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作者:章太炎章节列表
升序↑章太炎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清儒(一)[1]
- 清儒(二)[1]
- 说林(上)[1]
- 说林(下)[1]
- 悲先戴[1]
- 清代学术之系统[1]
- 与吴检斋论清代学术书[1]
- 菿汉昌言·连语(节选)[1]
- 汉学论(上)[1]
- 汉学论(下)[1]
- 今古文辨义[1]
- 学隐(一)[1]
- 学隐(二)[1]
- 菿汉微言(节选)[1]
- 论修《清代朴学家列传》与人问答书[1]
- 颜学[1]
- 正颜[1]
- 释戴[1]
- 与李源澄论戴东原书[1]
- 与刘师培书[1]
- 高先生传[1]
- 俞先生传[1]
- 孙诒让传[1]
- 瑞安孙先生伤辞[1]
- 孙仲容先生年谱序[1]
- 孙太仆年谱序[1]
- 清故龙安府学教授廖君墓志铭[1]
- 驳皮锡瑞三书[1]
- 菿汉微言(节选三则)[1]
- 与邓实书[1]
- 致国粹学报社书[1]
- 自述学术次第[1]
- 救学弊论[1]
刘师培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近儒学术统系论[1]
- 清儒得失论[1]
- 近代汉学变迁论[1]
-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1]
- 汉宋学术异同论[1]
- 南北学派不同论·南北考证学不同论[1]
- 近儒之《易》学[1]
- 近儒之《书》学[1]
- 近儒之《诗》学[1]
- 近儒之《春秋》学[1]
- 近儒之《礼》学[1]
- 近儒之《论语》学
- 近儒之《孝经》学
- 六儒颂序[1]
- 近儒学案序[1]
- 习斋学案序[1]
- 幽蓟颜门学案序[1]
- 并青雍豫颜门学案序[1]
- 东原学案序[1]
- 王艮传[1]
- 刘永澄传[1]
- 孙兰传[1]
- 徐石麒传[1]
- 蔡廷治传[1]
- 颜、李二先生传[1]
- 朱泽沄传[1]
- 汪绂传[1]
- 全祖望传[1]
- 戴震传[1]
- 崔述传[1]
- 田宝臣传[1]
- 戴望传[1]
猜你喜欢的书
夏小正戴氏传
四卷。宋傅崧卿(生卒年不详)撰。崧卿字子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擢甲科,累官给事中,考功员外郎。《夏小正》本为《大戴礼记》篇目,从《隋书·经籍志》开始,《夏小正》别出一卷于《大戴礼记》之外,并注为戴德撰。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疏》中曾引《夏小正传》,故以为《大戴礼记》旧本只有《夏小正》文而传,戴德为其作传遂成单卷。是书仿唐杜预编次《春秋左传》之体,首为经文,后附传,再系以各家之注及之说。全书以四时次第、每三月为一卷,每月自成一篇,故全书凡四卷十二篇。内容所及天文节气,草木鱼鸟无所不包,搜罗宏富。书中又时以多种版本较其异国,注文标以“旧注”与己说相别。《夏小正》一书分为经传与注释,始于崧卿,其体例对后世颇有影响,南宋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即沿用此体所撰。“大戴”之学,研治者稀少,《夏小正》一书,文句艰奥,尤不易读。崧卿此编诠释详明,稽核旧文,得其端绪,使读者有径可循,乃考古者所必资。有《通志堂经解》本、经训堂校刊考注本、岱南阁中箱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丽莎的哀怨
现代长篇小说。蒋光慈著。最初在1929年3月至5月的《新流月报》第1至3期上连载,1929年8月1日由上海现代书局初版发行。蒋光慈自称创作这部小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意图是表现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贵族阶级的必然没落和灭亡,新的强大的无产阶级力量将代之而起,成为历史舞台的主人。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叫丽莎的白俄贵妇。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她不仅失去了昔日安富尊荣的生活地位,而且要被迫接受无产阶级的专政,时刻都面临着能否生存下去的危险。她随丈夫白根(一个白俄军官)逃离俄罗斯,流浪到了上海。长期的剥削阶级寄生生活,使她在命运发生巨变之际,惊慌失措,连最起码的生活本领也没有。最后堕落为娼,不得不靠出卖色相肉体苟延残喘。小说写出了伴随一场大革命运动必然而来的阶级关系的变化,作品抒情性强,如一曲挽歌,对丽莎沉沦后的痛苦生活与迷惘感伤心理刻划细致,因而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与怜悯。小说出版后,在文艺界引起了不同反应。有人认为作品社会认识价值较高,表明了“旧的阶级必然要没落,新的阶级必然要起来的社会进化过程”;在艺术上也摆脱了初期普罗文学的标语口号倾向,是一部“散文的诗,诗的散文”(冯宪章《<丽莎的哀怨>与<冲出云围的月亮>》)。但更多的人则持相反意见,认为作品的主观动机是和客观效果相违背的,客观上“只能激动起读者对俄国贵族的没落的同情,只能挑拨起读者由此而生的对于‘十月革命’的愤感”(华汉《读了冯宪章的批评以后》)。更有人严厉批评作者“代白俄诉苦”、“已流入反革命道路”。
会纂宋岳鄂武穆王精忠录
传为明代姚茂良著。其内容辑录岳飞事迹史料、历代褒奖封旌、文人赋咏等。全书共六卷,分为:宋史本传、武穆事实、武穆著述、古今褒典、古今赋咏、律诗。卷首包含武穆像及精忠录图三十五幅。此为李氏朝鲜英祖四十五年芸阁铜活字刊本。 从朝鲜本的李山海序和柳成龙跋,可知《精忠录》于万历十二年甲申(1584,即李氏朝鲜宣宗十七年)流传至朝鲜。柳成龙跋曰:“万历甲申,有译官来自燕都,以《精忠录》一帙进者,上览之,嘉叹,下书局印出而题跋之。” 一位来自 “燕都” 的译官把《精忠录》献给李朝宣宗李昖(1567-1608 在位),宣宗即下令刊行,万历十三年三月李山海受命作序,柳成龙跋。肃朝御制序、当宁御制后序、御制永柔县臥龙祠致祭祭文、目录、精忠录序(陈铨撰)、精忠录序(李山海撰) 卷首:武穆像、精忠录图(祀周同墓、战氾水关、张所问计、战太行山、战竹芦渡、战南薰门、战广德、两战常州、战承州、次洪州、战南康、次金牛、蓬岭大战、次虔州、复邓州、复郢州、渡江誓众、襄阳鏖战、战庐州、湖襄招降,复蔡州、归庐复请、屯襄汉、破杨么、破刘复雄、大举伐金、都府议事、贷谍反间、战郾城、拐子马、遣云援王贵、战卫州、战朱仙镇、伪诏班师) 卷一:宋史本传 卷二:武穆事实 卷三:武穆著述 卷四:古今褒典 卷五:古今赋咏 卷六:律诗 后序(赵宽撰)、柳成龙跋
海东逸史
撰人不详。原题翁洲老民手稿。十八卷。纪传体。记南明鲁王政权事迹。前两卷为鲁监国纪,卷三为家人传,记监国诸妃,卷四至十三为诸臣列传,卷十四至十七为忠义传,卷十八为遗民传。称郑成功先后奉监国驻金门、澎湖,为他书所不载。约成书于清康熙年间。
胜鬘经疏义私钞
胜鬘经疏义私钞,六卷,日本圣德太子疏,唐明空私钞并序,日本睿尊题记,圆珍题记。
持世陀罗尼经
一卷,唐玄奘译。佛在建磔迦林,妙月长者请问除贫愈病灭罪安危之法,佛为说陀罗尼。与雨宝陀罗尼经及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