寤言
作者:陈澹然
自新学行,而文字革命之说作。高明之士,辄竞挹东西文术,号召吾华。于是自由革命流血之徒,党派纠纷,睅然鄙吾国数千年圣神建制伦常文字之大原,谓举不足胜东西人之遗唾,尝窃痛之。夫天地之气机流动,至今日极矣。吾中国晚近政教之衰,虽上圣不能不撷异域之菁华,以求吾朔。而东西杰士,渐摩中说,必将认伦常文字尽归吾国,然后环球政教,由然自翕于大同。若谓吾国二千年流积,寝轶古初,举而正之,宜也。必举古圣神建制嶻然殊卓天壤者而自绝之,则乾坤或几乎息。呜呼!庸独非贤者之过欤?蒙少孤贱,独嗜经世古文之术,垂三十年,不敢泥陈说以阏新机,尤不敢僻奇论以摧世本,唯深见伦常心术,为建言治事之根荄,兢兢焉厉此区区,非经世之言不敢道。妄冀远祧孟氏,建一说以求协乎人心世运之自然,病郁悲怆,莫由返视听以成吾说。今诏更科制,大愳英年才俊,惑新说以抉吾中国纲常名教之藩,谬举近着微言,质诸海内知言君子。
陈澹然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文章辨体汇选
七百八十卷。明贺复征 (生卒年不详)编。贺复征字仲来,丹阳 (今属江苏)人。本书首无序目,书中有贺复征自著道光和尚述云:“先宪副昔宦夔门, 时为天启四年 (1624)六月。越岁乙丑(1625),予入蜀,悉其事。先宪副为郎南都,嗣后入粤归吴。”又云:“先宫保中冷公请师演说金刚经。”又在吴吟题词中云:“辛未秋,家大人粤西命下,予以病侍行。”据清《四库全书》编撰者对丹阳贺氏一家登科名者之考证,贺复征所序其祖父官阶、年月,俱与史载不合。本书每册首均有晋江黄氏父子藏书印记,而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却未载此编,莫详其故。贺复征认为吴讷所编《文章辨体》收载未广,乃别为搜集,以成此编。书中所收上自三代,下迄明末;分列一百三十二类。每体之首,多引刘勰《文心雕龙》及吴讷、徐师曾之言,间参以已说,以为凡例。据清《四库全书》编撰者称,本书在编次、离分上多有欠慎。如有一体而两出者,有一体而强分为二者,也有一文而重见两体者。此外,本书对金、元之文所收过略,而某些后人拟仿伪撰之作,亦杂其间,未免失于别裁。本书卷帙浩繁,稿本初脱,犹未经刊定,尚未能尽除繁芜。但其别类分门,搜罗广博,亦往往有出人耳目之外者,且其书只存抄本,传播甚稀,已成珍本。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蚓窍集
明代诗文别集。管时敏著。初刻于永乐元年(1403),原题:“云间管时敏撰;西域丁鹤年评。”共10卷,卷内有评语及圈点。前有洪武三十一年(1398)吴勤序,永乐元年胡粹中序。又有《全庵记》1篇,为周子冶撰。名其集曰蚓窍,盖取韩愈《石鼎联句》语。收入《四库全书》者即以此为底本,《四部丛刊》三编据此刻本影印。管时敏诗作,颇有工力。丁鹤年评论说,其“诗体制严整,间出新语,亦复清绝”。
医学答问
医论。清梁玉瑜撰。四卷。玉瑜字特岩,茂名(今属广东)人。世医出身,曾官新疆太守。撰有《舌鉴辨正》等书。光绪二十二年(1896)撰成此书。卷一首问四诊,以望诊为先,详叙脉诊,如分别七十二脉、七怪脉、相似脉等,对舌诊亦有阐述。次叙十二经脉,详论六经表里,寒热虚实诸病状及辨治大法,逐一辨析,附以成方。卷二至卷三,论述虚劳内伤、血症等证治,及阳火阴火并绝证之别,喉科之要,十二经温凉补泻药味功用等。对历代医家,亦有详论,如指出缪希雍喜用石膏,陈修园持论过偏等。卷四论食物损益,制方用药方法,并采录古方百余首,简便验方二十余首。末为家训秘传和卫生简言。全书共设四十二问,涉及诊断、辨证、治则、方药等临证常见病症,辨析较为确切,行文条达明晰,如关于血症的论述等颇有见解。有助于临证医家研究和运用。有光绪二十二年太原任正基校刊石印本。
天原发微
天原发微,元初鲍云龙撰,方回校正。书成于元贞年同(1295-1296)。《正统道藏》本十八卷,收入太清部。另有《四库全书》本。此书言天文象数。作者认为秦汉以来言天者,或拘于数术,或沦于空虚,以致天人之故郁而不明。遂根据《周易大传》,博考详究而撰此书。其书分二十五篇,论述太极体用、岁运、万物终始、动静阴阳、日月星辰、十二次、七十二侯、置闰法、河图洛书、先后天、左右旋、数原、鬼神、变化等。各篇皆先列举周敦颐、邵雍、二程、张载、朱熹、蔡元定等宋儒之说,而以自己见解附于其后。大旨以象数《易》学原理发挥程朱理学,而归本于朱子主敬之说。
丁甘仁医案
又名《孟河丁氏医案》。医案著作。8卷。近代名医丁泽周(甘仁)著。系著者逝世后,由其孙丁济万汇编刊刻。全书选案400余例,分42目,包括伤寒、温病、内科杂病、外科、妇产等疾病。该书编汇者将丁氏治疗案例分门别类,按系统依次编排,条理清晰,内容较全面。卷1为外感热病,分伤寒、风温、暑温、湿温、痉症案五类罗列;卷2~6为内科杂病,包括霍乱、痢、喉痧、中风、肺痈、黄疸等案例;卷7为妇产科,包括调经、崩漏、带下、胎前、产后等案;卷8为外科案,包括脑疽、骨槽风、牙岩、血瘤、气瘿等,又附膏方医案等内容。所载各案,必详书脉象、舌苔、症状、病理,辨阴阳表里,究经络脏腑,审证求因,以因求治,因治制方遣药,论述严谨精当,理法方药丝丝入扣。本书特色有四:治疗外感热病,融汇伤寒与温病辨证治法,不以经方时方为界;治疗疑难重症能切实掌握辨证要点,丁氏临证遇杂证,往往先定六经,然后施治;对外科病证注意整体,处方用药内外参合,尤精于喉痧症治,案中细别痧喉种类,察其在气在营,分初、中、末三期,施表、清、下诸法,阐发甚详;丁氏崇尚和缓,药用轻灵,无猛峻之剂。曹颖甫谓其“虽剂量过轻,于重症间有不应,甚或连进五、六剂才得小效,然此即先生之道与术,所以免人疑畏者也”。现存1927年石印本,上海华丰印刷铸字所、崇礼堂排印本等多种版本,后者并附有《喉痧症治概要》,对喉痧病因、病理、治疗记述详明。建国后有上海科技出版社排印本。
邪见经
一卷,失译。中阿含邪见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