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读书
作者:王云五
《我怎样读书:王云五对青年谈求学与生活》面向青年讲授怎样求学,怎样读书,怎样生活,怎样谋职,以及关于健康、婚姻的种种问题,共十九章,丰富多彩。撰著人王云五,一个几乎未受过正规教育而成了胡适的老师、孙中山秘书的人,成了主持商务印书馆达四十年之久的人,成了一位对中国现代文化有杰出贡献的学问家、发明家。他将自己“怎样读书”、“如何读书”的经验,在《我怎样读书:王云五对青年谈求学与生活》详尽实用,一一道来。每一章都让人感到可亲、可信。它对希望成为有用人才的青年,特别是对走出了学校围墙都还需要充电的年轻人,的确具有学习方面的指导作用。无论你是在校求学,还是已经走出校园又想继续充电的年轻人,《我怎样读书:王云五对青年谈求学与生活》都具有学习方面的指导作用。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乡村建设理论
又名《中国民族之前途》。梁漱溟著。1937年山东邹平乡邨书店印行。分甲乙两部及附录“我们的两大难处”。甲部阐述乡村建设运动的缘起、中国旧社会组织构造及其治道与在近代的崩溃、崩溃中的中国社会极严重的文化失调、中国政治无办法建立国家权力等问题。乙部对乡村建设即新社会组织构造的建立、组织原理、具体组织、解决中国社会政治问题、实现一个理想社会的出路等问题作了论述。全书走文化哲学的致思路径,即以“人生向上的心”为一切事情的“原动力”,以“理性”为中心哲学观念,来解释中国文化的特点、精神与近代中国社会。认为中国文化的特点一为伦理尚情谊,一为人生向上尚义理。指出中国文化的长处即在能发挥人类的理性,以往中国社会秩序赖以维持的教化、礼俗、自力三者内容都是理,而理的代表者为士。认为中国文化中的理不是西方客观事理的理,而是主观情理,是超计算的感情力量,为有发动行为的力量,是个应当,是个可能,是生活上的一个方向,同样可称为“理性主义”。认为人生的意义应当是理的奔赴,而人的向上心是生命最有力量的地方,随时可以让人自觉认识这个可能。主张乡村和理性是中国社会的根。认为中国近百年史则是一部乡村破坏史,近代中国的民族自救运动都没有自觉的意识,近代中国社会崩溃的主要原因即在对固有文化“自觉地破坏”(自力破坏)。
推篷寤语
养生类著作。明李豫亨撰,清王寿芝节录。一卷。豫亨字元荐,云间 (今江苏松江) 人。幼习儒,喜博览,涉诗文、兵法、养生等,终不得志。隆庆四年 (1570) 始捐举业,以鸿胪谒选,乘舟自苏赴京,途中将夙昔所得汇而成书,共十卷。载测微、原教、本术、还真、订疑、町政、往来论学函牍诸篇。此节录本选自原教、本术两篇。所载与医药、养生有关。凡五十七则,近万字。首载原养生之教,旁征博引,杂谈慎动、慎行、知足知止,忌纵欲、惜自身等摄生之理。次载本医药之术,摘自有关医药方剂的短论,亦为一般性医学常识。论述简捷,文辞精练,具有杂记性质。有民国十三年(1924)杭州三三医社排印《三三医书》本。
大六壬苗公射覆鬼撮脚
十二时照显变化论
神后属子,其数九,其味咸,在女虚危三宿之位。
子加日,乘天后乃小女。
子加小吉,见土为老妇。子乘六合为小妇一云匪妇。
丑加子加日辰为公婆。子作太阴为婢妾。子作太常为妯娌。酉加子上为孀妇。
词征
词学著作。近代张德瀛著。六卷,凡二百七十四则。卷一至卷三论词的来源、体制,声律,词调;卷四评论和录取自五代至明的词集、选集、总集及其版本;卷五载唐宋词本事,并略加品评;卷六评论元明清人词及其美学特色。认为“词之为道”,在“情景交炼”,“景寄于情”,或“情系于景”。其评张惠言词,如“邓尉探梅,冷香满袖”;恽敬词,如“瑶台月明,凤笙独奏”;龚自珍词,如“琉璃砚匣,光采夺目”;俞樾词,如“帝女机抒,别出新裁”等,均以八字概括其词风特色。有1922年《阇楼丛书》本,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收录。
华严经疏论纂要
清道霈编。一百二十卷。节选《华严经大疏钞》和《新华严经论》的主要内容汇编而成,置于经文之末,于康熙年间出版。道霈认为,当时“禅者喜读《论》而不知《疏钞》之广大精微;讲者喜读《疏钞》而不知《论》之直捷痛快”,两者皆有偏失。因此将李通玄的《论》和澄观的《疏钞》予以会通,编成此书。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五苦章句经
佛说五苦章句经,一卷,东晋昙无兰译。说五道之苦,乃至五天使者等。一说五道苦,二说八恶处,三说十二重城,三棘篱,六贼等,四说诸重担,五说香臭二木喻,及说四生四谛等,又说五天使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