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鬼传
作者:戴名世
戴名世著。见《南山集》,收于《清代散文选注》。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时作者以教书餬口,生活困顿,遂写此文以抒不平之气。唐代韩愈曾作杂文《送穷文》以抒愤。此文进一步发挥为穷鬼作传。开头写曾依附于韩愈的穷鬼,九百年后来附于被褐先生(即作者),于是使他“穷于言”、“穷于行”、“穷于辩”、“穷于才”、“穷于游”,动辄得咎,“蒙尘垢”,“忧众口”,一生潦倒。然而穷鬼向他指出,“穷”于先生亦有功:“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说明“穷”能锻炼自己愤世嫉俗的倔傲的性格。最后,写穷鬼的功效已成,隐身而去。全篇借为穷鬼立传,揭露社会的黑暗,世态的炎凉,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磊落孤愤之慨,表现了对现实的抗争态度。文中采用寓言手法,寓庄于谐,笔墨淋漓酣畅,曲尽激愤之情。
戴名世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档案经营法
毛坤著。论述档案的意义、性质、功用、中外档案概况;函件:论述立排法及如何应用于一切机关企业文件之排比等事;公文:论述国内各机关现行之新旧各种管理方法,及今后应如何规定收发、分类、编目、储藏、出纳方法等事;旧档:论述陈旧档案的接收、保管、清查、排比、修补、刷印、展览等事;官书:论述官书之获得、分类、收运等事;馆务:论述档案馆之建筑、设备、用具、组织、人员等事。
上清灵宝大法
道教经籍汇集。一为宁全真传,王契真编,66卷,为东华派经典。一为金允中编,47卷,目录1卷,为天心派经典。东华派出自灵宝阁皂宗,天心派出自正一龙虎宗,都为符箓道派,重视斋醮祈禳。故两书都收集整理了上法、灵宝派流传下来的有关资料,如斋醮时所诵念的经文、咒语,挂的灵图,画的符箓,所需的服饰、器具以及斋醮类别与过程等。前书内容多于后书,还包括了各种驱灾除邪的法术等。二书基本反映了宋代三山符箓斋醮的概况。
蚓庵琐语
志怪小说集。一卷四十条。清李王逋著。王逋字肱枕,浙江嘉兴人,少年习儒业,屡试不第,遂改作小说。 “说铃本”,首有徐发序,另有“古今说部丛书”本。是书主要记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之异闻怪事,发作者之感慨。如徐发序中言:录其生平所见异事,可以导人善而儆人恶者。主要内容如下:一、灾兆。如“瓮中作响”条,写崇祯甲申年秀水周瑞家水瓮中忽作响,如蝉鸣,或如人卧鼻息声,此兆主亡国。又有条目记崇祯甲申年城内外民家门上忽有红白圈,或×或点。后罹兵火,凡有圈之家必遭屠戮,×、点之家遭火焚,无者人房俱免。二、定数。如“富盛万年”条写张邑一豪族,子孙贫落,于是将祖上遗下的一大房卖给州人盛万年。拆房时有人捡到四枚银钱,上镌“富盛万年”四字。这是张氏之祖建房时所特镌,用来镇压柱基,欲使子孙富盛长久之吉语,谁知符了盛氏之名。三、怪异,如“树现龙纹”条,写某地香铺塘南有棵方香榜树,高数寻,祟祯十七年的一天,突然树顶出现一大红龙纹,旋转不息,一会儿朝西北而去,从此大树凋零。该书虽多涉灵怪,但不少篇章却能够曲折地反映当时的现实,使人们透视出封建社会中婚姻家庭诸多问题。如“张如九之妻”条,写张如九妻罗氏早亡,遗二女一男,如九续娶吕氏并将罗氏之衣饰给吕。一日,架上衣服忽然碎裂如割,吕氏疑子女毁坏,骂詈不已。忽听罗氏在空中作声曰:汝着我衣,故割破,何与儿女事……接着便听到敲击声,厨笥自开。衣饰尽出,分作三股置儿女卧榻。作者对这件事情的描写,深刻表现出封建家庭中的遗产纠纷,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从形式来看, 《蚓庵琐语》这部小说集是以笔记体写成,文章不拘一格,少则如魏晋之“残丛小语”,多则洋洋千言甚至数千言。叙述中把现实与魔幻结合起来,情节变化多端,引人入胜。该书的一些篇章为后世的笔记小说所征引,具有一定影响。
帝京篇
①组诗,是唐太宗李世民诗作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明人胡应麟认为 “唐初惟文皇帝 (太宗)《帝京篇》藻赡精采,最为杰作。”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引),评价甚高。诗为五言体组诗,共十首。从“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的长安殿写起,作者渐次写其在崇文馆读书的情景,写在阅武馆习武骑射,写在临乐馆听乐观舞,写在禁苑放马驰骋,写游翠渚,写日暮返归……篇末最后警策自己要戒慎君道,要做到去奢抑费、体恤下情,纳谏慎刑: “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奉天竭诚敬,归民恩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全诗写得很有气势。虽然描写的是作者个人帝王生活的全过程,但其中也透露出唐初中央皇朝大一统的气魄和声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写法上看,《帝京篇》 是学习汉代描写京都诸赋的章法入诗,全诗一气呵成,首尾相贯,层次分明,章法不乱,绘景抒怀,剪裁得当; 辞藻虽富丽精工,但并不晦涩难懂。自太宗《帝京篇》 以后,唐人创作了不少《帝京》组诗,从章法结构看,其中有很多作品是学习太宗此诗而来的,可见其影响与作用。肇始之功,当之无愧。②七言歌行。骆宾王作。诗中铺叙了京都文物的繁华,官僚住宅的富丽堂皇,倡家狎邪宴饮的淫乐,揭露了初唐统治者的腐朽生活,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愤懑。同时诗人还警告那些达官贵人不要自以为“千载长骄奢,”转眼之间就可能“失浪委泥沙”。诗中排比铺陈而不堆砌,以五七言参差转换的方式使诗句流转利落。据《旧唐书·骆宾王传》载, “当时以为绝唱”,是和卢照邻《长安古意》齐名的初唐杰作。
御定内则衍义
十六卷。清爱新觉罗·福临亲定。是书冠以御制序文及恭进皇太后表。内容以《礼记·内则》篇为本,论述妇道,并援引经史诸书以佐证推阐之。分八纲三十二子目:一曰孝之道,分事舅姑、事父母;二曰敬之道,分事夫、劝学、佐忠、赞廉、重贤;三曰教之道,分教子、勉学、训忠;四曰礼之道,分敬祭祀、肃家政、定变、守贞、殉节、端好尚、崇俭约、谨言、慎仪;五曰让之道,分崇谦退、和妯娌、睦宗族、待外戚;六曰慈之道,分逮下、慈幼、敦仁、爱民、宥过;七曰勤之道,分女工、饮食;八曰学之道,分好学、着书。是书旨在疏通经史,修明阃教,以端人伦、正风俗,推行封建礼教。是书有《四库全书》本。
劝发菩提心文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唯愿慈悲,少加听察。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趣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