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晋杜预曾谓,王济有马癖,和峤有钱癖;其对武帝也,自谓有《左传》癖。余观古今士癖多矣,有癖于诗,有癖于酒,有癖于书画琴碁,有癖于山水金石。推之七情六欲,三教九流,又各随性近而成癖。好拙讷如,余自问固无所能,亦无所好,独于隐语廋词转同嗜痴之癖。噫,是余之惑矣。7kw中华典藏网

回忆弱冠,体羸多病,以故少读书而专事休养,然犹弗能勿药。永昼无聊,惟阅杂志报章,藉资消遣。间有征射隐语,辄把玩不置,竭虑搜寻。无他,适投所好也。弯弓弋中,喜跃欲狂,倘或未得窍要,力索苦思,几忘餐寝。绵绵缕缕,至劳父兄谴责、戚友规劝,反而自思,明知无益,而脑筋所系,犹眷眷不去诸怀。噫,是又余之惑矣。越数稔,贱躯差幸无恙,当图谋生活,轻减父兄负担。顾嗜好性成,公暇犹不忘私淑孔杨。迨寒假既释仔肩,更邀同志三五互相击射以博联欢,盖俨然一小团结之俱乐部也。当夫春宵秋夕,里闬商灯,闻辆欣然往乃。不惜费心力、耗精神,通宵达旦,仅得多少奖酬品归,而给与儿童作玩具。噫,是真余之感矣。虽然士癖分也,患在弗专耳。锺子期聆听辨志,李堪吉得句投囊,癖也然。非专精,乌能成癖,若陶谢、若嵇阮,王龚宋赵,负声望于当时,更流传于后世,岂偶然哉。7kw中华典藏网

灯虎为文艺美术之一,魏晋以还,士君子恒乐道之,其辞文、其旨远,庄谐雅俗靡弗备焉;诡谲诙奇,无不赅也。凡事事物物、形形色色,大而包乎天地之外,小而极诸纤芥之微。故《易》系辞有云:通则变也。彼莫明玄妙者,无惑乎视若等闲;惟致力于斯,转以圭臬奉之。昔京兆沈太侔纂修国学,萃篇《灯虎》,特居一例焉。顾或者曰:“雕虫小技,大雅弗为,子更方之国粹,毋乃儗不于伦。”余曰:“灯虎固非国粹,而经史子集、诗古文词,由会心人为之媒介,因而彼此互通语气神情。声音笑貌,缘以契合,非国粹耶?”。7kw中华典藏网

余廿年来采录古今成著,暨附拙作夥矣。乃拔其尤,窃为评注,务使简明透闢,俾阅者若鉴澄渊。既脱稿,缮书成帙,备置案头,暇辄披览,若数家珍。日者某君过从,既许可复怂恿付椠,以公同好。余深韪其言,勿敢私为珍秘,爰述巅末,且志余癖。7kw中华典藏网

岭东凤城谢会心谨识7kw中华典藏网

评注灯虎辩类法门目录7kw中华典藏网

岭东凤城谢会心编次7kw中华典藏网

法门卷上7kw中华典藏网

六书原理7kw中华典藏网

象形7kw中华典藏网

会意7kw中华典藏网

谐声7kw中华典藏网

指事7kw中华典藏网

假借7kw中华典藏网

转注7kw中华典藏网

正面关映7kw中华典藏网

反面击射7kw中华典藏网

对面写照7kw中华典藏网

旁面推敲7kw中华典藏网

两面夹击7kw中华典藏网

倒装回顾7kw中华典藏网

拆面就底7kw中华典藏网

拆底就面7kw中华典藏网

题面顿读7kw中华典藏网

底句顿读7kw中华典藏网

法门卷下7kw中华典藏网

题面别解7kw中华典藏网

底句别解7kw中华典藏网

两扇连锁7kw中华典藏网

一串念珠7kw中华典藏网

白描写真7kw中华典藏网

刻画传神7kw中华典藏网

题面叠字同义7kw中华典藏网

题面叠字异义7kw中华典藏网

底句叠字同义7kw中华典藏网

底句叠字异义7kw中华典藏网

跟上下文击动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底句申明通义7kw中华典藏网

底句自明抵消7kw中华典藏网

笺注别解7kw中华典藏网

吴楚方言7kw中华典藏网

转捩7kw中华典藏网

形容圈读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故意犯底7kw中华典藏网

回避底字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审辨形似7kw中华典藏网

增损离合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评注灯虎辩类格式目录7kw中华典藏网

岭东凤城谢会心编次7kw中华典藏网

卷首绪言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

杂俎附录7kw中华典藏网

外江谜名称之由来7kw中华典藏网

画中有谜7kw中华典藏网

倒装法当确定见解7kw中华典藏网

燕瘦环肥7kw中华典藏网

姓所同,名所独7kw中华典藏网

自郐以下7kw中华典藏网

假面具7kw中华典藏网

张灯邀福7kw中华典藏网

诗钟体7kw中华典藏网

只履7kw中华典藏网

7kw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