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龟蒙

- 姓名:陆龟蒙
- 别名:字鲁望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公元881年
- 民族族群:
陆龟蒙(?—公元881年)字鲁望,自号江湖散人、天随子、甫里先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出身望族。龟蒙性野逸无羁,少有高致,识六经大义,尤谙《春秋》。善属文,名震江左。尝往谒饶州刺史蔡京,不欢而去。懿宗咸通六年(865),入睦州刺史陆墉幕。约在咸通九年,应举不第,遂不复赴试。咸通十年,崔璞刺吴,皮日休为郡从事,荐其入幕。皮、陆遂结为知交,时相赠和。参与皮、陆唱和者,还有张贲、李縠、颜萱、魏朴等。有唱和诗六百八十五首,龟蒙编为《松陵唱和集》,皮日休为序。咸通十三年入湖州刺史张搏幕下为从事,随搏历游湖、苏间。僖宗乾符四年(877),郑仁规刺湖州,龟蒙往受辟。未几,仁规调任襄阳副使,龟蒙即称疾返归故里。乾符六年春,卧病笠泽,自编诗文集《笠泽丛书》。中和初(约882),卒。吴融曾作《奠陆龟蒙文》。昭宗光化三年(900),由韦庄奏请追赠其进士及第,并授右补阙。其后期隐居松江甫里,多所论撰,未尝少辍。嗜茶,自判品第,为书一篇。常喜放一扁舟,设蓬席,备书卷、茶炉、笔床、钓具,泛于太湖,尝以涪翁、渔父、江上丈人自比。龟蒙诗文并擅,与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其诗以写景咏物为多,亦有关心民生之作。近体受温、李影响,皮日休谓“近代称温飞卿、李义山为之最,俾生参之,未知其孰为之后先也”(《松陵集序》)。其七绝如《白莲》、《自遣》、《新秋杂题·眠》等,造境清幽,联想丰富,均见其笔淡而意浓之风格。其古体受韩愈影响,以铺张恣放为特点。胡震亨谓其“江湖自放,诗兴宜饶,而墨采反复黯钝者,当繇多学为累,苦欲以赋料入诗耳”(《唐音癸签》卷八)。其唱和诗,沈德潜谓“另开僻涩一体”(《唐诗别裁集》卷四),但正如其《甫里先生传》中所言,“少攻歌诗,欲与造物者争柄,遇事辄变化,不一其体裁。始则凌轹波涛,穿穴险固,囚锁怪异,破碎阵敌,卒造平淡而后已”。兼学众体,不拘一格,富于变化,由奇险奥僻而造乎平淡,此正龟蒙之风调。 小品文如《野庙碑》、《䴔》、《蠹化》等,多以辛辣的讽刺映显其“光彩和锋芒”(鲁迅《小品文的危机》)。著撰颇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笠泽丛书》三卷、《诗编》十卷、《赋》六卷、《小名录》五卷,与皮日休等唱和之《松陵集》十卷。《全唐诗》存诗十四卷,《全唐诗续补逸》补诗二首、断句二,《全唐诗续拾》补诗一首、断句二。《全唐文》存文二卷。事见《新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六四、《唐才子传校笺》卷八。
猜你喜欢的书
吴中金石新编
八卷。 明陈暐撰。 陈暐,字耀卿,河南人。明弘治 (明孝宗朱祐樘年号)间,官苏州通判。他与吴县知县邝璠,举人浦应祥、祝允明等人、共同采集郡中石刻,并汇录成此书。书分为七类,按学校、官宇、仓驿、水利、桥梁、祠庙、寺观诸碑,分类编辑。共著录一百余篇,俱载全文。此书力求搜集那些别人没有发现、别的书里没有载录的碑刻,特别是采集明初的一些碑刻,著录于书中。所录的“济农永农仓储记”、“许浦湖川塘诸记”,都是陈述郡中有关事件的石刻。至于那些歌功颂德的碑文和谄谀墓志,都削而不登,其用意颇为严谨。其中有些碑刻,其他书籍均未载,独赖此书的刊载才流传下来。传本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仁端录
十六卷。明徐谦(生卒年不详)撰。陈葵删定。又名《仁端录痘疹》。徐谦字仲光,号澄观,嘉兴 (今属浙江)人。陈葵字尽夫,武水(今属山东)人。此书专论痘病诸法。徐氏认为治痘应分明五脏所主及经络传变,观形察色,因证施治。关于痘疮之证,自古以来论说不详,唯董汲偶有涉及,然其书不传。而痘疹之病自元明以来为人之通病,而著方立论者自元明以后始详。其观点有以固元气为主者,认为元气既盛,自能驱除毒气;以攻毒气为主者,认为毒气既解,始可保元气无恙。于是治痘形成两家,攻、补异途,寒、温殊用,各执门户之见。此书认为不可偏执于攻或补之法,应灵活变通,审证施疗。于是推原本始,备载治验,持两家之平,而撰此书,后又经弟子陈葵删定。约成书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书中包括痘病总括、辨痘形色、分期调治、痘疹兼证、方药、药性、痘疹歌赋及杂说等。备明实用。有清初抄本,《四库全书》本及影印本。
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
经名: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撰人不详。二经同卷。底本出处:《正统遣藏》洞神部本文类。玄天上帝说父母恩。后有玄帝报恩圣号,提到真武大帝八十二化,又有赵宜真跋。赵宜真元末明初人,该经当出自明。
丁文江的传记
《丁文江的传记》作者是胡适。最初1956年刊载于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刊》第三辑《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丁文江先生逝世廿周年纪念刊》上,1960年6月由台湾启明书局出版,并附了作者写的《校勘后记》,本书介绍了在很多学术领域做出过开拓性贡献、在科学史和学术史上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人物丁文江的生平事迹。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丁文江和他的团队使中国地质学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获得了世界声誉。地质学以外,丁文江在地理学、古生物学、历史学、教研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领域也有独特贡献,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作为欧化深、科学化深的中国人,丁文江在提倡科学研究方面不遗余力。在朋友的眼中,丁文江既是“良善有用的中国人”,又是“天生能办事、能领导人、能训练人才、能建立学术的大人物”,还是精于科学、长于办事的“现代稀有的人物”。
吴社编
笔记。明王穉登著。一卷。王曾长期居住吴中,是书专记吴中里社赛神之“会”。自序云:“吴风淫靡,喜讹尚怪,轻人道而重鬼神,舍医药而崇巫觋,毁宗庙而建淫祠,黜祖祢而尊野厉。呜呼!弊也久矣。”“每春夏之交,妄言神降”,于是有迎神赛会之俗。又曰:“凡神所栖舍,具威仪箫鼓杂戏迎之曰‘会’。优伶伎乐,粉墨绮缟,角抵鱼龙之属,缤纷陆离,靡不毕陈。香风花霭,迤逦日夕,翱翔去来,云屯鸟散,此则会之大略也。”是书详记会之名目,会之组成、扮演,还有“妆会”、“走会”、“舍会”的场面。扮演有“杂剧则”、“人物则”、“技术则”、“缠头则”、“乐部则”等。除民风民俗外,尚可了解江南一带戏曲之盛。有《八公游戏丛谈》本、《广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王百穀全集》本及《续说郛》本等。
安养知足相对抄
一卷。珍海著。久安二年(一一四六)撰。关于平安末期盛行的弥陀信仰和弥勒信仰的优劣,表示了珍海见解的书。虽然受到了源信《往生要集》的强烈影响,但整理了怀感《群疑论》、迦才木《净土论》中所说的内容,向弥陀、弥勒信仰说明了一二的优劣。结论是,任何一种信仰都不应该谴责或辩驳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