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耜经

作者:陆龟蒙
耒耜经

耒[lěi]耜[s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专论农具的著作。唐末陆龟蒙撰。作者曾隐居乡下,从事田间耕作,对农业生产颇为熟悉。约成书于唐广明元年(880年)前后。本书并序文在内,共六百三十三字。文章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述论有序,文笔古奥。序文中叙述了写作动机,是为了使后人不要忘掉在农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农具。正文开头首先解释了“耒耜”的含义即“犁”(这一说法,其它古文献中不多见)。接着就其整体到各部分的构造与功能,作详细正确叙述,附带谈了三件小农具。

猜你喜欢的书

洞山岕茶系

洞山岕茶系

明周高起著。周高起, 江阴人,富收藏,精鉴赏,嗜茗饮, 好壶艺。该书不分卷,载《檀几丛 书》等刊本,主要记述芥茶的品类、 产地、制作等,其中述湖南南岳茶: “贡茶,即南岳茶也。天子所尝,不 敢置品。县官修贡,期以清明日入山 肃祭,乃始开园。采制视松罗、虎 丘,而色香丰美,自是天家清供,名 曰片茶。” 下并记其采制、烹煎之 法,颇为周详。

痰火点雪

痰火点雪

又名《红炉点雪》。内科著作。明龚居中撰。四卷。居中字应园,金溪(今属江西)人。对内、外、儿科均有所长。撰有《外科百效全书》、《幼科百效全书》、《小儿痘疹医镜》等。是书始刊于崇祯三年(1630),约八万二千字。卷一、二论述痨瘵各种主证、兼证的证治。在每条证论之后,各列主方、捷方,并附治验,说明证治、从治,各有所宜。卷三除列治则与杂证补遗外,又叙述痰火痨损的脉候,兼列补泻用药等项,示人以准则。卷四为灸法禁忌及气功。龚氏认为劳伤精气血液遂致阳盛阴亏,火炎痰聚。持标本论,认为火为痰之本,痰为火之标,而阴虚又为致火致痰之本。又立水亏火炽金伤之论,提出益水清金降火治疗原则。强调辨证要“以脉验证,因证立法,由治而定方”。对防病治病均有参考价值。为重要的内科著作,其法仍为临床医生所遵循。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白鹿山房校刻本,道光二年(1840)平远楼刊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李公案奇闻

李公案奇闻

《李公案奇闻》又名《李公案》,是清代惜红居士创作的中篇小说,共三十四回。主要讲述了李公断案故事,情节新颖,加深了对案件侦察过程的叙述,打破了以往公案小说或严刑逼讯、或托梦示兆等熟套,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色彩。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

明初杂剧剧本。简名《菩萨蛮》或《萧淑兰》。贾仲明撰。旦本。此剧虽为四折,但篇幅较短小,情节亦较简单。主要写萧淑兰热恋张世英,两寄《菩萨蛮》,始遭拒绝,终于如愿的故事。 此剧表现萧淑兰为追求书生张世英,百折不回,终于取得兄嫂帮助,打动了道貌岸然,凛然不可侵犯的张世英,使自己的钟情如愿以偿,这是“情”对“礼”的胜利。

甲申核真略

甲申核真略

史籍。明末清初杨士聪撰。一卷。杨士聪,字朝彻,号凫岫,济宁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历官右谕德。李自成率起义军攻入北京,杨士聪仰药不死,为义军所执;后义军败出北京,他弃家南奔,最后卒于常州。鉴于方以智、陈琯等人所著书中说他曾投入义军;高珩、李呈祥、史垂誉、刘正宗、耿章光等人书中甚至还说他担任了义军的官职,以“名节攸关”,故作此书,记载自己在京经历,为己“辩诬”。同时详细记载了起义军在北京期间的情况。其所记虽与正史间有违异,然皆得之目击,故可信者居多,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

若人欲受优婆塞戒增长财命。先当咨启所生父母。父母若听。次报妻子奴婢僮使。此辈若听。次白国主。国主听已。谁有出家发菩提心者。便往其所。头面作礼。輭言问讯。作如是言。大德。我是丈夫具男子身。欲受菩萨优婆塞戒。唯愿大德怜愍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