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官箴

作者:朱瞻基
御制官箴

御制官箴,一卷,明宣宗朱瞻基撰。朱瞻基,明朝第五个皇帝,在位十年,年号宣德,事迹详明史本纪。官箴,凡三十五篇,前列圣谕及目录,后附御制广寒殿记。圣谕称:「凡中外诸司,各着一篇,使揭诸厅事,朝夕览观,庶几有儆。」盖宣宗时皆颁行之。嘉靖十七年,南京国子监禁酒伦以训复刊布之。本卷所收为复刊之本。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集玉山房稿

集玉山房稿

诗文集。明人葛昕撰。十卷。昕字幼明,号龙池,德平(今山东德县)人。以荫起家,曾官都督府都事、工部屯田司郎中、尚宝司卿。是集为其子如龙等所编。近十一万字。含疏、赞语、诗、序各一卷,志、状一卷,记、铭、跋一卷,启、祭文各一卷,书二卷。昕为官刚直,常力排众议而争疏。其文疎爽骏快,无龌龊之气,肖其为人。有《四库全书》本。

理瀹骈文

理瀹骈文

《理瀹骈文》系外治法专书。不分卷。清·吴师机撰。刊于1864年(同治2年)。原名《外治医说》,因其正文是用“骈文”形式撰成者,故改名为《理瀹骈文》,是一部以内科理法方药为理论依据,而以外治法为主要内容的临床著作。所论内容除外科病症外,更有内、妇、儿、五官等多科疾病的症治经验。内容丰富,治法多样、简便,经济有效,堪称是别具一格和有实用价值的外治全书。书中所收载的外治法,绝非出于单纯的用药经验,而是祖国医学理论在外治方面的具体应用,故在本书序言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又说:“外治必先知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表明本书中的外治法是建立在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基础上的。但因本书是以“骈文”形式出现的,加之在内容排列上或有纲目不清,缺乏章节分类等缺点,不易为一般读者所理解与接受,一度处于被埋没状态。长期以来,不少人把本书误认是专门论述膏药的方书,实际并非仅此,本书除收有多种膏药疗法外,还有敷贴法、熨法、洗法、熏法、照法、拭法、浴法、溻法、吸入法、取嚏法、灌导法、火罐法、割治等多种外治措施,充分显示了祖国医学外治法的优越性与广泛性,有的方法至今仍为临床所采用。故本书不论对临床工作或对文献整理研究,都是颇有参考价值的。今流传者有同治、光绪年间的刊本,建国后有影印本出版。

妒记

妒记

轶事小说集。又称《妒妇记》。南朝宋虞通之撰。 《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二卷。 《新唐志》同,但不著撰人。 《旧唐志》及《宋志》均不载。此书久已亡佚,遗文散见于《世说新语》刘孝标注、《艺文类聚》、 《白孔六帖》、 《太平御览》诸书中。鲁迅《古小说钩沉》辑七条,是今所见唯一的辑佚本。 《宋书》卷四一《后妃传》云: “宋世诸主,莫不严妒,太宗每疾之。湖熟令袁慆妻以妒忌赐死,使近臣虞通之撰《妒妇记》。”(《宋书》卷四十一《后妃传》)可知是书乃是受钦命为现实治政者服务而作,当成书于刘宋末。书中全记两晋以来妒妇故事。

仁王经科疏悬谈

仁王经科疏悬谈

仁王经科疏悬谈,一卷,明真贵述。

法华经击节

法华经击节

法华经击节,一卷,明德清述并跋,出梦游集卷四十二,古本二十六。本藏甲三二梦游集存目。德清,俗姓蔡,自号“澄印”,别号“憨山”。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人。安徽全椒人。二十岁从南京报恩寺出家,博通内外典。其《法华击节》一书,主要阐发了他对法华经的理解,及其就其中某些内容所作出的辩析和说明。此书对了解德清对法华经的研究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清乾隆己未阳湖刘益重刊本。常见本为福善、通炯、刘起相编辑刊行的《憨山老人梦游集》四十卷(现流通五十五卷) 本。

法华经科注

法华经科注

法华经科注,七卷,明一如集注,姚广孝序,邵建策序(此序是否属于本书待考),传灯重刻序(此序所云玄义辑略,本书不载),日本不可思议刊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