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宧绣谱

作者:沈寿
雪宧绣谱

《雪宧(yi)绣谱》是清末民国初年刺绣大师沈寿口述,张謇整理的绣谱,她开创了“仿真绣”技法,作品在海外受到了意大利皇室等的嘉奖;在全国各地开办绣校,尤以南通女红传习所最为出名;在生命的后期,完成了这本《雪宧绣谱》。

章节列表

升序↑

沈寿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雪国

雪国

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雪国》。自1935年~1948年前后用了12年陆续写成。小说描写主人公岛村去雪国旅行,途中遇见一个美丽年轻的女子叶子细心护送着一个男病人回雪国去,岛村被她纯真的美所深深吸引。到雪国后,岛村在旅馆结识了一个艺妓,恰巧她就是途中遇到的病人行男的未婚妻,名叫驹子。她对行男并无爱情,只是出于同情,甘愿用当艺妓赚来的钱为行男治病。她在和岛村相识,特别是在行男病故之后,对岛村的爱如痴如狂。而岛村却倾心爱恋着叶子,叶子则矢志不渝地爱着病弱卧床的恋人行男,她同情驹子,并要岛村照顾好驹子。故事最后,叶子在一场大火中死去。作家通过作品中4个人物的爱情纠葛,意在表明:爱是虚无的,对美的追求是徒劳的。叶子爱行男是单纯的徒劳,驹子爱岛村是美的徒劳,岛村爱叶子是虚无的徒劳。大火夺去叶子的生命,使岛村的爱成为一场虚幻的梦。作品因消极的倾向,虚无的情调,被称为“颓废和死亡的文学”。但其艺术成就很高,开创了将日本的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派文学完美结合的道路。因《雪国》、《千只鹤》、《古都》“高超的叙事文学以非凡的锐敏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川端康成获196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继印度泰戈尔之后,第2个获这个荣誉的东方作家。他的作品多为中短篇小说,共有100余篇,《伊豆的舞女》、《母亲的初恋》等作品曾被介绍到中国。《雪国》有1981年侍桁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

孙子算经

孙子算经

古代数学名著。作者不详,共3卷。成书年代史书无确切记载,据考证约在三国两晋时期(280—420)。卷上详尽记载了筹算记数和筹算的乘除算法,卷中叙述了筹算的分数算法和开平方算法,卷下收集了各种应用问题。卷中、下共列出市易、田城、仓窖、兽禽、营建、赋役、测望和军旅等各类算题64个,其内容不如《九章算术》丰富和深奥(个别题除外),但所列问题浅近易晓,趣味性强且解法巧妙。其中“荡杯”和“鸡兔同笼”问题近于家喻户晓,其影响之深广在现代算术教科书中仍可见。卷下26题“物不知数”更为数学界所熟知,它是世界数学史上第一个“一次同余组”问题。书中不仅给出正确答案而且指明解的结构,事实上已经得出了重要的“剩余定理”,可惜的是该书没有说明解法原理,后南宋秦九韶创立“大衍求一术”,使这一问题(在一般意义下)得到圆满的解决。1852年“物不知数”问题和“大衍求一术”传入欧洲,受到数学界的高度评价,“物不知数”被誉为“中国剩余定理”或“孙子定理”。该书还是流传至今的典籍中记叙筹算制度最早和较为详细的一部著作,是考证古代筹算法的珍贵资料。唐初,被列为“十部算经”之一,且为国子监算学科学生的教科书。公元702年日本始建学校时,也将之作为数学课本。该书流传甚广,现传版本甚多,其中最好的版本为南宋本,现藏于上海图书馆,其他还有《武英殿聚珍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常见的版本是清孔继涵刻的《算经十书》本,即《微波榭本》。

病机沙篆

病机沙篆

内科著作。明李中梓撰,清尤乘增辑。二卷。中梓有《内经知要》已著录。卷一,载中风、中寒、中气、中热、虚劳、咳嗽吐血等十八种病证。卷二,载头痛、眩晕、心痛、腹痛等二十七种病证。凡四十五种病证。每证之下,又详列子目。引述《内经》及诸家之论,结合临床,参以己见,予以发挥。对每病的含义、病因、病机、症状、分类、鉴别、治则、治法、急救、预防均有较详细的论述,有论有方,以论为主。其治法以方剂为主,间有针灸等治法。对眩晕、痹证、中风、虚劳等病证的论述,简明扼要,议理精当,给人以启迪。书中所论,体现了作者治病重视脾肾的学术思想。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尤乘云:“明乎虚实强弱,标本先后以施治疗之方,则沙篆备矣。”可供中医临证及研究参考。有康熙六年(1667)《士材三书》刻本,宣统二年(1910)印本。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古代小说研究专著。胡适著。作者从1920年起到1938年秋陆续写成关于《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志演义》、《三侠五义》、《官场现形记》、《儿女英雄传》、《海上花列传》、《镜花缘》等书的考证文字,结集为《中国章回小说考证》,1942年由实业印书馆出版发行。1980年2月上海书店曾据实业版予以重印。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古典小说受到应有的重视,整理辑佚,挖掘研究工作日见增多。胡适的《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即其一。书中收有作者关于《水浒传》、《红楼梦》、《三国志演义》、《三侠五义》、《官场现形记》、《儿女英雄传》、《海上花列传》和《镜花缘》等章回小说的考证文章,许多见地颇有开创之功。《红楼梦》自以钞本形式流传以来,评论研究之风即随之而兴,蔚为一时风尚,致使“红学”与“经学”并称,成为一门显学。“旧红学”多以附会之谈、索隐之说评价《红楼梦》,“新红学”则以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为代表。胡适在此书《红楼梦考证》一文中对旧红学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认为:“我们若想真正了解《红楼梦》必须打破这种种牵强附会的《红楼梦》谜学!”他运用杜威实用主义的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根据一些清代史料得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后四十回是高鹗补的”等一系列结论。在《西游记考证》一文中,对《西游记》的著者和内容进行了研究,他否定《西游记》是元朝长春真人邱处机所作的说法。根据鲁迅提供的材料和查阅了大量的乡邦文献,胡适明确提出《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人吴承恩,使这一数百年的文学疑案得以澄清。关于《西游记》中的猴王孙悟空,胡适不同意猴行者是从中国传说或神话中演化出来的看法,认为:“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独成一家之说。

造塔延命功德经

造塔延命功德经

一卷,唐般若译。波斯匿王知却后七日寿尽,诣佛请延命之法。佛劝造塔供养,并说其仪轨法则。

称赞大乘功德经

称赞大乘功德经

一卷,唐玄奘译。佛在宝华殿,德严华菩萨问:何等是新学菩萨恶友宜远离者?佛言无如乐二乘之人,宁堕地狱,不可起二乘之作意。次明谤大乘之罪,及释大乘之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