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铎

- 姓名:彭铎
- 别名:字炅乾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南湘潭市人
- 出生日期:1913
- 逝世日期:1985年
- 民族族群:
彭铎(1913——1985年)字炅乾,湖南湘潭市人。著名古汉语专家。10岁始入湘潭第一高小读书,后考取南京中央大学实验附中。毕业后,考取中央大学文学院中文系。1937年随校迁重庆, 翌年毕业, 留中央大学担任助教, 兼任中国交通大学讲师。193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师从黄侃、王瀣、吴梅、汪东、汪辟疆诸名家。先后在重庆中央大学、湖南兰田国立范师学院、兰州西北师范学院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兼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甘肃省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文字、音韵、训诂的研究,主要论著有:潜夫论笺校正(中华书局1979) /唐诗三百首词典 (陕西人民出版社) /群书序跋举要(山东教育出版社)/传统的语文学习法简介 (西北师院学报1980.2)/学识如何观点书(古籍整理研究通讯 [东北师大] 1983.1)/清代古音学研究的殿后人黄侃 (署名彭炅乾,中国语文1958.5)/论造字时的汉字简化(甘肃师范大学学报1959.3)古籍校读法 (光明日报1961. 11. 18,收入 《工作与学习》,山西人民出版社) /古籍校读与语法学习 (中国语文1979.5) /吕氏春秋校补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1979.1)。
彭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爱与生的苦恼
《爱与生的苦恼》精心选取了九篇叔本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翻译。叔本华认为人生的痛苦是经常的,幸福是暂时的。 《爱与生的苦恼》围绕“爱”与“生”两方面,阐述人生中的真理与矛盾。叔本华在书中对人生存在的很多现象提出异议,对两性关系也持悲观看法,但他所说的也都存在于现实之中。在当今社会,对于越来越缺少幸福感的人们来说,这本书可以成为一个指南针,指引读者审视自身,帮助读者从欲望之中解脱出来。 《爱与生的苦恼》也是叔本华论文集中具有分量的作品,他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当代欧美的哲学思想。在叔本华对爱情、意志、性格、遗传、生死、厌世等观念的阐述中,人们能清晰地了解到生命问题核心的内容以及对宇宙现象根本的解答。虽然叔本华的观点有些悲观,但我们不能因为悲观,就选择逃避。我们要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积极地解决它们。
美国的民族性格与信念
《美国的民族性格与信念》主要由“给英国听众所做的演讲稿”构成。第三、四章是在剑桥大学“本地夏季讲演会”上讲演(1918)之修改稿;第五章为在“不列颠学会”及“鲁利塔埃·赫茨演讲会”上之讲演稿(1918),原题“美国的哲学观”,曾由“不列颠学会”出版。《美国的民族性格与信念》曾部分被译成德文(1936)与意大利文(1939)。
李兰台集
汉代文别集。1卷。李尤(字伯仁)著。 李尤在汉和帝时曾拜兰台令史,世称“李兰台”。此集亦名《李伯仁集》。《后汉书》本传称:“所著诗、赋、铭、诔、颂、《七叹》、《哀典》凡二十八篇。”有集5卷,后散佚。明代张溥辑其文,刊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李尤“少以文章显,和帝时,侍中贾逵荐尤有相如、扬雄之风。召诣东观,受诏作赋”(《后汉书》本传),是东汉辞赋家。集中收其赋《函谷关赋》、《平乐观赋》、《东观赋》、《德阳殿赋》、《辟雍赋》,皆小赋,颇工致,但缺乏《上林》、《长杨》的雄风。喜作铭文,故集中存其《函谷关铭》、《孟津铭》等铭文80多篇,“多体要之作”(张溥《李伯仁集》题辞)。其诗《九曲歌》仅残存七言二句:“年岁晚暮日已斜,安得力士翻日车。”其他颂、诔、《哀典》诸作亡佚,故不在集中。
华严经疏注
华严经疏注百二十卷,唐澄观述。宋净源录疏注经。缺卷二十一至七十又九十一至一百。
无趣老人语录
一卷。明代释如空 (1490—1580)撰。如空,俗姓施,字无趣,自号静斋,秀水人。幼性端凝,长企清洁。留心内典,博览经论。与同友法舟参访八年,出家为僧。自受戒后便付衣法偈曰:“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晓本”。成为明临安东天目昭明寺沙门。辞世有偈云:“生来死去空华,死去生来一梦”。所撰 《无趣老人语录》,详载生平学法心得言断。对了解如空法学言行很有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明万历年间宝梦堂刊本。
发菩提心破诸魔经
二卷,赵宋施护译。出生菩提心经之新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