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讲义
作者:章太炎猜你喜欢的书
汉文学史纲要
古代文学史著。鲁迅著。系作者1926年在福建厦门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的讲义。生前未正式出版。逝世后被编入《鲁迅全集》。作者在该校任教一学期即离去,故此稿仅成10篇,即《自文字至文章》、《书与诗》、《老庄》、《屈原及宋玉》、《李斯》、《汉宫之楚声》、《贾谊与晁错》、《藩国之文述》、《武帝时文术之盛》、《司马相如与司马迁》。书中贯穿着对封建思想的批判精神,对古代作家在历史上的贡献予以高度的评价。如第十篇《司马相如与司马迁》一文,在论及司马迁时,针对班彪所谓“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的观点,认为司马迁“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戳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简短几句话,阐述了司马迁的身世、思想与《史记》艺术成就的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书中类似的精彩之处颇多,堪称文学史研究著作的典范作品。
汉高皇濯足气英布
简名《气英布》。杂剧剧本。元尚仲贤作。四折,末本。本事出《汉书·英布传》。剧写项羽征九江英布击汉,布因与龙且不和托病不赴。刘邦从张良计,派辩士隋何往九江说布降汉。布正犹豫,适楚使至。何出谓楚使云:“九江王已归汉!”并拔剑杀楚使。布只得随何归汉,但要汉王重用优于项羽。至成皋,不见汉王迎接。请亲见汉王,汉王倨坐使侍女洗脚,而召布入。布愤而返营,欲还九江,隋何复陈说利害,使布进退两难。汉王欲挫布锐气,至此方出,令摆筵赠歌女慰布,命张良、曹参陪宴,拜布九江侯、破楚大元帅,亲为推车,又跪而为之敬酒。布方回嗔作喜,率军击楚,大败项羽,斩龙且而归。汉王加其为淮南王,领九江诸郡。今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元曲选》本。
大金集礼
四十卷。传本颇有缺失、错简。一说金明昌六年(1195)张玮等议礼时所进,一说成书于大定年间。参与编纂者不详。约于章宗时成书。记金朝各种礼仪。其卷1、卷2分别介绍太祖、太宗皇帝即位仪和皇位、天德、大定等年的册礼。卷3、卷4介绍天会、皇统时追加谥号的情况。卷5介绍皇太后、皇后。卷6介绍追谥各位皇后的情况。卷7介绍册妃事。卷8介绍册皇太子事。卷9介绍亲王、宗室、公主。卷10至卷28介绍皇帝祭祀的各种礼仪,并有赦诏、宣命仪式的内容。卷27、卷28为宫中仪仗,包括皇后、皇太子卤簿的介绍。卷29至卷30介绍舆服。包括车辇、宝印等。 卷31为班位表奏, 介绍班序、 命妇、 表、奏事的各种情况。卷32为掇朝废务的介绍。卷34介绍岳镇海续的祀仪。卷35介绍长白山的封册礼。卷36为宣圣庙的祀仪。卷37、38为各种杂祠祭礼和沿祠杂录。卷39、卷40为朝会礼仪的介绍。是书将金大定以前的礼仪制度和仪礼制订、沿革、程序等材料汇总分类,加以条理,是研究金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书籍。其中多有关于宫廷的内容,为了解金国宫廷情况提供了丰富、具体的材料。《金史》 礼志部分的撰写即以是书为蓝本,但抄撮之中时有舛误,如: 祭方丘仪,是书有前祭二日、太尉告庙之仪,而 《金史》 则缺此记载,又如: 陈设馔幕,是书载有东门、西门两处,而 《金史》 却只记设于东门一处。诸如此类,如不校阅是书,则不知《金史·礼志》 的谬误。但是书也有脱佚: 12卷至17卷缺文甚多,33卷竟整卷不存,其内容也须用它书补充。是书被《四库全书》收入《史部·政书类》,只有原书40卷。后 《广雅书局丛书》 和《丛书集成初编》 所收除原书40卷外,还附有清廖廷相撰的 《校刊识语》 1卷和民国缪荃荪撰的 《校勘记》 1卷,可为参阅。
女训约言
陈宏谋撰,家庭女教读物。分两部分:女德二十四条,四言无的;女戒八十条,五言短语。词义浅易,虽未识字,也能一听了然。是一本封建女教通俗读本,收入《西京清蒐从书外编、女学七种》、《东后雨掌刊书・女儿书辑八种》。
梵网经顺朱
梵网经顺朱,二卷,清德玉顺朱并序,释经上下。
佛祖历代通载
简称《佛祖通载》。元临济宗沙门念常撰。原二十二卷,明北藏分作三十六卷,内容依旧,后多从之。是一部编年体佛教史书。清代《四库提要》有著录。明《北藏》、《嘉兴藏》、清 《龙藏》、《频伽藏》 及 《续藏》 皆收。《大正藏》将其收入第49卷。卷首附有至正元年(1341)虞集序和至正四年(1343)觉岸序两篇,以及凡例目录一篇。第1卷载佛教传说的过去七佛和八思巴 《彰所知论》器世界品等。从第2卷开始,以中国历朝世代为线索,从盘古王至元统元年(1333),广载佛教史实,对僧人译经、撰述及传教活动,佛教与儒、道的关系,历代皇帝臣僚兴废佛教事迹及有关撰述文书等,一一按年代顺序记述。以干支纪年,并附注帝纪年号。前数卷所载28祖,均抄自 《景德传灯录》(宋道原撰),自东汉明帝至五代的10余卷,抄自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南宋祖琇撰),作者主要著述宋、元二代。对禅宗诸师的记叙尤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