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鉴瀛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刘涓子鬼遗方
五卷,南北朝时期医家龚庆宣撰。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该书序文称此书是南北朝时的刘涓子从神仙那里得来的,故题名为《刘涓子鬼遗方》,其实可能是由刘涓子收集草创,经龚庆宣整理成书。全书共五卷,扼要地总结了治疗金疮、痈疽、疮疖及其他皮肤病的经验。第一卷总论痈疽的鉴别,诊断。其他四卷则论述外伤、痈疽、疮疖、湿疹、疥癣等外科及皮肤病的病证及治疗,收录各种处方一百四十馀篇。在外伤治疗方面,着重运用止血、收敛、止痛、镇静和解毒等方法。在治疗外痈疽方面,正确运用各种杀菌药物如黄连、黄芩、雄黄、水银、丹砂等,并配合使用软膏及膏药。该书所载用水银治疗皮肤病,在医学上是最早的记录,比国外使用水银软膏要早六百年。关于以白纸引流排脓办法,是中医用药捻的最早记载。书中论述内服大黄汤治疗肠痈时,指出:“脉数浓成不可服此方”,这对防止穿孔很有意义。该书的丰富内容,反映了在公元五世纪以前我国外科学所取得的成就,至今仍有研究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读画斋丛书》辛集本、《三三医书》第二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西升经
全称《老子西升经》。原名《西升记》。传老子西游至关,其谈论言旨,尹喜录之,纪而成书。本书援引老子哲学阐发宗教义理,是早期道教及之后《太玄经》系统的一部重要经典。二卷,计分三十九章。约成书于三世纪左右。该书的确切著作时间及撰人,均不可考。仅采摭有关史料如下:南朝梁释僧祐编《弘明集》卷一收《正诬论》引“故其《经》云:‘闻道竺乾,有古先生,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绵绵。’竺乾者,天竺也;泥洹者,梵语,晋言无为也。” 《道教义枢》、《甄正论》和《昭德先生读书后志》都载关令尹喜受老子《西升经》而述之的说法,此说显系伪托。晋葛洪《神仙传》中提到此经,故此经当成书于魏晋之间,或为魏晋间道士所作。该经首称“老君西升,开道竺乾”。以老子化胡,诋抑佛教观点为引道,重在阐发老子哲学思想,论述道教义理和修养。认为“道”乃自然之根本,“气”聚合以成形体。本静在虚无。宇宙万物的生化过程是“虚无生自然、自然生道,道生一,一生天地,天地生万物”(《虚无章》)。强调形神合同,称“神生形,形成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
黑蚂蚁
云南腾越西南,滇缅交界,重山峻岭绵亘杂沓,溪流泉瀑纵横交错。其中都是亘古无人的荒山野地,森林甚多,往往回环数百里不见天日。除却林中藏伏的各种毒蛇猛兽之外,更有许多奇奇怪怪的虫蚁,俱都凶毒已极,沼泽间的瘴气又重,休说孤身行旅,便是大队人马带了兵器、食粮想要横冲过去也办不到。为有种种危险灾害。常人从来不敢深入。但这里面财富甚多,非但珍贵药材、兽皮多到无数,更有荒金、石油好些天然富源埋藏在内。一些贪利的山野土人把那大片森林认作衣食父母,虽不敢犯了奇险深入腹地,每当雨季过后也常结伴裹粮人内,大都走进个十里八里,将所采掘猎取的贵重物事得到手中,立时急赶回来。每去之前都是战战兢兢,戒备甚严,一路东张西望,探索前进。一经得手上了归途,便如死里逃生,去之惟恐不速。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全称《新刻按鉴编纂开辟衍绎通俗志传》。凡六卷八十回。题“五岳山人周游仰止集”、 “靖竹居士王黉子承释”。封面镌“钟伯敬先生原评”、 “古吴麟瑞堂藏板”。有图二十四叶四十八幅。首王黉序,署“崇祯岁在旃蒙大渊献(乙亥)春王正月人日靖竹居士王黉子承父书于柳浪轩”。小说从“盘古氏开天辟地”按史叙至“周武王吊民伐罪”。作者颇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开头竟先抬出释迦牟尼云: “西方世尊释迦牟尼佛大放光明,照见天下万国一大部洲,洪濛久闭而不得升降,天昏地暗,神惨鬼愁,犹人居水火之中,奔溺之状,深为可怜”,乃派座下的一位名毗多崩娑那的菩萨转世,左手执凿,右手持斧,以开天辟地,位置日月。此即为盘古氏。盘古功完行满,即返西天。盘古之后,又有天皇、地皇、人皇“三皇”及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五帝”等继续出世以统治天下,以后则叙尧、舜及夏、殷二代,最后,周武王商郊一战,大败殷兵,纣王不得不于鹿台投火自焚, “太公传令,将淫妇妲己、奸臣费仲碎尸万段,百姓鼓舞大悦,天下一统尽属于周”。本书所叙故事大抵本于史书,汇集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杂以迷信之说。文字比较枯燥,叙述甚为拘束。篇幅虽比同一题材的《盘古至唐虞传》增加不少,但也未能创造出生动形像。
笑赞
文言谐谑小说。凡七十二则。明赵南星撰。存明刊《赵南星全集》本。全书内容皆为古今笑谈。其卷首《题词》将本书的内容、特点、作用等都有所点明: “书传之所记, 目前之所见,不乏可笑者。时所传笑谈,乃其影子耳。时或道及,为之解颐,此孤居无聊之一助也。然亦可以谈名理,可以通世故,故染翰舒文者能知其解,其为机锋之助,良非浅鲜。”全书每则故事都由两部分组成:前故事,后评赞。故事中有不少佳作,讥刺了种种社会病态。采用笑话与评赞相结合的形式。 著名的有《仆入城》、 《和尚》、 《惧内》、《岂有此理》、 《甘蔗渣》、 《神像》、 《买靴》、《隐身草》、 《善忘》等。
诗地理考
宋王应麟撰,六卷。 其书全录郑玄《诗谱》,又旁采《尔雅》、《说文》、《地理志》、《水经注》及先儒之语中涉及《诗经》地名著作,荟萃成编,然采录遗失,皆案而不断,故得失往 往并存。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等。 诗品(钟嵘撰) 我国第一部诗论专著,原名《诗评》。南朝梁代钟嵘著,共分为3卷。全书专论五言诗,论列了汉至梁各代部分诗人,计122位。为别其等第,分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位。每品中,所评作家一般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每品1卷,卷前各有序文,今人三序合一,称为“总论”或“诗品序”,序中论述了五言诗的起源、兴起、作用及表现手法,并对当时盛行的追求声律和堆砌典故的不良诗风进行了批评。正文对各作家品定等级,进行具体分析,说明他们在创作上与前代的承传关系、作品的风格与得失。因于品第外,略加评论诗的优劣,故原称《诗评》论诗主张表现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强调艺术感染力,提倡“风力”和自然,要求文质兼备,反对片面用典、声病之风,否定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所品评的诗歌,比较重视作家自身的经历和政 治环境对其作品的影响。所论颇有特见,对后代诗歌评论影响很大。因历史条件和当时风气的影响,在说明历史的继承性时有牵强之说,对一些作家作品的品评亦有不当。 日本对此作很为重视,今有日文等外文注释本名世。 诗品(司空图撰) 又称《二十四诗品》。诗论。唐司空图撰。1卷。主要论述诗歌的风格,分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24品,每品各用四言韵语12句,描摹其特征。司空图在前人评诗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对诗歌风格区分更为细密,强调诗的风格意境,并用象征性的手法形容抽象的风格。所论强调韵味,崇尚冲淡、追慕玄远,表现出超脱现实的唯心主义文艺观点。其论诗方法对后世严羽、王士祯影响很大。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历代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郭绍虞集解本,与《续诗品注》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