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邱劄记
作者:阎若璩
札记。清阎若璩撰。阎氏生前并未成书,后人掇拾于散佚之馀而成帙,非其全豹。阎氏太原人,潜邱为太原附近地名,曾于《尚书古文疏证》卷六第八十一条下有“潜邱劄记”等字,故取以为书名。《四库全书》据吴玉搢重定本,删并为六卷。卷一杂考,卷二、三释地馀论,卷四丧服翼注,卷五补正《日知录》,卷六与人答问经史书。《四库提要》称其“言言有据,足为考证之资”。如:卷五“单名以偏旁为排行,如卫瓘、卫玠之流”条,“按,《晋书》玠乃瓘之孙,非弟也”;“《春秋》自僖公以前大夫并以长幼之字为称”条,“按:《春秋》自庄公十二年卫大夫已称子,石祁子是也,大夫称子,莫先于此。”其孙学林所刻,缀辑其祖残稿而欲一字不漏,故漫无体例。
猜你喜欢的书
万世师表
《万世师表》是英国著名畅销书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短篇小说,于1934年先后在美英出版,反响热烈,詹姆斯也因此一跃成为畅销书作家。小说用充满回忆的笔触讲述了一位受人爱戴的老师的一生。奇普斯先生本名奇平,在作者虚构的一所公立寄宿男校布鲁克菲尔德文法学校任教四十三年。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一生的挚爱凯瑟琳,并在其帮助下努力克服自己刻板、严肃、害羞的缺点,终于成为了一个成熟、幽默、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成为了布鲁克菲尔德鼓舞人心的教育家。 本书极具感性色彩,细致刻画了奇普斯所经历的一系列社会变革事件。同时,书中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在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去世后,由于一战而失去安宁与秩序的人们对她的怀念。 本书先后4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其中1939年改编的电影获得了7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赢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
本事诗
唐孟棨撰。此书兼有笔记诗话体裁。它是记叙唐代诗人佚事之作。分情感、事感、高逸、怨愤、征异、征咎、嘲戏七类。自序称“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故怨思悲愁,常多感慨。”论诗主缘情说。专叙唐代诗人写作某些作品的事迹本末(仅有二条记六朝诗作)。成书于光启二年(886)。唐代诗人轶事,赖以保存,颇注重真实性。《新唐书·艺文志》总集类著录“孟启《本事诗》一卷。”《宋史·艺文志》同。他书引作者名为“孟棨”。现存版本甚多,主要有《顾氏文房小说》本、《古今逸史》本、《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历代诗话续编》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即据此排印)等。
新民歌讲稿
《新民歌讲稿》是废名对"新民歌"的解读和理解,是建国后废名诗评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本讲稿延续了废名诗评的一贯风格—古今纵论且重视情感,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非常具有个性,也对当时的创造思维和创作方法给予了反思。在本讲稿中,废名乐于将古典诗歌与新民歌进行比照,从而通过互相阐释来解释和评述新民歌,其中提的最多的古典诗歌中的诗人包括陶渊明、谢灵运、李商隐、王维、杜甫等,也从侧面表明废名对田园诗和晚唐诗非常熟悉和热爱。
太白山人漫稿
八卷。明孙一元撰。孙一元。字太初,号太白山人。自称秦(陕西)人,实为宗室安化王宗人,王姓因不轨诛,故变姓名避难。他踪迹诡异,常以铁笛鹤瓢自随,遍游名胜,足迹几乎遍及天下。正德十三年(1518) 卜居乌程(今浙江吴兴),与刘麟、龙霓等人结社唱和,时称“苕溪五隐。”著有《太白山人漫稿》。由吴兴张氏初刻于正德年间。前有正德十三年(1518)郑善夫序,后有方豪后序,题为《太白山人诗》,凡五卷。嘉靖年间多次翻刻,有万历二十五年(1597)张睿卿刻本,共八卷。本集为崇祯十二年(1639)周道仁根据以前各本重新刊刻,共八卷,并有补遗、附录各一卷。孙一元性好吟咏,歌行颇有淋漓豪宕之气,如《致道观看七星桧树歌》,开首就有动人心魄的力量,接着运用苍劲的笔锋描写古松的形象。其绝、律中也有一些风神俊逸之作,读来颇感亲切。但其诗锤炼尚有不足,略嫌粗糙。陈田《明诗纪事》评论道:“山人诗,激宕处亦摹杜,而炼句炼字,时出入于王摩诘、孟襄阳,岑嘉州诸公间,长歌气魄稍弱,律诗因是一时之秀。”有明万历年间刻本及 《四库全书》本行世。
草堂诗余
唐宋词选集。4卷。南宋人编,不著姓氏。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1)云:“《草堂诗余》二卷,书坊编集者。”没有指出编集者为谁。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刻本《草堂诗余》。则题为“建安古梅何士信君实编选”。明言编选者姓氏。今此两说并存。此书编于何时,巳不可知,其流传则当在南宋中叶以前。《四库全书总目》云:“王楙《野客丛书》作于庆元间,已引《草堂诗余》张仲宗〔满江红〕词,证‘蝶粉蜂黄’之语,则此书在庆元以前矣。”据王楙小序,《野客丛书》一书,完成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三月。《草堂诗余》的开始流传,当以此为下限。此书异本颇多,名称不尽相同,内容也有差异。元刻何士信编选本,题名《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余》,前后集各2卷。卷首总目分春景、夏景、秋景、冬景、节序、天文、地理、人物、人事、饮馔、器用、花禽等12类而不记调名。卷内注明“新添”者若干首。各词下有笺注,后附词话。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遵正书堂又据元至正辛卯本重刻。此本前后2集,各分上下卷。分为11类(饮馔、器用合并),每类各有若干子目,共66目。各类中多有“新增”或“新添”之词。共辑词367首,词下有笺注,后附词话,计作家95人。以宋词为主,其中周邦彦、柳永、苏轼、秦观作品为多;唐五代作家作品很少。以上两种刻本,可以代表《草堂诗余》“分类本”的情况。此外,还有“分调本”。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顾从敬刻《类编草堂诗余》4卷,开始以“小令”,“中调”、“长调”分编,间采词话。是为“分调本”。此后,许多刻本都出自此书。《草堂诗余》虽然编选和笺注等被讥为“芜杂”和“取便时俗”,但因“名章隽句,亦往往而在”,宋以来,一直与《花间集》并行,而且流传更广。现在通行本有商务印书馆印《四部丛刊》本,中华书局印《四部备要》本。1958年6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吴昌绶双照楼翻明洪武本铅印传世。
崇陵传信录
恽毓鼎撰。一卷。清宣统三年(1911)撰写,1914年天津庸言报馆印行。光绪年间,恽在宫廷任职十九年,将所见所闻纂成此书。记清宫倾轧内幕甚多。为研究清末统治集团活动的重要史料。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