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作者:章太炎章节列表
升序↑章太炎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清儒(一)[1]
- 清儒(二)[1]
- 说林(上)[1]
- 说林(下)[1]
- 悲先戴[1]
- 清代学术之系统[1]
- 与吴检斋论清代学术书[1]
- 菿汉昌言·连语(节选)[1]
- 汉学论(上)[1]
- 汉学论(下)[1]
- 今古文辨义[1]
- 学隐(一)[1]
- 学隐(二)[1]
- 菿汉微言(节选)[1]
- 论修《清代朴学家列传》与人问答书[1]
- 颜学[1]
- 正颜[1]
- 释戴[1]
- 与李源澄论戴东原书[1]
- 与刘师培书[1]
- 高先生传[1]
- 俞先生传[1]
- 孙诒让传[1]
- 瑞安孙先生伤辞[1]
- 孙仲容先生年谱序[1]
- 孙太仆年谱序[1]
- 清故龙安府学教授廖君墓志铭[1]
- 驳皮锡瑞三书[1]
- 菿汉微言(节选三则)[1]
- 与邓实书[1]
- 致国粹学报社书[1]
- 自述学术次第[1]
- 救学弊论[1]
刘师培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近儒学术统系论[1]
- 清儒得失论[1]
- 近代汉学变迁论[1]
-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1]
- 汉宋学术异同论[1]
- 南北学派不同论·南北考证学不同论[1]
- 近儒之《易》学[1]
- 近儒之《书》学[1]
- 近儒之《诗》学[1]
- 近儒之《春秋》学[1]
- 近儒之《礼》学[1]
- 近儒之《论语》学
- 近儒之《孝经》学
- 六儒颂序[1]
- 近儒学案序[1]
- 习斋学案序[1]
- 幽蓟颜门学案序[1]
- 并青雍豫颜门学案序[1]
- 东原学案序[1]
- 王艮传[1]
- 刘永澄传[1]
- 孙兰传[1]
- 徐石麒传[1]
- 蔡廷治传[1]
- 颜、李二先生传[1]
- 朱泽沄传[1]
- 汪绂传[1]
- 全祖望传[1]
- 戴震传[1]
- 崔述传[1]
- 田宝臣传[1]
- 戴望传[1]
猜你喜欢的书
清代散文名篇
共收录了清代散文名篇一百八十篇。
玄霜掌上录
玄霜掌上录,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人《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全篇约六百字。言制作「玄霜」之法。谓玄霜又名女玄霜、琼浆、玉液、地母乳、甘露浆、九转阴丹、醍醐酥。其作法大致为:取铅二斤于铫内扑细,入汞半斤熟搅作碉子,安于向阳坑内醋瓶上,用纸及瓷碗盖之;受热七日后,碢上如重雪倒悬」,见风变硬;扫取至一斤时,于瓷碗内加甜浆水和研如面糊,入甑蒸九次;再入熟绢袋清水内,于银器中摆动一伏时;用清水湿绵盖器口,晒干扫下研细,其状如春雪,其味甘美。以蜜丸如梧桐子大小,日服五丸,服至一年,「万病不侵,经夏不渴」。
史通[四库本]
唐刘知几撰。二十卷四十九篇。成书于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内篇三十六篇,多论史书源流、体例与编纂方法;外篇13篇,多论史官建置沿革和史书得失。作者主张史家须兼“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而尤重于“史识”,赞扬“实录直书”,反对“妄生穿凿”与浮词滥调。对当时官修史书的弊病,亦多所揭发。提倡编纂记传体断代史书。增加都邑、氏族、方物、方言四志。为中国第一部史学论著。注本有清浦起龙《史通通释》,新标点本附《史通补释》《史通通释补》及《史通增释序》三种。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
六卷 此书是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诏令诸皇子及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等人,取历代册立太子的事迹中能够有所鉴戒的部分,按朝代顺序纂辑而成,上自周代,下迄明代,共三十三事。此外还附立了五事。至于偏居窃位,无关统绪之正的事迹,则一概不录。其纪事取之正史,论断依据《资治通鉴纲目》。此书编纂的目的在于昭戒皇室后代,以求大清万年之基业。
燕魏杂记
宋时齐州(今属山东)吕颐浩撰。一卷。系作者任职河北时所作。所记“金人乱华始末”甚详。原为三卷,最早收入《吕忠穆集》,后转录单行。有刻本行世。清末尚存二十九条。旧列史部传记类。
摩诃般若波罗密钞经
苻秦天竺沙门昙摩蜱共竺佛念译,五卷。共十三品,亦同道行,而文来未尽。



![史通[四库本]](/d/file/books/866d328d8cd31fa5d3186dbadc484b74.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