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书
作者:梁启超
梁启超著。主要讲述了该书是梁启超写给自己子女的书信的一部合集,体现了梁启超独特的教子良方。包括2封致妻子李蕙仙的信,给孩子们的信134篇。大致前29篇为文言,第30篇后为白话。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一位存世著作且多且厚,涉及范围且深且广的学术大家,他的整个体系的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但是鲜少被人知晓的是,他同时也是一个优秀而成功的父亲。他长大成人的子女有九人,他们个个成才,各有所长,有的是新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有的是著名的考古学家,有的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有的从事经济学研究,有的从事社会活动,有的是著名的火箭控制系专家……更有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中国家庭中是非常少见的。梁启超的子女们几乎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却在学成以后悉数回到祖国,建设中国,这与梁启超成功的人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章节列表
升序↑- 致李蕙仙书1898年9月15日
- 致李蕙仙书1898年9月23日
- 致思顺书1912年12月5日
- 致梁思顺书1912年12月
- 致思顺书1912年12月16日
- 致梁思顺书1912年12月18日
- 致思顺书1912年12月20日
- 致梁思顺书1913年4月18日
- 致梁思顺书1913年4月29日
- 致梁思顺书1915年4月15日
- 致梁思顺书1915年8月23日
- 致思顺书1916年1月2日
- 致思顺书1916年1月7日
- 致思顺书1916年2月8日
- 致梁思顺书1916年2月28日
- 致思顺书1916年3月18日
- 致梁思顺书1916年3月20日—21日
- 致思顺书1916年3月26日
- 致梁思顺书1916年4月3日
- 致思顺书1916年5月3日
- 致思成思永书1916年6月22日
- 致思顺书1916年10月11日
- 致思顺书1919年12月2日
- 致思顺书1920年年4月20日
- 致梁思顺书1920年7月20日
- 致思顺书1921年5月16日
- 致思顺书1921年5月30日
- 致思顺书1921年7月22日
- 致成、永、忠书1922年11月23日
- 致思顺书1922年11月26日—29日
- 致思顺书1922年12月25日
- 致思顺书1923年1月7日
- 致思顺书1923年1月15日
- 致思顺书1923年1月21日
- 致梁思顺书1923年1月24日
- 致思顺书1923年5月8日
- 致思顺书1923年5月11日
- 致思成书1923年5月
- 致思成书1923年7月26日
- 致思顺书1923年7月26日
- 致思顺书1923年8月1日
- 致思顺书1923年11月5日
- 致梁思顺书1924年4月2日
- 致思顺、思庄书1925年4月17日
- 致思顺书1925年5月1日
- 致顺、成、永、庄书1925年5月9日
- 致思顺书1925年5月11日
- 致梁思顺等书1925年约5月
- 给孩子们书1925年7月10日
- 给孩子们书1925年8月3日
- 致思顺书1925年8月12日
- 致思顺书1925年8月16日
- 致思顺书1925年9月3日
- 给孩子们书1925年9月13日
- 给孩子们书1925年9月14日
- 致顺、成、永、庄书1925年9月20日
- 致思顺思成书1925年
- 致梁思顺书1925年9月24日
- 致顺、成、永、庄书1925年9月29日
- 致顺、成、永、庄书1925年10月3日
- 致孩子们书1925年11月9日
- 致思成书1925年12月27日
- 致思成书1926年1月5日
- 给孩子们书1926年2月9日
- 给孩子们书1926年2月18日
- 给孩子们书1926年2月27日
- 给大小孩子们书1926年3月10日
- 给孩子们书1926年4月19日
- 致思顺书1926年6月5日
- 致梁思顺书1926年6月11日
- 致思忠书1926年8月16日
- 给大小孩子们书1926年8月22日
- 给孩子们书1926年9月4日
- 给孩子们书1926年9月14日
- 致思顺书1926年9月17日
- 给孩子们书1926年9月27日
- 给孩子们书1926年9月29日
- 给孩子们书1926年10月4日
- 致孩子们书1926年10月14日
- 给孩子们书1926年10月19日
- 给孩子们书1926年10月22日
- 致思永书1926年12月10日
- 给孩子们书1926年12月20日
- 给孩子们书1927年1月2日
- 致思永书1927年1月10日
- 给孩子们书1927年1月18日—26日
- 给孩子们书1927年1月27日
- 致思顺书1927年1月30日
- 致孩子们书1927年2月6日—16日
- 致孩子们书1927年2月23日
- 给孩子们书1927年2月28日
- 给孩子们书1927年3月9日
- 给孩子们书1927年3月10日
- 给孩子们书1927年3月21日
- 给孩子们书1927年3月29日
- 给孩子们书1927年3月30日
- 致思顺书1927年4月2日
- 致孩子们书1927年4月19日—20日
- 致梁思永书1927年4月21日
- 致梁思永书1927年4月25日
- 致梁思永书1927年4月27日
- 致思顺书1927年5月4日
- 致孩子们书1927年5月5日
- 致思顺书1927年5月11日
- 致思顺书1927年5月13日
- 致孩子们书1927年5月26日
- 给孩子们书1927年5月31日
- 给孩子们书1927年6月15日
- 致思顺书1927年6月23日
- 致思顺书1927年7月3日
- 给孩子们书1927年8月29日
- 给孩子们书1927年10月11日
- 致孩子们书1927年10月29日—11月15日
- 给孩子们书1927年11月23日
- 给孩子们书1927年12月12日
- 致思顺书1927年12月21日
- 致思成书1927年12月18日
- 致思顺书1927年12月24日
- 致思达书1928年1月12日
- 致思成书1928年2月12日
- 致孩子们书1928年2月13日
- 致思成夫妇书1928年4月26日
- 致思顺书1928年4月28日
- 致思顺书1928年5月4日
- 致梁思成书1928年5月4日
- 致思顺书1928年5月8日
- 致梁思成书1928年5月8日
- 致思顺书1928年5月13日
- 致梁思成、林徽音书1928年5月14日
- 致思成书1928年6月10日
- 致思顺书1928年6月19日
- 致梁思顺书1928年6月23日
- 给孩子们书1928年8月22日
- 致梁思顺书1928年9月2日
- 致思顺书1928年10月12日
- 致思成书1928年10月17日
梁启超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金华黄先生文集
诗文别集。元黄溍著。四十三卷。其中初稿三卷,续稿四十卷。据卷前贡师泰序,可知初稿三卷为黄溍登科前所作,由危素编次;续稿四十卷,为登科后所作,由门人王袆、宋濂编次。初稿卷一、卷二为诗,卷三为文;续稿前三卷为诗,后三十七卷为文。卷末附有宋濂《金华黄先生行状》。《元史》本传称其:“文辞布置谨严,援据精切,俯仰雍容,不大声色。譬之澄湖不波,一碧万顷,鱼鳖蛟龙,潜伏不动,而渊然之光,自不可犯。”清顾嗣立评曰:“世之议者,谓先生为人高介类陈履常,文辞温醇类欧阳永叔,笔札俊逸类薛嗣通,历事五朝,嶷然以斯文之重为己任。”有《四部丛书》本、《续金华丛书》本。此外,《四库全书》收有十卷本,题作《黄文献集》,当系明人重编本;卷前有宋濂序、明嘉靖辛卯(1531)张俭序,而宋序实为黄溍《日损斋稿》二十五卷所作,成此本时移植于此;正文中,前两卷为诗,后八卷为文。十卷本尚有《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金华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元诗选》初集录黄溍诗一百六十二首,题作《日损斋稿》。
墨池琐录
四卷。书论。明代杨慎撰。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文学家。11岁能诗,受业于李东阳门下,以博学名于世。正德年间进士,授翰林修撰。世宗时,曾充经筵讲官,召为翰林学士,后被谪戍云南,颇多感愤,卒谥文宪。一生好学穷理,老而弥笃。著作丰富,有杂著百余种行世。究心书学,醉墨淋漓。是书颇抑颜真卿、米芾,推崇赵孟頫,谓赵得晋人法而为右军后一人而已。全书皆论书之语,或采前人之说,或抒己见。如:“书法惟风韵难及。唐人书多粗糙,晋人书虽非名法之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气。”“行行要有活法,字字要生动。”、“‘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真务简而便。’此四诀者,可谓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矣。” “古文如春,籀如夏,篆如秋,隶如冬,八分、行、草,岁之余闰也”等等。
麻瑞亭治验集
本书是清代名医黄元御的五代传人、著名老中医麻瑞亭(1903~1997年)业医60余年的临床经验精华之集成,根据麻氏的口述整理而成。 全书包括治病总论和专病论治两部分。治病总论,是麻氏医术的理论部分,记述了麻氏在阴阳五行、天人相应、脏腑脉象、治疗法则等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建树。专病论治,是麻氏的临床精华部分,其内容为麻氏擅治的70多个病证的理法方药、原始要终。每个病证,均从脉?机理、辨证治则、处方用药、方药解析、加减变化、饮食忌宜诸方面详细论述。每个病证之末,附以相应的医案及类案,以印证羽翼正文。 麻氏全面继承并发展了黄元御医术,其医学理论、辨证诊断、处方用药诸端,均具有鲜明的黄氏医术特色,尤其是将《四圣心源》之“下气汤”,发挥运用到了极致,此书可谓是黄元御医学的临床实践记录。
说文广义
清初王夫之撰。3卷。为《船山遗书》中治小学之唯一专著。此书主旨在于阐明汉字之正确书写,反对古人及时人书法之弊。内容则根据许慎六书的准则,解说《说文》中各字的本义,再广释其引申、假借各义,故书名《说文广义》。在释义中,同时指出汉儒经师传授之讹及后世杜撰、生造之误,目的在于匡谬正俗,纳书法于正轨。本书虽为研究文字的专著,然亦贯串着船山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与民族主义的爱国思想,妙语精言,触处可见,成为全书的一大特色。此书原无目录,系据南宋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以《集韵》韵部为序。岳麓书社作为《船山全书》第九册整理出版时,重新编目,并注明大徐本《说文》部居,以便于读者查检。
随巢子
一卷。周巢子(生卒年不详)撰。有人认为随巢系姓氏,或曰随名巢。墨子弟子。据《汉书·艺文志》墨家类载:“《随巢子》六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皆云一卷。宋《崇文总目》未著录该书,可能亡于宋朝。关于《随巢子》一书的思想内容,我们仅能从前人的记载中窥知一二。《史记·太史公自序·正义》引韦昭注曰:“墨翟之术尚俭。后有随巢子,传其术也。”《文心雕龙·诸子篇》:“墨翟、随巢,意显而语质。”清人孙诒让说:“随巢、胡非,则多主于明鬼非斗,与《墨子》七十一篇之旨若合符契。”而随巢之说兼爱曰 “有疏有而无绝,有后而无遗”,则尤纯笃无疵,是知爱无差等之论,盖墨家传述之末失。随巢之学,最得墨翟之真。可惜原书早佚,现存的版本有: 清马国翰辑,一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明归有光评 《诸子汇函》本,一卷。清王仁俊辑,一卷,《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本。又,劳格尝辑此书,十分简略。孙诒让《墨子闲诂》后语所辑,最为精详,可供参考。
春王正月考
二卷。张以宁 (1301—1370)撰。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今属福建)人,元末著名经学家。泰定年间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学士。以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明灭元,复授侍读学士。史称元故官来京者,危素以及以宁名尤重,危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洪武初,奉使册封安南王,还卒于道。张以宁家古田翠屏山下,学者称“翠屏先生”。除此书外,张氏还撰有《胡传辨疑》、《翠屏集》。此书成于洪武三年出使安南之时。《春秋》一书所采用之历法为周正,汉以来对此无异议。唐刘知几《史通》始以《春秋》用夏正,宋程颐步其后尘,而胡安国本程颐之说而倡夏时冠周月之说,元程端学《春秋或问》又加以发挥,遂使这个本无问题之问题更加繁杂化。此书引用《春秋》经传、《易》、《诗》、《古文尚书》、《礼记》、《周礼》、《论语》、《孟子》、《史记》、《汉书》、《后汉书》有关材料,排比分析,以驳胡安国“夏时冠周月”之说。论据确凿,观点成立,足可以破胡氏之说。但其书有两大缺点:一是作为主要证据的是伪《古文尚书》;二是未认识到春秋之时各诸侯国或用商正 (如宋),或用夏正 (如晋),故未能抉其本原。现存明宣德元年刻本、清 《通志堂经解》本。