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院画录

作者:厉鹗
南宋院画录

国画史著作。八卷。清厉鹗撰。此南宋院画系指南宋御前画院之画。按南宋自从与金和议之后,于临安湖山歌舞,务在粉饰太平,于是乃仿宣和之故事,置御前画院,以侍候品玩。其所作之画亦即简称“院画”。当时如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等,有“四大家”之称。虽不免有工巧之处,不完全同于北宋,但其初尚有许多宣和旧人,流派相传,因此也各臻工妙,非后人之所能及。所以断素残缣,后世人仍以为宝。厉鹗曾作《宋诗纪事》、《南宋杂事诗》,对宋代之事最为博识。于是便考院画之本末,而作此书。书前有康熙六十年(1721)自序。卷一为“总述”一篇,温谈院画的一些情况。然后七卷记李唐以下九十六人,每人详其事迹,而以诸书所藏真迹,题咏之类附于其下,叙述颇详。此书中所述皆标明所自出处。书中也有少量失误处。此书主要版本有:路有抄本、八千卷楼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本。

猜你喜欢的书

柏拉图的<智者>

柏拉图的<智者>

《柏拉图的<智者>》是海德格尔于1924—1925年冬季学期在马堡大学所举行的讲座课的内容。全书共81节,由“预备思考”(Vorbetrachtung, §1-3)、“引导部分”(Einleitender Teil, §4-26)、“过渡”(Überleitung, §27-32)、“主要部分”(Hauptteil, §33-81)这样几个大部分构成。 在“引导部分”中(共23节),海德格尔主要讨论了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第六卷、第十卷(6-7章),《形而上学》第一卷(1-2章);“主体部分”(共49节)则是对柏拉图《智者篇》的详细研读。 海德格尔之所以花那么大的篇幅来阐释亚里士多德,那是因为他基于解释学原则,把亚里士多德视为理解柏拉图的起点(Ausgang),通达柏拉图的唯一门径;该书中的这部分内容也构成了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思想解释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对柏拉图晚期对话《智者篇》的解读,更是清晰地展露出了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双重主题“是”(Sein)与“真”(Wahrheit)之间的内在联系。该书的另一重要价值在于同海德格尔的主要著作Sein und Zeit之间的内在关联。无论是在时间上(Sein und Zeit虽首次发表于1927年春,但其实际完成时间为1926年4月左右),还是在内容上,该书都可视为Sein und Zeit的序曲,这对于理解Sein und Zeit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杨忠愍集

杨忠愍集

三卷。《附录》一卷,明杨继盛(1516—1555) 撰。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今属河北省)人。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进士。历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劾大将军仇鸾误国,贬官。后复起为刑部员外郎改兵部武选司,劾权相严嵩十大罪状,下狱受酷刑,被杀。明穆宗即位后,追赠太常少卿,谥忠愍。著有 《杨忠愍集》。继盛以经济气节自负,不屑于文字,后人重其品行,掇拾其遗稿编为《杨忠愍集》凡三卷。最早为隆庆三年 (1509年)王世贞刻本,后明有蒋如苹刻本、孙克弘刻本、林士雅刻本;清则有康熙十二年 (1673年) 杨聪福刻本、康熙三十三年 (1694年)朱永辉刻本,康熙三十七年 (1698年) 章钰敬一斋刻本以及胡范刻本。这些刻本卷帙有两种;一种是正集三卷,附录一卷;一种是将附录也计入在内共四卷,其内容亦相同,均为奏疏一卷,杂文一卷,诗一卷,附录则是行状碑记。今观是集,其文如其人,以质朴见称,披肝沥胆,刚直不阿。其临刑之前所作《遗嘱》虽成于仓促之间,却洋洋数千言,质朴感人。其对诗词虽非所留意,却也时有清新之作。有清康熙年间刻本存世。

定宇集

定宇集

元代诗文别集。16卷,别集1卷。陈栎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主要版本有清康熙年间陈嘉基刻本。卷首有陈栎年表。卷1—2为序,卷3为跋,卷4为考、辨、论,卷5—6为说,卷7为问答,卷8为随录,卷9为传、行状、墓志、墓表,卷10为书,卷11为启、疏、文,卷12为记、铭、赞、赋,卷13为试文、讲义,卷14为考评、祭文、祝文,卷15为陈氏谱略,卷16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律诗、七言绝句、词。别集1卷,收入陈栎佚作21篇。卷末附录有元统二年(1334)汪炎昶撰《定宇先生行状》、揭傒斯撰《定宇先生墓志铭》等有关陈栎生平的资料。陈栎的诗文以平实质朴为特点,比较缺乏文彩。顾嗣立曾引陈栎的警句“先苦半生真食蓼,回甘晚景异尝茶”;“笑渠柱笏看山色,容我扶筇听水声”。并说这类好句“亦殊不多见”。但这些诗句都相当浅显直露。他的词几乎全是应酬之作。

铁云诗存

铁云诗存

诗集。清刘鹗(1857—1909)撰。四卷,补遗一卷。鹗有《老残游记》已著录。此集冠有作者像,共收一百一十三首诗,其孙刘蕙孙辑并标注。卷一、卷二较完整,其余为后人搜集所得。卷一,光绪二十二年(1896)回忆所作,有闺怨、纪游、题画诗多种。卷二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日本时纪游诗,描绘异国风情,刻画工细、意境新奇,如《十七日到神户游布引观泷》、《二十日游岚山》等。其伤时感事之作,情真意切;写景状物,细腻逼真。有一九八○年齐鲁书社铅印本。

孟子全图

孟子全图

明万历刊本《孟子全图》是一本关于儒家“亚圣”孟子的圣迹图册,现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圣迹图册是古代儒、释、道三教为宣扬各教中“圣人”行迹而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加以绘制的通俗性编年史式的石刻、木刻等图书。我们根据万历本《孟子全图》一书末页的书肆牌记可知,该书刊刻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系福建建阳安正堂刘双松主持梓印。安正堂系建阳书林刻书名坊,书坊创建者为刘宗器,主持《孟子全图》刊刻的刘双松是其后人。安正堂刻书历史悠久,相关资料表明,该坊的刻书史从明宣德四年(142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清康熙年间。检索瞿冕良先生《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安正堂”条的刻书目录,我们发现,明万历二十六年刊刻的《孟子全图》不在该目录之中。

佛法金汤编

佛法金汤编

凡十六卷。明代僧岱宗心泰(1327~1415)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系编述自西周昭王至元顺帝约一七○○年间,与佛教有关之帝王、名家之传记及语要,凡三九八人,各传之终皆明载典据。心泰之时,佛教衰退,而儒道之排佛论盛行,故着此佛教外护者史传,欲促使排佛论者之反省,及佛教界之觉醒。洪武二十六年(1393),本书刊行时有十卷,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如惺重刊时为十六卷,时亦编入明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