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

作者:吕尚
六韬

《六韬》是中国古代兵书。相传为周初吕尚(姜太公)作,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作品。现存六卷, 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故名。该书重视武器和战法的革新,主张分进合击,阐述了步、车、骑各兵种的运用及其协同问题,并记述了古代军事秘密通信制度。《六韬·王翼第十八》还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我国军队最古老的“司令部”的组织和任务分工。该篇所论述的司令部的18项工作,除“术士”一项外,其它诸项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篇首详述的“凡举兵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纪纲”的选拔司令部人才的重要性和条件,至今对我亦有明显的指导价值。《六韬》被列为宋神宗时颁布的《武经七书》之一。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痴人说梦记

痴人说梦记

长篇小说。清末旅生撰。三十回。作者生平未详。此书演述清末十数年间社会史。始于康、梁维新运动之前,终于庚子事变以后。书中主要人物多有影射:贾希仙代表作者理想,宁孙谋、魏淡然影射康(有为)、梁(启超),黎浪夫影射孙中山。贾、宁、魏同为湖北教会学校学生,因不愿受教会教育,三人约定一同逃往上海,途中失散。宁、魏赴京应试,宁得大捷。上维新陈条,圣眷甚隆,几于朝政全握在手。后因旧势力进谗,遂至有逮捕令。宁、魏以预知得脱,转至英国,魏则留日本办报。贾希仙经种种周折后,亦泛海到日本,去美国。后又返国开发仙人岛。经无数艰难,终于建成一个理想的岛国:打倒了旧势力,建学堂、修铁路、机器耕种,一切都由中国人自己管理,小说未能完全写实,夹入较多的幻想成分。载《绣像小说》第十九期(1904)至五十四期。

耕学斋诗集

耕学斋诗集

十二卷。明袁华撰。袁华字子英,江苏昆山人。生于元季,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后因累逮系,死于京师。此集共古体诗七卷、近体诗五卷,不知何人所编。《明史艺文志》不著录。考杨维桢为作《可传集》序,称袁华自二十岁后三十年所积之诗,无虑千余首,吾选之得若干首。即所谓千余首者后人裒辑以传。明之初年,作者林立。袁华为诸家盛名所掩,故人与诗皆不甚著。实则衔华佩实,具有典型,非后来伪体所能及,固未可以流传未广而轻之。袁华《赠闵中孚初度诗》,有同生延祐丙辰 (1316)年句。以干支推之,下至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已五十三岁。故集中诗句,元代所作为多。如甲午、丙申、己亥、庚子、乙巳、丙午、丁未诸纪年,皆在顺帝至正中。惟癸丑 《正月风雨中偶成》一首作于洪武六年 (1373),颇露悲凉感慨之语。盖欲自附于元之遗民。然已食明禄,不必作是语。四库已存目。

骳稿

骳稿

诗别集。宋利登著。一卷。收诗七十余首。有旧抄本,收入《南宋群贤小集》第六册。又有《汲古阁景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江湖群贤小集》、《宋人集丙编》诸本。

鲁迅评传

鲁迅评传

本书是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先生的一部学术作品,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全书共二十九节,二十余万字,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介绍了鲁迅一生的重要经历和作品,并从旁观者视角将鲁迅视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通过对鲁迅心路历程、文艺观、思想政治观的述评,深刻剖析他的作品,使读者看到了一个生动鲜活的鲁迅。书中也不乏许多珍贵的资料和鲜为人知的轶事,国内外数十种关于鲁迅的传记、评论中颇具特点,是广大读者了解鲁迅生平的重要著作。

后鉴录

后鉴录

三卷。是书记述明中叶刘六、刘七起义、安化王谋反、刘瑾被磔、宁王起兵、江彬伏诛、哈密都督反叛诸事,大都直接抄自刑部档案材料,包括犯人供词、审处奏折、皇帝诏旨等,详实可靠,可订补《明实录》、《明史》等书舛误之处。有《国朝典故》本、《明史资料丛刊》第一辑标点本。

物理论

物理论

魏晋之际杨泉著。自然哲学著作。《隋书·经籍志》:“梁有《杨子物理论》十六卷。”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辑有《物理论》一卷,并保留了原书思想梗概,但其所据武英殿本《意林》误把《傅子》杂入《物理论》。严可均《铁桥漫稿》讲到此点。钱保塘作了重校。叶德辉辑《傅子》,根据宋本《意林》区分了二者。另有黄奭辑《汉学堂丛书》本等。书中提出了气一元论的自然观,认为“夫天,元气 也”。“元气皓大,则称皓天。皓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 他物焉”。从这种元气论出发解释了各种自然现象,指 出:“风者,阴阳乱气激发而起者也。……方土异气,疾 徐不同,和平则顺,违逆则凶,非有使之者也”;“激气成 风,涌气成雨”;“积风成雷,热气散而为电”;“游浊为 土”,“土精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