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图赞

作者:董真卿
茶具图赞

茶具专著。旧题审安老人撰,今考定为董真卿撰。成书于宋咸淳五年 (1269),有明代沈津 《欣 赏编全本》本、汪士贤 《山居杂志》本、孙大绶刊本、喻政 《茶书全集》等刊本。该书集绘宋代著名茶具12件,每件各 有赞语,并假以职官名氏,计有韦鸿胪、木待制、金法曹、 石转运、胡员外、罗枢密、宗从事、漆雕秘阁、陶宝文、汤 提点、竺副帅、司职方。此书可见古代茶具形制,其中铁碾 槽、石磨、罗筛等为宋时制造团茶专用,明朝已无这些器具。 该书有芝园主人茅一相序、朱存理后序,另有明正德六年 (1511) 沈杰总序。

董真卿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夏侯常侍集

夏侯常侍集

诗文集。西晋夏侯湛(243—291)撰。一卷。湛字孝若, 谯国 (今安徽亳县)人。文学家,才高貌美,与潘岳相友善,时称“连璧”。泰始中,举为贤良, 历太子舍人、 尚书郎等职,惠帝司马衷即位,至散骑常侍。善为小赋,多写草花鸟兽、四时景色。原有集已佚,今本系明人张溥辑成。收有《观飞鸟赋》、《芙蓉赋》、《雷赋》等二十多篇,诗七首。其中以《周诗》著称。另有《昆弟诰》一篇,摹仿《尚书·周诰》文体。被视为古文与骈文斗争之先导。《东方朔画赞》中“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之名句,苏轼引以描述李白性格,广为传诵。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太上明鉴真经

太上明鉴真经

撰人不详。似出于南北朝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乃老子讲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首先言明镜之道,亦称「四规之道」。其法以四枚明镜悬挂前后左右,分照东、西、南、北四方,可见西王母、天皇君等神灵,问之长生要道,神即告之。又称明镜之道可以分形变化,千里立至,乘云履水,出入无间;可使天神地祗、邪鬼老魅皆现其形,逆知未来。此法盖源于《抱朴子‧遐览篇》着录之《四规经》、《明鉴经》。其次述合神药法。谓辟榖不食可以长生不老,天有神药,名曰「就衡」,生于湿濡之地,依法采制,和蜜成丸,服之不饥,且可成仙,又可除三尸虫。最后言思念三神法。谓人生罪莫大于淫,祸莫大于贪,咎莫大于欲。若能斋心思念灵朱君、灵明君、灵黄君,即可除祸延年。

明堂灸经

明堂灸经

针灸著作。旧题西方子撰。八卷。系参照《铜人经》、《千金方·明堂三人图》、《外台秘要》诸书编辑而成。约成书于北宋年间。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以图为题,分别载列正人头面、胸膺、腹肚、手足图,伏人头、手足图,侧人头颈、胁、手、足图等。详叙经脉走行、腧穴分布,并说明取穴法、灸法、禁忌以及主治病证。共载腧穴三百五十二个。腧穴收载较全,论述条分缕析,简明扼要。且腧穴名下多有注解,佐以图示,是一部较早灸法专书。因王焘曾力言误针之害,故《四库提要》曰:“此书言灸不言针,盖犹焘意也。”收载资料颇多,保存了部分已佚古籍内容。有元熊氏卫生堂刻本,光绪十年(1884)钱塘丁氏据山西平阳府本校刊本附校勘记一卷。

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诀

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诀

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诀,又名《北帝七元延生真经》,原不题撰人。内称:「吴赤鸟二年(239)葛仙翁受之于太上老君,至魏时叶先生传之于世」。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云笈七签》卷二十五亦录载全文。本篇言醮祭或存思北帝七元真人以解厄延年,飞升紫庭之法。「北帝七元」即北极七星之神,本篇内详载其隐讳、真形、神威,以及存思醮祭北帝七元之仪法。有各种神咒和「北帝七元真形图」

周易集注

周易集注

注释书。明来知德撰。16卷。象数派 《易》学著作。《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经义考》俱著录。此书乃来氏遁隐于万县求溪山时所撰,成书于万历戊戍 (1598)。书前有自序,谓文王、周公立象,皆藏于序卦错综关系中,故此书先释象义、字义及错综义,次加一小圈,再释本卦、本爻正意。此书自隆庆庚午年(1570年)至万历戊戌年(1598年),历时29年而成。立说全取《系辞》的错综其数以论《易》象,而以《杂卦》治之。错者,阴阳对错之谓,如先天园图中的乾错坤,坎错离等八卦相错。综指一上一下,如屯、蒙之类本是一卦,在下为屯,在上为蒙,载于文王序卦。论错有四正错、四偶错;讲综有四正综、四偶综;以正综偶、以偶综正。述象有卦情之象、大象之象、中爻之象、错卦之象、综卦之象、爻变之象、占中之象。

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全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作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十诵波罗提木叉戒本、十诵比丘戒本。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为萨婆多部所传之比丘戒本。内容系随布萨说戒之仪例,列有四波罗夷法、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二不定法、三十尼萨耆波夜提法、九十波夜提法、四波罗提提舍尼法、百十三众学法与七灭诤法,共二百六十三戒,卷末并载有过去七佛之略戒、流通偈。与广律之十诵律相比,其数目及顺序稍异。敦煌出土之藏卷中,有此戒本之古写本一卷,系西凉建初元年(405)所书写者,今藏于大英博物馆。法国学者伯希和(Paul, Pelliot)另于库车发现此戒本之梵文本,其后遂有梵本与罗什译本之比较翻译校订本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