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闲话录
作者:苏轼猜你喜欢的书
夜雨秋灯录
文言小说集。清宣鼎撰。三集,十二卷。鼎字瘦梅,安徽天长人,清末小说家。兼工书画,做过幕僚,终生不仕,曾寓沪卖画为生。著有《粉锋图咏》、《返魂香传奇》等。作者有感于晚清社会腐败,受《聊斋志异》影响而成此编。成书于光绪年间,收文一百一十三篇,约二十万字。多写奇闻异事,揭露清季腐败现象。叙事委婉,辞采富赡,艺术上有可取之处。名篇有《麻疯女邱丽云》、《卓二娘》等篇。《笔记小说大观》提要谓其宗旨“不外劝善惩淫,绮而不妖,质而不俚,趣味浓郁,辞事新鲜,洵可上匹柳泉(《聊斋》作者蒲松龄),近侪遁叟(《后聊斋志异图说》作者王韬)。”概括出此书内容要旨及艺术成就。鲁迅亦以此编与王韬书比并,谓其笔致为“聊斋一流。”有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大一统书局石印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一九八五年岳麓书社铅印本,一九八六年齐鲁书社《清代笔记小说丛刊》本。
安乐康平室随笔
《安乐康平室随笔》6卷,近人朱彭寿撰。成书于1939年,次年排印问世。“安乐康平”4字,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除夕清廷颁赐朱彭寿春联中语,因即以此名其室,并称其书。此书是在《寿鑫斋丛记》成书之后撰纂的一部笔记,据作者自序说,此书“或谈近事,或溯旧闻,或述家风,或抒己见,兴之所至,信笔即书。”这部笔记比《旧典备征》所记题材更为广泛,除朝章典制、人事旧闻外,还兼及诗词、对联、文字音韵、版本目录、古钱币书画等方面的记载和考订。如第5卷中对清朝官撰诸书记事的歧异之处提出质疑或纠谬;第2卷对清代考试制度的某些情况的记述等,都可资考证;第6卷对《清儒学案》一书的编纂过程有详细的叙述,作者自始至终参与此书编撰工作,最后由他总其成,所记述十分可靠。书中有些考据可以增广见闻,如第4卷对某些书名和学者的斋名、堂名的出典进行了考证,谓蒋光煦的《别下斋丛书》语本《困学纪闻》;翁方纲的“复初斋”典出《庄子·缮性篇》;钱大昕的“潜研堂”典出《后汉书·班固传》;魏源的“古微堂”出自陆龟蒙《复友人论文书》;俞樾的“春在堂”则因为馆选时诗中有“花落春仍在”句,受阅卷大臣曾国藩的激赏,所以因事立名,等等。作者一生专嗜收藏、鉴别古钱,所藏颇多精品,第5卷中所列各朝稀见钱币的币值、钱文、收藏情况等等,可以补《泉志》、《泉志补考》等书之阙,也可供古钱币研究者参考。此书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与《旧典备征》合印为1册。
伤科汇纂
伤科著作。清胡廷光撰。十二卷。廷光字晴川,号耀山,萧山(今属浙江)人。三代业医,幼承庭训。以《正体类要》、《医宗金鉴》为基础,结合家传《陈氏接骨书》和临床经验,于嘉庆二十年(1815)撰成此书,全书二十五万四千字。卷一至卷二为总论,论述伤科基本理论、针灸等。卷三至卷六介绍伤科手法以及伤科内、外诸证诊治等。卷七至卷八为伤科方剂,载丸、散、膏、丹、汤剂三百四十余首。卷九至卷十二集录伤科应用本草,补续四十四种金疮、虫兽所伤病。本书博采各家之说,广集前贤治验,载录历代良方、验方一千三百四十余首,伤科用药二百二十余种,治验一百二十余例,附图四十二幅。内容较为丰富,为重要的伤科著作,在骨伤科理论与实践上均有一定学术价值。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博施堂抄本,一九六二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贿选案
《贿选案》,侦探小说,民国徐卓呆著。1924.2.19,《侦探世界》第十八期
别本十六国春秋
十六卷。旧本为魏崔鸿所撰,载于何镗汉魏丛书中。其书出在屠乔孙本之前。十六国各为一录,并列僭伪之主有五十八人,但其余诸臣皆不为立传。全为载记之体。考察《崇文总目》有《十六国春秋略》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司马光之《通鉴考异》所引诸书,也称之为《十六国春秋钞》。《四库简目》:别本《十六国春秋》十六卷,旧本亦题崔鸿撰。载何镗《汉魏丛书》中,其出在屠氏、项氏本前。然十六国各为一录,与一百卷之数不合,或即《崇文总目》所谓《十六国春秋略》,《通鉴考异》所谓《十六国春秋钞》也。疑以传疑,姑二本并存焉。
入出二门偈颂
《入出二门偈颂》略称《二门偈》亦称《往还偈》;亲鸾大师八十四岁时,以汉文所撰述。收录于《大正藏》第八十三册。「入出二门」即是「入门」与「出门」。「入门」是自利――「往」,亦即依他力之信行,往生净土成佛。「出门」是利他――「还」,亦即从净土还来此世,摄化有缘众生。 此偈颂七言一句,共一百五十六句,赞叹信受他力救济之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