集》的选辑本。隆庆四年(1570)何玄之得张祥泽旧刻,以活字校印百部传之。万历三十七年(1609),张所望复为重刻。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曹炳曾以张本为主,而参以何氏本,正其谬误,并增辑《集外诗》一卷重新刻印。袁印诗取法杜甫,气体较为清健,颇受时人推重。程嘉燧在《列朝诗集小传》中称:“海叟诗,气骨高妙,天然去雕饰,天容道貌,即之冷然。古意二十首,高古激越,雄视一代。七言古诗,笔力豪宕,斟不如意。七言律诗,自宋元来学杜,未有如海叟自然者。”评价虽然有些过誉,但仍可窥见袁凯诗在当时的影响。有副督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白云樵唱集

白云樵唱集

四卷。《附录》一卷。明王恭撰。王恭,字安中,闽县(今福建闽侯)人,生卒年不详。王恭自称皆山樵者,为“闽中十子”之一。成祖初,以儒士被荐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旋投牒归。著有《白云樵唱集》、《凤台清啸》、《草泽狂歌》。王恭没后,其诗湮晦不传。成化十九年(1483),南京户部尚书黄稿搜王恭遗稿,始得此集于吏部郎中黄汝明家。黄汝明编次分为前后二集。卷首有永乐三年(1405)林环旧序。序中所列次第,以此集为首。知其诗成于《草泽狂歌》以前。卷末又有永乐中林蕙诸人所作《皆山樵者传》、《赞》、《辞》、《说》,系此集刻成之后,又续为增入附于卷末。王恭与同邑高蕙齐名,同以布衣征入翰林。然高蕙出山以后之诗,皆应酬潦倒,无复清思。王恭则历官未久,投牒递归。其性情喜爱徜徉山水丘壑。而此集又作于田居之时,时人评曰:“故吐言清拔,不染俗尘,格韵远在高蕙之上。”有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宋朝事实

宋朝事实

二十卷,宋李攸撰。李攸,字好德,江阳 (今四川泸州市)人。其生卒年月不详,曾官承议郎。其书原共有六十卷,前三十卷流行后,后三十卷因书中有涉及秦桧的内容,而未能公诸于世。今本二十卷是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并据赵希弁《读书志》所载门目加以编次的。其门目为“祖宗世次”一卷,“登极赦、纪元”一卷,“诏书、圣学、御制”一卷、“郊赦”二卷,“庙制”一卷,“道释”一卷,“玉牒、往”一卷,“官职、勋臣、配享”一卷,“宰执拜罢”一卷,“仪注”三卷,“科目、乐律、历象”一卷,“耕田、财用”一卷,“兵刑”一卷,“削平僭伪”一卷,“升降州县”二卷,“经略幽燕”一卷,共二十卷25门,属宋代会要体史书。其中记载的一些史实,如周世宗下三关,新、旧《五代史》只载益津、瓦桥二关,而是书则于此之外,并载淤口关;“登报赦”门载历朝登报南郊大赦诏令,还有太宗亲制赵普碑铭等,也为许多史书所缺。作者对是书用力颇勤,在所述人物、地名、时间、事迹下附有小注,其史料价值很大,常为研究者所征引;或纠谬、或补缺、或互为参订。修《四库全书》的纪昀等在奏上此书时说:“攸熟于掌故,经靖康兵燹之后,图籍散佚,独汲汲搜辑旧闻,使一代典章,粲然具备。”另外,书中有绍兴乾道间州县升降,淳熙绍熙间馆职员额,光、宁、理、宗四朝神御殿名等,为后人所附,也为十分有用的资料。此书原本已佚,赖《四库全书》辑录、编订而得原稿十之七八。1935年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出版标点排印本。1955年中华书局据此重印。

劝报亲恩篇

劝报亲恩篇

这是一篇附在《中华传世名著经典丛书》中的《孝经》后面的文献,其主要内容是: “天下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生前尽孝亲心悦,死后尽孝子心酸。孝经孝文把孝劝,孝父孝母孝祖先,为人能把祖先孝,这孝能使子孙贤,贤孝子孙钱难买,这孝买来不用钱。”“从来亲恩报当先,说起亲恩大如山,要知父母恩情大,听我从头说一番。”文献从十月怀胎说到结婚成家,父母对子女精心养育、培养成人。强调“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养育之恩不投报,望子成龙白费心”。这是中国封建时代宣传孝道的重要文献。

菜根谭

菜根谭

明洪自诚著。是一部以语录体行世、溶儒释道三家人生哲学的修身处世之书。因汪信民之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之语,名曰菜根谭。内容包括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部分。“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有见道语,词约意明,文简理诣”(清人三山病夫通理语),可明心,可补过,可进德。故内中诸多精辟词语,早已被名人学者引用,成为封建社会修身处世之铭。在现今日本、东南亚,书中的精华亦被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获得了良好的效益。该书坊间多有刻本,1991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浅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