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

作者:马端临
文献通考

宋元之际马端临撰。 348卷。记载上古到南宋嘉定末的典章制度的沿革。作者除因袭杜佑《通典》外,兼采经史、会要、传记、奏疏、议论及其他文献等,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始撰,历时二十余载,至大德十一年(1307年)完成。资料较《通典》为详,于宋代制度尤 为详备。自序称:“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宋以来诸臣之奏疏、诸儒之议论谓之‘献’,故名曰《文献通考》。”全书共分24卷,计田赋7卷,钱币2卷,户口2卷,职役2卷,征榷6卷,市籴2卷,土贡1卷,国用5卷,选举12卷,学校7卷,职官21卷,郊社23卷,宗庙15卷,王礼22卷,乐21卷,兵13卷,刑12卷,经籍76卷,帝系10卷,封建18卷,象纬17卷,物异20卷,舆地9卷,四裔25卷。其中19考参照《通典》而作;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5考,采摭诸书以成之。《经籍考》采录元前各种书目,《帝系考》叙历代帝王姓氏世系,《封建考》记历代封爵建国事略,《象纬考》载历代天象概况,《物异考》述历代各事物灾异变化。每考均按时代排比,前有说明著述成规、考订新意之小序;后附按语,阐述作者见解。所存宋代史料,多为《宋史》所无。 初刊于元至治二年饶州路。传世之本为元泰定年间西湖书院所刻之元明递修本。有明慎独斋校 正本、嘉靖司礼监刊本、清武英殿本等。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有《十通》合刊本,《文献

章节列表

升序↑

马端临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花弄影集

花弄影集

《花弄影集》为周瘦鹃先生随笔集,包括“湖山胜处看梅花”“石公山畔此勾留”“羊城屐印”“静安八景”“灯话”“苏州盆景一席谈”等文章。文笔圆熟,有识有趣。文章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文笔清丽,行文晓畅,娓娓道来,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定斋集

定斋集

宋代诗文别集。20卷。蔡戡著。全书以奏议策论为主。《四库全书总目》谓其“集中所上奏札,条列明确,类皆侃直忠亮,为经世有用之言。其论边事,专以严备自守为主,而不汲汲于和战纷争,远虑深谋,亦非好事偷安者所可几及”。如《乞备边札子》,论严守边防之重要性,言词剀切,切合实际。第12卷为汉高帝、文帝、武帝、宣帝、陈平、王陵。申屠嘉等一系列帝王将相的人物论,含借古喻今之意。诗歌亦多忧国之作,如《题盱眙》:“自古东南第一山,于今无异玉门关。乱云衰草苍茫外,赤县神州指顾间。击楫何人酬壮志,凭栏终日惨愁颜。中原父老应遗恨,只见毡车岁往还。”情调慷慨悲凉,抒发了对朝政的不满。又如《天柱峰》:“壁立千峰紫翠浮,一峰直上更孤遒。世间有此擎天柱,何用人怀杞国忧。”情真意切,寄托了对振兴国家的热切期望。

兰亭续考

兰亭续考

二卷。宋俞松撰。俞松,字寿翁,钱塘 (今属浙江省)人。仕履无考,惟高宗临本跋内,有“承议郎臣松”之语。此书后有自跋,跋中称甲辰书于景欧堂,可推断此书成于宋淳祐四年 (1244)。此书是继桑世昌《兰亭考》后而作,故名续考。但此书的体例,与桑书不同。全书二卷,上卷载俞松自藏和他家藏本;下卷所载,均为俞松自藏。书中有南宋史学家李心传题跋。但前卷所载跋语,仍沿用“笔阵图”的说法,说王羲之三十三岁书《兰亭序》,有误。然跋语条畅,谙于史事,如宋祁摹碑、青社谥法等条,均足以备考核。传本有 《四库全书》 本。

丁香花

丁香花

《丁香花》,是 “辨伪”之作,欲辨之伪,乃是当时哄传龚自珍与绘贝勒夫人顾春的“婚外恋”。流言即以1839年自珍至北京接眷南下而自己不进京城为借口,说他正因为害怕贝勒报复而不敢进城。孟森将其他有涉暧昧的举证破除得一干二净,本可宣告辨伪成功,但他偏要加一笔,解释自珍何以不入北京。当然,他并无自珍亲供,亦即没有确证说明自珍何以如此。然他偏要说:“定公(自珍号定庵)清兴所至,原难以常理论”。一般治史者不会用“清兴所至”解释史事,因为这不“科学”,也不“专业”。孟森何尝不知?却偏要说,偏要留下“破绽”,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自信能“同情的理解”龚自珍。

中庸注参

中庸注参

本书乃陈柱先生为暨南大学及大夏大学两校讲授《中庸》时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别无新意者则仍采郑注,并选录各家之说,尤于近代戴震、康有为、马其昶及业师唐蔚芝先生之说,录之甚众,以备参考。同时,本书附有陈柱昔日讲学南洋大学时所著《中庸通义》,实乃研读《中庸》的经典文本。

长者子制经

长者子制经

全一卷。略称制经。东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藉长者之子‘制’(又译逝),向其悭贪之母,叙说供养佛陀之无量功德,及供养之虔诚心较供物之多寡更重要。经中并述及弥勒佛与其教化,推测本经系于诸佛、净土思想流行之后所成。同本异译经有佛说菩萨逝经、佛说逝童子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