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夫论笺校正
作者:彭铎章节列表
升序↑- 赞学〔一〕第一
- 务本〔一〕第二
- 遏利〔一〕第三
- 论荣〔一〕第四
- 贤难〔一〕第五
- 明闇第六
- 考绩〔一〕第七
- 思贤〔一〕第八
- 本政〔一〕第九
- 潜叹〔一〕第十
- 忠贵〔一〕第十一
- 浮侈〔一〕第十二
- 慎微〔一〕第十三
- 实贡〔一〕第十四
- 班禄〔一〕第十五
- 述赦〔一〕第十六
- 三式〔一〕第十七
- 爱日〔一〕第十八
- 断讼〔一〕第十九
- 衰制〔一〕第二十
- 劝将〔一〕第二十一
- 救边〔一〕第二十二
- 边议〔一〕第二十三
- 实边〔一〕第二十四
- 卜列〔一〕第二十五
- 巫列〔一〕第二十六
- 相列〔一〕第二十七
- 梦列〔一〕第二十八
- 释难〔一〕第二十九
- 交际〔一〕第三十
- 明忠〔一〕第三十一
- 本训〔一〕第三十二
- 德化〔一〕第三十三
- 五德志〔一〕第三十四
- 志氏姓〔一〕第三十五
- 叙录〔一〕第三十六
- 附录一传赞
- 附录二序跋
- 附录三着录
彭铎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是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著作。 本书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在这一系列讲座中,纪德主要的关注点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如何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他通过解读陀氏的书信和小说文本,层层剖析了陀氏的文学思想以及艺术风格。他深入到陀氏及其塑造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发现了谦卑与傲慢的相互转化、人物思想的二重性等陀氏创作的主要特点。
虚斋集
五卷。明蔡清 (1453—1508)撰。蔡清字介夫,号虚斋,福建晋江人。少从朱玭学,以善《易经》出名。成化二十年 (1484)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因忤宸濠,乞致仕,起南京国子监祭酒,命刚下而卒,昭谥文庄。著有《易经蒙引》(已著录)《四书蒙引》、《蔡文庄集》。此集为葛志贞所辑,于正德十六年 (1521)刊刻行世,共五卷;集前有林俊序。林俊序评其诗文特点说:“虚斋平生精力尽用之易、四书蒙之间,梓学宫而行天下矣。至其经义,趣深理到,论策诸作,畅达疏爽,诗文别出体格,掖人心而系教名,卒泽于仁义道德粹如也。”蔡清的文章淳厚朴直,言之有物,语言质朴,不追求华丽词藻,是那些雕章刻镂之流所无法比拟的。《虚斋集》另有蔡清族孙蔡廷魁刻本,此本有补遗、附录,增为八卷,但所增不过手简墨迹,无关轻重,而且将史乘传赞之作也一概附入,尤多冗滥,反不及原本持择有要。
爱月庐医案
《爱月庐医案》写于清代,作者不详,其中记载喉风、喉蛾、颈痈、骨槽风等临床病症医案圆远则,载方源缘首。本书“玄”、“弦”皆缺笔,“玄胡”写作“元胡”,“玄参”写作“元参”,均避清圣祖玄烨讳,据此可知系清代人所抄。
声执
词学专著。陈匪石著,自序云:“昔释迦说相,法执我执,皆所当破。词属声尘,宁免两执。况词自有法,不得谓一切相皆属虚妄,题以声执,适表其真。”是书意在示人以作词法门。共四十八则,汇为上下二卷。上卷考论词律及作法、燕乐二十八调,阐述词由歌诗加入和声变化而来,简评前人词谱、词韵之作,详论诗韵与词韵之异及平仄、四声、句式、字句等。并旁及词风、词境和作词用笔之曲直、虚实、疏密等问题。下卷评介词学要籍,自五代《花间集》至自己所编的《宋词举》,凡23种,一一评介其内容、特色、优劣、版本等。附录汇刻词集9种,并为学词者指导门径。该书论作词之法规,颇多创见,言简意赅,嘉惠后学良多。附于南京金陵书画社1983年11月出版的《宋词举》后,另有北京·中华书局《词话丛编》本。
存余堂诗话
诗话。明朱承爵撰。一卷。承爵字子儋,号舜城漫士,又号左庵,江阴(今属江苏)人。为文古雅,能画,好藏书。全书凡二十九条,均系随笔式杂感,涉及唐、宋、元以及明人诗,无一定门户之见。此编多品鉴,考证唐人诗,间有议论,有一定价值。未见鲜明文学主张, 所论仅限于诗之技巧。此书突出的论述是有关意境的文字,其谓:“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如曰:“孙康映雪寒窗下,车胤收萤败帙边。”事非不核,对非不工,恶,是何言哉?”将意境创造明确地概括为诗的最高境界。 有《历代诗话》本。
佛吉祥德赞
佛吉祥德赞,三卷。寂友造。宋施护译。大中祥符元年(一〇〇八)出〔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