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旨

作者:王坦
琴旨

二卷。清王坦(生卒年不详)撰。王坦字吉途,南通(今属江苏)人。王坦作此书,本照《律吕正义》的宗旨,而加以推究阐明。其五声数论琴之说,认为丝乐弦音,应当以五声之数定其丝纶多寡之数为体,徽分疏密之数为用,不可以用黄钟九寸、太蔟八寸之说为准。其解黄钟均以仲吕为角之疑说、三弦独下一徽说、五弦独上半徽说,泛音四准说、调宫转调说都言之成理,颇有见地。王坦在清代论琴诸家中可谓有创见者。是书有《四库全书》本。

王坦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惜抱轩诗文集

惜抱轩诗文集

诗文别集。清姚鼐撰。二十六卷。文集16卷,诗集10卷,诗后集1卷,诗外集1卷。鼐字姬传、梦谷,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山东、湖南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参与纂修《四库全书》。辞官后主持江南紫阳、钟山等书院。与方苞等为“桐城派”代表。有《古文辞类纂》、《惜抱轩文集》、《诗集》等。此集约十八万字,自定,皆为五十九岁之后所作。文集十六卷:论一卷,考一卷,序二卷,题跋一卷,书一卷,序二卷,策问一卷,传一卷,碑、志三卷,记、赋、祭文各一卷。收文凡三百二十一篇。所作多为书序、碑传之类文字。《赠钱献之序》、《仪郑堂记》可谓论学之代表作。治经,主于融会众说,不为墨守之学。为文从容雅澹。推尊程朱,间杂考据。主张文笔简洁平淡,文章须兼具义理、考据、词章,以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作文大要。其说偏重义法,只期阐明立意之所在。山水小品颇清逸,《登泰山记》诸文尤为后人称道。于清代经学、文学影响颇大。有《四库全书》本,同治间省心阁刻本,又光绪、民国间《四部备要》本,《四部丛刊》本等。

画学秘诀

画学秘诀

旧题唐王维撰。维(701—760),字摩诘,祖籍祁县,后随父迁居蒲州(今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中迫为伪职,后左迁太子中允,终官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诗、书、画均精,兼通音乐等,诗以山水见长,诗中有画,画中寓诗,晚年醉心佛事。王维以诗享名于开元、天宝间,其书、画各尽其妙,为当时名流大家。相传王维所做《山水论》、《山水诀》,都是画工口诀,但王缙所编的《王维集》,却不见此篇。况且该书始著录于明代焦钁《国史经籍志》,词作骈体,句法格式等似南宋人语,故有人持疑,认为是后人依托王维之名伪作该书,明人又不加详考而粗滥收录。《四库全书总目》仅存其目,加以介绍。

丽莎的哀怨

丽莎的哀怨

现代长篇小说。蒋光慈著。最初在1929年3月至5月的《新流月报》第1至3期上连载,1929年8月1日由上海现代书局初版发行。蒋光慈自称创作这部小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意图是表现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贵族阶级的必然没落和灭亡,新的强大的无产阶级力量将代之而起,成为历史舞台的主人。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叫丽莎的白俄贵妇。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她不仅失去了昔日安富尊荣的生活地位,而且要被迫接受无产阶级的专政,时刻都面临着能否生存下去的危险。她随丈夫白根(一个白俄军官)逃离俄罗斯,流浪到了上海。长期的剥削阶级寄生生活,使她在命运发生巨变之际,惊慌失措,连最起码的生活本领也没有。最后堕落为娼,不得不靠出卖色相肉体苟延残喘。小说写出了伴随一场大革命运动必然而来的阶级关系的变化,作品抒情性强,如一曲挽歌,对丽莎沉沦后的痛苦生活与迷惘感伤心理刻划细致,因而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与怜悯。小说出版后,在文艺界引起了不同反应。有人认为作品社会认识价值较高,表明了“旧的阶级必然要没落,新的阶级必然要起来的社会进化过程”;在艺术上也摆脱了初期普罗文学的标语口号倾向,是一部“散文的诗,诗的散文”(冯宪章《<丽莎的哀怨>与<冲出云围的月亮>》)。但更多的人则持相反意见,认为作品的主观动机是和客观效果相违背的,客观上“只能激动起读者对俄国贵族的没落的同情,只能挑拨起读者由此而生的对于‘十月革命’的愤感”(华汉《读了冯宪章的批评以后》)。更有人严厉批评作者“代白俄诉苦”、“已流入反革命道路”。

比目鱼

比目鱼

《比目鱼》自刘藐姑、谭楚玉双双投水殉情写起,叙述刘藐姑和谭楚玉在水中得宴公神灵护佑,一息尚存,被莫渔翁救起,二人遂成婚配。谭楚玉在莫渔翁的帮助下,乡会两试俱登高魁,除授汀州司理。夫妇赴任途中在殉情投水的埠镇,与刘藐姑之母相认。谭楚玉后来破贼有功,补漳南兵宪,为慕容石公(莫渔翁)雪耻,辞官后夫妇晚居严陵,与慕容石公共享天年。

留书

留书

凡一卷。完成于清顺治十年(1653)。是一部总结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探讨社会历史治乱及政治制度得失的重要著作。所谓《留书》,顾名思义,即留存箧中暂不发表的著作。因未传刻,抄本又多年未见,故其内容一直不得而知。1985年,浙江宁波天一阁骆兆平在编著浙东著名藏书家冯贞群先生的《伏跗室书目》补遗一卷时,发现了由郑大节父子订校的《留书》抄本。该抄本有黄宗羲的自序和正文,正文分《文质》《封建》《卫所》《朋党》《史》五篇。作者在《自序》中说“为书八篇”,“其书不可不留也”。康熙二年(1663),作者在《留书》的基础上又作《明夷待访录》,将《留书》的大部分内容采入。

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一卷,唐不空译。说金轮佛顶之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