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轩尺牍

作者:许葭村
秋水轩尺牍

清许葭村著。为作者的书信集。古称书信为尺牍,因古代书简长约一尺故名。由后人整理编排成书,共229篇,分为叙候、庆吊、劝慰、请托、辞谢、索借、允诺、戏谑8类。文辞生动雅丽,曲尽情理,向为尺牍范本。如《复朱鹤汀书》尉问腹疾并告知家乡水灾一事说:“手书遥贲,知足下适患河鱼之疾。造化小儿,何不仁乃尔,近日定占勿药矣。弟贫也,非病。客自家乡来者,道波臣为虐,年谷不登,旅人无以自存,又重以内顾忧。如何如何!足下作归省计否?新凉入序,寄语加餐。”以河鱼代称腹疾,勿药代称痊愈,波臣代称水灾。结尾一句感叹,继问友人是否准备回乡,最后因秋临加以问候,使人有亲切之感。语句精练,事虽不多,但处理得十分娴熟。又如《托沧州诸友照应友人书》说:“火云如烧,思与诸君子一登朗吟之楼,看夹岸柳阴,风樯上下,以消烦溽。乃仙凡途判,咫尺千里,徒作五城十二楼观耳。盐邑张少尉,武陵人也,近以年老乞休。月之二十九日,先遣眷属赴沧,候船南下。幸推梓谊,饬役代觅妥寓,俾旅途主人不敢欺生慢视。此感弟实均之”。第一句火云如烧,如同起兴。继叙旧日友情,最后拜托代为照应友人。语言优美,情调浪漫,使人乐于代劳。又如《贺陈筠青生女书》中说:“昨得手书,以弟夫人弄瓦而不弄璋,其辞若有憾焉。不知二

许葭村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民主之为自由

民主之为自由

本卷收录的是杜威在政治哲学和法哲学方面的著作和论文。约翰•;杜威尝试打通理论和实践、科学和信仰、民主和自由的隔阂,认为除了民主生活,现代人找不到另一种更加美好的社会生活。杜威关注人的当下实践及其后果,用民主政治观取代独断政治观,提升人们对现代民主生活的整体期望。杜威认为,哲学、科学和民主相融。他的实用主义政治和法哲学,既是对现代民主观念的合理论证,也是对它的真实描述。

大丹铅汞论

大丹铅汞论

大丹铅汞论,唐人金竹坡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论述以铅汞炼制大丹之原理和方法。首先指出:「大丹之术,出乎铅汞。」铅为五金之首,其中有汞,象离卦阳中有阴,木中生火,是为青龙。炼丹者抽铅取汞,使坎离互用,铅汞相合,则可成丹。其炼丹程式为:首先用黑铅与山泽银镕取铅黄花,是为白虎、水中金;又从丹砂中炼取水银,名曰玉液,是为青龙、砂中汞。然后将所得真铅真汞对半配合,入鼎密封火养,「铅得汞而降,汞得铅而伏,乃为龙虎大丹。」书中又论述转制四神为大丹之法。其法大略以母砂、灵砂、朱砂包裹火养,使三砂混一而成「四象匮」;再将粉霜匮养成白雪,白雪变成黄粉;再用铅银养黄粉而成铅黄信,将信与朱砂对勾养死;再将铅银养汞而成大丹。书中称此丹「久而光,光而明,由是黄白生焉。众宝出焉,曰干汞,曰点化,皆由此丹而出。」

吴保安传

吴保安传

即《奇男子传》。唐代传奇小说。牛肃撰。原文本是牛肃《纪闻》中的一篇。明人陆楫《古今说海》,收入本文作1卷单行。《丛书集成初编》亦收入,即《太平广记》卷166“吴保安”条。《五朝小说》、《唐人说荟》亦作为单行本收入,称《奇男子传》,误题作者为唐人许棠。故事梗概是说唐宰相郭元振一次派姚州督李蒙平息南方少数民族之乱时,命从侄郭仲翔随军立功。吴保安以同乡关系求郭仲翔保荐,仲翔已为之求得一职,但因战事突发,吴未到任,李蒙既战死,郭仲翔也被俘。郭托人捎信给吴,求筹措千匹绢赎身。吴变卖家产,出外经商,不顾妻子,10年始得700匹。幸得后任姚州督杨安居资助,始赎回郭仲翔。仲翔以功升官,处理完母丧,开始寻吴保安报恩,恰值保安夫妇客死蜀中。仲翔遂亲负其骸骨,徒步归葬魏州,守墓3年,为保安之子娶妇,并让其官职。此故事有事实根据,《新唐书》卷191《忠义传》亦记吴保安事。吴、郭2人友情感人。吴保安弃家救友,奋斗10年不负所托。郭仲翔知恩必报,为吴夫妇处理后事极周到。一对仅有一次书信来往的朋友能有如此笃诚,难能可贵。明代冯梦龙辑刊的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有《吴保安弃家赎友》一篇,亦演说此故事。

魏庆之词话

魏庆之词话

宋魏庆之撰。魏著诗话集《诗人玉屑》,据黄昇序文所述,成于理宗淳祐四年(1244)。有二十卷本及二十一卷本,其二十卷本末附词话十四目十五则,二十一卷本末附词话二十二目二十五则。两相比勘,二十卷本缺李易安评、聂冠卿、宇文元质、晏叔原、晁无咎与朱希真、柳耆卿、王逐客、僧惠洪八目。《词话丛编》据二十一卷本辑为《魏庆之词话》。是书征引前贤及时贤著述时,例于文末注明出处,惟东坡《卜算子》、《蝶恋花》二则,只注“词话”二字,未标书名全称,疑为黄昇《中兴词话》。李易安评一则,出自《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三,也未注明。是书采摘繁富,但缺少己见。《诗人玉屑》二十卷本,有明武林谢氏刻本、清《四库全书》本等。二十一卷本,有日本宽永十六年刻本、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王仲闻校勘本。唐圭璋《词话丛编》本据日本宽永十六年本收入。

三朝圣谕录

三朝圣谕录

明杨士奇著,三卷。书前有明正统七年(1442)著者序。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南海吴弥光芬陀罗馆刊印,集在吴氏辑刊之胜朝遗事二编第七册。著者于永乐(1403—1424)初年历翰林编修、侍读、左中允。永乐五年(1407)进左谕德,后下狱,寻释。永乐十五年(1417)进翰林学士,兼故官。十九年(1421)改左春坊大学士,仍兼学士。仁宗(1424—1425)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进少保、少傅、并兼兵部尚书。宣德三年(1428)进少师。本书记著者生平历任各官时与明成祖(1403—1424)、仁宗(1424—1425)、宣宗(1426—1435)三朝皇帝应答之文,编年排列,未分门目。内有请谕法司禁诽谤、消弭试场舞弊之风、革贪风、论官田减租及逃民之赦宥等事,对研究明初和明中期之际的法制有一定参考价值。

保德州志

保德州志

山西地方志。清王克昌修,殷梦高纂。《保德州志》康熙四十九年 (1710)刻本。全书十二卷首一卷,首有序文、凡例、姓氏、地图、原序跋,为: 卷一因革: 建置、星野、疆域、城垣、公署、学校、街衢、都里、坊表、市集、津梁、冢墓附漏泽园;卷二形胜:形势、山川、墩寨、古迹、名胜、庙祠、寺观、祠宇、往鉴;卷三风土:风尚、礼仪、岁时、土产、祥异;卷四田赋:地粮、丁徭、税课、匠户、起解、存留附顺治十六年以后保德所丁徭起存等项;卷五圣泽:巡幸、宸翰、漕汛、蠲赈、武功、庙筭、旌表、貤封、爵命、赠恤、袭荫、养老;卷六官师:官制、名宦、职名、宪泽、署官、裁官、杂职、社师附乡约、流寓;卷七选举:荐辟、进士、举人、岁贡、恩拔、例贡、儒官、吏员、武进士、武举、武官、耆宾; 卷八人物: 孝子、忠臣、乡贤、列女、节妇、义士、技术。卷九保德所:保德营;卷十至卷十二艺文:奏疏、公移、传、赞、说、记、神道碑、墓表、墓志、祭文附杂文、诗、词、歌、赋。此编基本承袭旧志,唯增圣泽一门,合为十门。此志精审详备,义例清晰,为明代《保德州志》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