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系传

作者:徐锴
说文解字系传

简称《说文系传》。传释《说文解字》的著作。五代南唐*徐锴撰。全书八篇,含《通释》三十卷,《部叙》二卷,《通论》三卷,《祛妄》、《类聚》、《错综》、《疑义》、《系述》各一卷,总四十卷。《通释》系注释许书之作,为全书重心,每字下,先录许书原文,然后征引经传,发明许意,并加“臣锴曰”、“臣锴案”等字样,与原文相区别。反切为同时人朱翱所加。《部叙》,拟《易·序卦》说明五百四十部先后次第。《通论》,探求文字本原。《祛妄》,斥李阳冰臆说。《类聚》,列举字之相比为义者。《错综》,旁求六书之旨。《疑义》,举《说文》偏旁所有而阙其字及篆文笔画相承而小有出入者。《系述》,为作者自叙。在阐发许书旨意方面,颇有可取,历来为研治《说文解字》重要参考著作之一。清严元照《奉梁山舟先生书》指斥其主要缺点有七:一曰妄改经典,二曰小学不明,三曰援引不典,四曰考核失实,五曰笺释多谬,六曰传讹弗审,七曰征引太支。此评虽较严苛,但亦几近事实。考证、勘校其讹误的主要著作有:清人汪宪《说文系传考异》四卷,王锴《说文系传校录》三十卷,苗夔《说文系传校勘记》三卷。传本较佳善者有苏州汪氏家藏宋刊不全本,苏州顾氏家藏影宋钞足本。道光十九年(1839),寿阳祁寯藻据以重刊,刊前曾经承培元、苗夔等详加校订。1929年,商务

徐锴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午亭文编

午亭文编

五十卷。清陈廷敬(1639—1712)撰。陈廷敬,字子端,号说严,本名陈敬,因举进士时同科有两陈敬,因奉旨增“廷”字。泽州 (今属山西晋城东北)人。顺治十五年 (1658)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至大学士。谥文贞。陈廷敬生平好学,少与汪琬以文章切磋,与王士祯以诗唱合,都能形成很好的交流契合,却又保持各自风格特点。著有 《尊闻堂集》。是书是陈廷敬晚年手定为此编,其门人林佶缮写付刻。陈廷敬有午亭山村,在阳城。因 《水经注》载“沁水迳午壁亭”而名,因以名集。凡诗二十卷,杂著四卷,经解四卷,疏序记及各体文共二十卷,《杜律诗话》二卷。陈廷敬论诗宗杜甫,不为流连光景之词,颇不与王士祯相合,而王士祯颇为推崇他的诗。所为古文,虽汪琬性好排诋,论文很少推崇别人文章,但对陈廷敬之文亦评价很高。他者生平身居官场近四十年。值文运昌隆之日,从容载笔。典司文章,虽不似王士祯笼罩群才,广于结纳,而文章宿老,人望所归,可称大手笔。该集卷首有廷敬自序,谓:“于汪王不苟雷同,然蹊径虽殊,而分途并鹜,实能各自成家,其不肯步趋二人,乃所以能方驾二人欤。” 由是可知其为文所本。该书有 《四库全书》本。

四镇略迹

四镇略迹

清马幼良纂。幼良撰《四镇略迹》记老吴市、董浜、归市、苏家尖四镇,实乃四镇合志。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记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危及死后葬事。所述虽来自传闻及西方报道,但言语平实,较少夸张,有一定史料价值。据《满清野史丛书》本标点整理。

文殊菩萨献佛陀罗尼名乌苏吒

文殊菩萨献佛陀罗尼名乌苏吒

文殊献佛陀罗尼名乌苏吒,一卷,“此云灭淫欲却我慢”,失译,尾题文殊灭淫欲我慢陀罗尼,出陀罗尼集经而有大异。

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

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

全一卷。唐代龟兹国僧若那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属密教尊胜陀罗尼法之经轨。其内容,初述陀罗尼和真言,次则宣说学念梵音法、画像法、念诵法、印法等。此外,与本经同类之仪轨尚有佛顶尊胜陀罗尼注义及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均为唐代不空所译,亦各为一卷。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略称尊胜陀罗尼仪轨,内容详载涂坛法、胎之护身法、辟除结界等,并有息灾、增长、降伏、敬爱等四种法。另有若那译之佛顶尊胜陀罗尼别法,全一卷。最初叙说画像法,次乃说明三十八种之成就法。以上均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

凡十卷。明代僧智旭(1599~1655)撰。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二册。又作唯识心要。为阐释成唯识论之著作。唐中叶,法相宗已逐渐衰落,智旭乃依据云峰之唯识开蒙问答二卷以研究唯识义之梗概,并援引大疏钞、宗镜录等;更溯及瑜伽、显扬等诸论,且根据明代所撰之集解、证义、音义、合响等注释书而着成本书。全书旨在确立唯识观之道理,故题为观心法要。内容初叙缘起,并举凡例,次述论名、造颂者、造论者、译者,并逐次解释本颂及长行,跋语置于书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