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

作者:洪迈
容斋随笔

笔记。南宋洪迈(1123—1202)撰。七十四卷。迈字景卢,号容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绍兴进士,历官端明殿学士。博学多闻,对经史百家,医卜星算,无不深究,凡有所得,随笔记之而成是书。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五集,前四集各十六卷,《五笔》写至十卷而卒。内容包罗甚广,资料丰富,凡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及宋代掌故,人物评价均多涉笔,尤详于宋代典制。书中有关诗歌部分,后人辑为《容斋诗话》。另著有《野处类稿》、《夷坚志》、《万首唐人绝句》等书。此书元明均有刻本,今有《四部丛刊续编》本通行。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清刻本整理标点出版(二册)。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人性论

人性论

英国哲学家休谟的主要哲学著作,1734至1737年写成。全书共分3卷,1739年出版了第1、2卷,1740年出版第3卷。第1卷论述了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哲学观点。休谟认为,哲学首先应在经验的基础上,用经验的方法研究人类的知识的性质、范围和能力,不要超越这个范围和能力之外,去追求那些关于世界本原等旧的“形而上学”的问题。他认为感觉经验即知觉既是知识的对象又是知识的来源,我们只能认识知觉之间的关系,认识只能限制在知觉的范围之内,知觉则是由心中不可知的因素引起的。除了知觉,在知觉范围之外,是否有物质实体或精神实体存在的问题,在原则上是不能解决的。我们称他的这种观点为温和的怀疑论或不可知论。他用他不可知论的观点既批判唯物主义,又批判唯心主义。不过他认为知觉不仅是认识的对象,而且是唯一的存在,所谓事物不过是一束知觉,这同贝克莱的物是观念的集合同出一辙,因而其哲学仍是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他论述了因果性学说,认为因果性观念是习惯性的联想。第2、3卷阐述了他的道德政治观点,认为支配人的生活的是意志和情感(或激情)而不是理性,道德和政治的基础是“自利心”和“同情心”。

爱的徒劳

爱的徒劳

《爱的徒劳》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剧本,是一部喜剧,首次出版于1598年。该剧讲述那瓦国君臣四人发誓要清心寡欲,拒绝一切物质享受,不近女色,专心读三年。可是当美丽的法国公主和她的侍女们来到宫廷后,他们就把誓言忘得一干二净,争先恐后地向她们求爱。但由于他们缺少真实的感情,法国公主把他们训斥一番以后离弃他们而去。威廉·莎士比亚在这部戏剧中讽刺了宫廷贵族的爱情言辞和爱情观。

樊榭山房集

樊榭山房集

诗文别集。清厉鹗撰。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举人,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科,生平博冶群书,尤熟于宋事。著有《宋诗纪事》、《南宋院画录》、《辽史拾遗》等。此集约十七万字。因所居取唐皮日休句题曰“樊榭山房”,即以名集。原集诗八卷,词二卷,续集诗八卷,北乐府一卷,小令一卷。鹗自编。文集八卷,为其门人汪沆编。另集外诗四卷,集外词五卷,集外曲二卷,为光绪间汪曾唯汇刻全集时编入。厉鄂以诗名世,编著《宋诗纪事》,影响甚远。其文富赡丰腴,章法严密,语言典雅。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

冰鉴

冰鉴

《冰鉴》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 一部真正的智慧经典,不仅可以跨越他所属的领域,而且可以跨越时空!

胜朝彤史拾遗记

胜朝彤史拾遗记

笔记。清毛奇龄撰。六卷。奇龄有《西河全集》已著录。成书年代不详,三万余字。明代后妃传记。奇龄初得其父所藏《宫闱纪闻》一卷,载事不确,文不雅驯,后预修《明史》,分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四朝《后妃传》,乃取外史所纪,与实录参修,而掇其剩稿,合之《宫闱纪闻》,撰成是书,凡十六朝六十五传。其实所录者大都已入正史。有民国四年(1915)上海文明书局《说库》本。

唯识三十颂讲记

唯识三十颂讲记

<唯识三十颂> ,是唯识宗的基本论典,唯识宗即依此论典而建立。所以要讲三十颂,必须要由唯识宗的建立与传承说起。中国的唯识宗,源自印度大乘佛教的瑜伽行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