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堂写作课

作者:夏丏尊
七十二堂写作课

此书为经典民国教材,几代人受益不尽。《七十二堂写作课》是夏丏尊和叶圣陶合著的一部讲述文章作法的书籍。书中的文章均选自二人合编的《国文百八课》。《七十二堂写作课》是一本侧重文章形式的书,所选取的文章虽也顾到内容的纯正和性质的变化,但文章的处置全从形式上着眼。全书一共七十二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章及文学体裁,记叙、说明、议论、应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每一类别都有十分精到又浅显易懂的见解与指导,是人们学习写作、提高写作技能的不可不读的好书。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亚瑟·罗平智斗福尔摩斯

亚瑟·罗平智斗福尔摩斯

亚森·罗平的新对手竟然是福尔摩斯!向全法国警方挑衅的亚森·罗苹竟与全英国最出名的侦探狭路相逢。“当我对案件摸不着头脑时,就会怀疑是亚森·罗苹干的。”这位出名的英国警探如是说。当两位聪明人擦出火花时,就有好戏可看了。是谁偷走了装有中奖彩券的桃花心木小桌?是谁在巴黎市中心大玩隐形人游戏?是谁偷走了犹太灯及法国皇族的蓝宝石?且看怪盗如何调侃、捉弄全英最知名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并将其破案线索逐一击破……在这场扑朔迷离的角力赛中,谁又会是最后的赢家?

云溪集

云溪集

十二卷。宋郭印 (约1126年前后在世)撰。郭印,字亦不详,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生卒年不详,政和中进士,历任县令,晚始退居。性嗜水竹,经营二十载,始得一亩之园。云溪乃其别墅之名。其诗才地稍弱,未能自出机杼。而清词隽语,瓣香实在眉山。与曾慥、计有功等交游甚密,皆为一时博雅之士。在当时文坛较有影响。所著《云溪集》十二卷其卷一至卷五除二首四言诗,皆为五言古诗,第六卷为七言古诗,卷七至卷九为五言律诗,卷十至卷十一为七言律诗,卷十二为五言排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六言诗,乃清四库撰官据《永乐大典》所载,分体编辑而成。今有《四库全书》本。

古文辞类纂

古文辞类纂

清姚鼐编古文总集。姚鼐字姬传,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兼方苞、刘大櫆之长,为桐城派“三祖”之一,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桐城派讲究“义法”,标举“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以阳刚阴柔分析文章风格,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文章精蕴。此书的编辑正反映了桐城派散文的标准和观点。全书分75卷,选录上自战国下迄清代的古文辞赋约700余篇,依文体分为13类,即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辞赋、哀祭,文体分类更趋合理。书前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其义例,书中有评点,阐发桐城派文学观点。选录重点为《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唐宋八大家、明代归有光和清代方苞、刘大櫆的古文,间选元结、李翱、张载、晁补之等人的文章。魏晋六朝作品,在辞赋类中仅选晋代张华、刘伶、陶渊明、鲍照的赋各1篇,潘岳的赋3篇。在颂赞类中仅选晋代袁宏的赞1篇。此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嘉间皆以抄本流传,嘉庆末康绍庸始刻于广东,道光五年吴启昌复刊于金陵,光绪间李承渊重刻本为姚氏晚年定本。1988年岳麓书社出版标点本,以《四部备要》刻本为底本,并据通行各篇所出原书订正。此外,清末王先谦编《续古文辞类纂》34卷,收乾隆至咸丰诸家古文,以补姚编之阙,可称“续书”。黎庶昌也有《续古文辞类纂》28卷,扩编姚氏之书,堪称“广古文辞类纂”。

梁谿漫志

梁谿漫志

宋代笔记。费衮著。全书共有一百六十余篇,分为十卷。每篇皆有标题目录。其排列次序大致以类相从。此书前5卷主要记载朝廷典章制度、士林轶事,关于苏轼的记载尤多。其间贬斥蔡京父子,同情元祐党人,于苏轼则推崇备至,显示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后5卷多考证史传,品定诗文,末卷颇涉仙鬼怪异。《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持论具有根柢,旧典遗文往往而在。”如苏舜钦《与欧阳修辨谤书》,即为本集所不载。今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此本是以影宋嘉泰抄本与明刻本比勘而成,过去较为通行。此外尚有《学海类编》本、《常州先哲遗书》本、夏敬观校《涵芬楼》本以及《说郛》节选本。今有一九八五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点校本。

临症验舌法

临症验舌法

《临症验舌法》二卷,题为西吴杨云峰先生所撰。上卷述其验舌之法,首列临证验舌为准统 论一篇,提纲挈领。下列分虚实,分阴阳,配藏府,决死生各篇,殿之临证以验舌为准结论一篇。

禅林宝训

禅林宝训

凡四卷。南宋净善重编。又称禅门宝训、禅门宝训集。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收录南岳下十一世黄龙惠南至十六世佛照拙庵等宋代诸禅师之遗语教训,凡三百篇,各篇终皆记其出典。本书始为妙喜普觉、竹庵士圭二禅师于江西云门寺所辑录,经年散逸,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净善得之于老僧祖安,因惜其年深蠹损,首尾不备,乃寻之语录传记,加以重集,即现行之禅林宝训。本书之注释书有张文嘉校定之禅林宝训合注四卷、行盛着之禅林宝训拈颂一卷,智祥之禅林宝训笔说三卷等。此书古来即盛行于禅林,每被列为初学沙弥之入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